摘要:在客厅打造一片“海底星空”是35岁武汉市民张女士(化名)的浪漫计划。没想到,她却为此付出了代价:沉迷打理海水缸两个月后,她的视力从1.0骤降至0.6,验光显示近视度数加深了100度。经检查发现,张女士的黄斑区已出现轻度损伤。
□记者 吴文可
日前,“女子沉迷观看海水缸两个月近视加深100度”的话题引起大家关注。
在客厅打造一片“海底星空”是35岁武汉市民张女士(化名)的浪漫计划。没想到,她却为此付出了代价:沉迷打理海水缸两个月后,她的视力从1.0骤降至0.6,验光显示近视度数加深了100度。经检查发现,张女士的黄斑区已出现轻度损伤。
海水缸所用光源是什么类型?为何会伤眼?还有哪些类型的光源会伤眼?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覃建。
图源经视直播截图
据报道,张女士是资深水族爱好者,今年年初,她斥资近万元在客厅打造了一个海水缸。为了让海葵、珊瑚显露出梦幻的荧光效果,她按照网络教程把蓝光作为主光源,每天保持8小时以上照射。“半夜起来喂鱼都要盯着看半小时,蓝光下的生物太迷人。”张女士说。除此之外,她还经常蹲在缸前观察生物状态,最长一次连续观赏了两小时。
从4月开始,张女士频繁出现眼干、畏光等症状,原以为是用眼过度,前往医院检查才发现左眼近视度数从150度增至250度,右眼从200度增至275度,黄斑区已出现轻度损伤。当地医生表示,张女士是典型的短波长蓝光引发的眼睛光损伤。
覃建介绍,眼睛光损伤是指过强的光线照射到眼睛或长时间直视特定的光源导致眼部组织受损的现象。常见的可能导致光损伤的光源类型有激光、强可见光(比如能量较高的短波长蓝光和红光)、紫外线、红外线,损伤主要在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等部位。
“‘海底星空’的光线布景中通常会大幅增加短波长蓝光的比例,以营造幽深、神秘的海底氛围。”覃建介绍,蓝光的强度如果在安全阈值以内一般不容易造成眼睛光损伤,但短波长蓝光属于强可见光,特别是415~455nm的蓝光能量较高、穿透力强,加之水族箱观赏距离通常仅30~50cm,长期近距离暴露可能诱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眼底黄斑发生病变,出现显著的视力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过量的蓝光暴露还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人体昼夜生理节律,影响情绪状态和记忆力。”
覃建提醒,张女士的视力下降一方面可能与环境中有害蓝光比例过高、强度过强和接触时间过长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中用眼有关。“这一点和‘在昏暗环境中玩手机’对眼睛健康造成的影响类似。”
首先,在昏暗环境中玩手机更容易造成视疲劳。眼睛好比一个照相机,瞳孔就是光圈,光圈会随着光的强弱调节大小。在强光下会缩小、在弱光下会放大。昏暗环境下手机屏幕亮度较高而且亮度变化较快,如果缺乏周围环境的照明补充,眼睛就需要频繁调节,非常容易导致视疲劳。“需要注意的是,瞳孔不断放大缩小很容易使眼睛前房角开放程度下降,导致房水流出不畅,对于本身眼球结构有些特殊如眼球较小、前房角窄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来说,可能出现眼压突然增高,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
其次,在昏暗环境中玩手机容易造成干眼。眼球表面覆盖一层非常薄的泪膜,在眼睛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润滑眼球表面,防止外界的异物、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眼球,调节光的折射等。“泪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润滑眼球表面。当我们眨眼时,新鲜的泪液会重新涂布一次眼球表面,从而保持眼球表面的湿润。但在昏暗环境中玩手机,我们会不自主地降低眨眼频率,导致泪液蒸发变多、泪膜稳定性下降,进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干眼。”覃建说。
最后,黑暗环境会放大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对眼睛造成的伤害。长期在黑暗环境中接受蓝光照射,可能会对视网膜的黄斑区产生损害。黄斑区是视网膜的重要区域,位于视网膜的中心部位,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会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等症状。
“手机自带的护眼模式、夜间模式并不能避免关灯玩手机的危害。”覃建提醒,手机护眼模式不能完全避免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夜间模式通常是指屏幕亮度会随着环境光源亮度而相应调整,如房间暗,手机屏幕的亮度也会变暗,但这种暗光会导致屏幕字体清晰度下降,时间一久对眼睛很不友好。“尽量不要关灯玩手机。如果实在需要睡前使用手机,建议开灯,使环境光和手机屏幕光的亮度差减少,并控制手机使用时长。”
覃建提醒,有特殊光线环境暴露病史,同时出现显著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以及明显的症状如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等,需要警惕发生光损伤。“建议及时至眼科就诊,完善裂隙灯和眼底检查,以明确诊断。”
覃建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接诊过一个5岁、眼睛光损伤的患儿小秦(化名)。他既往体检视力正常,两周前学校体检发现其右眼视力0.1。“家长急忙带他来到医院就诊,我们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覃建介绍,裂隙灯眼前节检查无明显异常,眼底照相检查发现右眼黄斑区色素紊乱,进一步进行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简称OCT)检查发现患儿右眼黄斑区色素上皮层断裂,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排除其他先天遗传性疾病后,高度怀疑是眼底光损伤所致。”覃建介绍,追问病史,原来孩子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几个月前从网上购买了一支教学用的大功率激光笔,孩子在家经常拿着玩。结合眼底表现,基本确定小秦是激光笔导致的光损伤,而且损伤时间比较长。“我们将小秦转诊到眼底专科进一步治疗,但遗憾的是,他将来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很小。”覃建提醒,家长最好不要给孩子购买激光笔玩具,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不强,在玩耍过程中一旦照射到眼睛,很容易出现黄斑损伤。
覃建提醒,怀疑发生光损伤后要立即停止接触光源,可以适当冷敷减少疼痛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和预防感染的药物。若发生眼底黄斑损伤,需要使用抗炎、神经保护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眼内手术治疗。
“上医治未病”,覃建表示,日常生活中减少和有害蓝光的接触是保护视力的重要一环。
日常环境中要避免使用未经安全认证的高强度蓝光LED或激光装置。存在长期职业暴露(如水族馆维护人员、舞台灯光师等)的人群要戴过滤蓝光的眼镜。避免在黑暗环境中长期使用蓝光比例较高的产品,保持室内光线均匀柔和。儿童青少年要避免连续使用蓝光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必要时可戴合格的防蓝光眼镜。黄斑病变高危人群如高度近视者或有黄斑变性病史者,应严格限制蓝光暴露时间。
此外,日常还可以适当补充叶黄素(如摄入叶黄素含量较丰富的菠菜、蛋黄等食物),增强眼底抗氧化能力。长期接触蓝光者建议每年常规进行视力检查和眼底照相、OCT检查,监测黄斑区结构变化。
来源:大河健康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