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宁老友粉难以像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出圈”风靡全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08:58 1

摘要:先从食材本身说起。螺蛳粉的灵魂在于酸笋和螺蛳汤,这种独特的酸臭味加上油炸豆皮、酸豆角的辛辣酸爽,形成了一种特别鲜明的味觉标记,就算没吃过的人也会因为好奇心去尝试。桂林米粉的卤水则是靠长时间熬煮牛骨和多种香料,搭配脆皮肉、叉烧等浇头,味道稳定又有层次。相比之下,

老友粉没能像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那样“出圈”,其实藏着好几层原因。

先从食材本身说起。螺蛳粉的灵魂在于酸笋和螺蛳汤,这种独特的酸臭味加上油炸豆皮、酸豆角的辛辣酸爽,形成了一种特别鲜明的味觉标记,就算没吃过的人也会因为好奇心去尝试。桂林米粉的卤水则是靠长时间熬煮牛骨和多种香料,搭配脆皮肉、叉烧等浇头,味道稳定又有层次。相比之下,老友粉的底汤主要是猪筒骨加豆豉、酸笋熬煮,味道相对温和,没有那种让人一闻就记住的标志性气味,也没有特别抓人的单点爆款配料。

再看食材的普适性。螺蛳粉用的酸笋、木耳、花生等辅料,几乎全国范围内都能找到相似替代品,甚至在螺蛳粉火起来后,网购包装产品都能还原七八分味道。桂林米粉的卤水和配菜虽然讲究本地手工制作,但至少辣椒酱、酸豆角这些调料能通过工业化生产快速铺开。而老友粉的特色醋血鸭块、酸笋和肉末的搭配,对食材新鲜度要求高,肉末必须用猪前腿肉现剁,本地酸菜坛子发酵的酸味才够正,这些条件外地很难复刻,导致其风味一离开发源地就容易走样。

饮食文化的推广也讲究节奏和机遇。柳州螺蛳粉赶上短视频时代的红利,“嗦粉”这个动作自带传播属性,加上袋装螺蛳粉开发得早,网红直播间和影视剧植入让它迅速成为全国现象级美食。桂林米粉依托桂林旅游城市的地位,游客来了总要尝一尝正宗卤水米粉,旅游带动了品牌连锁化发展,逐渐形成标准化输出。反观老友粉,它的发源地南宁虽然也是区域中心城市,但缺乏全国性的文化符号助推,传统上更像是邻里街坊的早午餐选择,没有刻意营造大众消费场景。

消费场景来说也有差异。螺蛳粉既能当正餐又能当夜宵,酸辣开胃特别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年轻人聚会点外卖也常选它。桂林米粉凭借“卤水+干捞”的双吃法,既能当清淡早餐也能搭配锅烧肉做成重口味主食。老友粉偏咸酸重口,汤底浓郁但食材分量普遍不大,更适合本地人早餐配油条吃,或者下雨天驱寒,这种相对固定的食用场景限制了它的传播范围。而且南宁餐饮市场本身也面临柳州螺蛳粉的冲击——不少螺蛳粉店为了吸引顾客也卖老友粉,结果反倒让正宗的老友粉店被挤压到更小众的生存空间。

最后不得不提市场经营的模式差异。螺蛳粉和桂林米粉早早就出现了品牌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他们制定统一标准、投入广告宣传、研发方便食品,甚至延伸出文创周边产品。而南宁的老友粉市场长期处于“小散乱”状态,店铺更迭频繁,很少有能打出全国知名度的品牌,传承靠的是街坊口碑和老师傅的手艺,缺乏商业化的推动力量。这也导致即便在南宁本地,年轻人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连锁化的餐饮品牌,真正坚守传统老友粉手艺的店家愈发稀少。

说到底,美食能否“出圈”不是单纯比谁更好吃,而是食材特性、文化包装、市场策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来源:tony美食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