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共赢 创新机制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构建产教融合工作新体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09:36 1

摘要:4月28日, “杭州六小龙” 之一的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一线技术岗位前人头攒动,超2000个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多元化领域的实习就业岗位代表了杭州高新产业的前沿方向……

4月28日, “杭州六小龙” 之一的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一线技术岗位前人头攒动,超2000个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多元化领域的实习就业岗位代表了杭州高新产业的前沿方向……

每年一届的校园招聘会是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通过创新培养平台,以“五链对接”推进产教融合,形成了“链上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精准对接

搭建高技能人才孵化平台

4月17日,一场校企合作座谈会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举行。余杭区人社局、仁和街道办事处、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及辖区重点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

这只是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旗下杭州产业学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一个缩影。“立足服务杭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学校专业建设更匹配区域产业,这是我们设立产业学院的初衷。”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5年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创新设立的杭州产业学院通过与杭州市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等各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搭建起由政府、行业、管委会和代表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管理、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孵化平台。

在这基础上,学校还完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首创“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指数”。“以专业设置和产业导向的契合度为前提,遴选出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正是这一模式使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专业设置从对接“十二五”的杭州“十大产业”,到“十三五”的“1+6”产业集群,再往“十四五”的“5+3”现代产业体系进行调整,形成了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专业链。

双元育人

校企合作共建新型学徒制

金鹰翱翔,引领创新。4月28日至30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第十九届技能运动会上,嵌入式系统开发、无人机装调、无人机足球对抗、金属探测仪装调、机器人堆叠……来自智能制造和智能控制产业学院的选手们借助数字设计、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漂亮地完成一项项高难度任务。

作为全面领导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的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子的优异表现离不开“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的滋养。它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培训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近年来,在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各种校企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的新手段层出不穷:与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等20家龙头企业共建20个企业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等3家企业共建实训中心;与浙江图维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合作开办10个冠名班;与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等共同培育国宴服务师、布景师、开展菜品研发……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也更符合产业需求。

服务经济

办学绩效实现发展共赢

去年9月,桐庐县百江镇,杭州市首届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竞赛暨杭州工匠学院“君山工匠”培育基地授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在杭州山区四县、市(区)“乡村工匠”培育基地的全覆盖。

扎根地方,全方位开展工匠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荣,这一直是杭州第一技师学院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发展推进数字人才培育,入选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训机构;精心打造智能控制、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生态园林和餐饮休闲五大产业学院,谋划筹建数字信息产业学院;参加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获餐厅服务项目铜牌……

高质量培养“浙派工匠”,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已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去年,学校为区域产业培养输送毕业生646名,毕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达到88.4%,留杭率达92.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满意度很高。

来源:抽屉鲜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