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给大家用多篇长文介绍了各国的文学史,以及中外著名的科幻史,这周顺着评论区盒友的要求,继续已经给大家推荐了明朝、唐朝、秦汉、三国、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宋史七期的好书推荐!今天继续应评论区盒友邀请,讲讲清史,目前B站清史最火的UP主应该是李正-正直讲史,很会
上周给大家用多篇长文介绍了各国的文学史,以及中外著名的科幻史,这周顺着评论区盒友的要求,继续已经给大家推荐了明朝、唐朝、秦汉、三国、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宋史七期的好书推荐!今天继续应评论区盒友邀请,讲讲清史,目前B站清史最火的UP主应该是李正-正直讲史,很会给中学生讲故事,但是争议性不小,另一位清史UP毛立平是清史所教授,这篇文章主要推荐清史偏学术性质的好书,也会涉及到一些通俗的入门读物。
清朝档案浩如烟海,整理、翻译工作量巨大,当前新版《清史》是在2002年开始修的,2008年完成初稿,目前仍在审读阶段。《清史讲义》最初是孟森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后经整理出版,也是清史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前推荐明史书籍的适合也推荐过孟森的《明史讲义》。
孔飞力的《叫魂》是清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最有名的一本书,上世纪80年代这本书就非常火,《叫魂》主要研究1768年席卷清朝的“叫魂”妖术恐慌,通过不同的视角描述叫魂谣言是如何传播开的,这本书也是微观史的经典必读之作。
《清史稿》共536卷,分本纪25卷、志142卷、表53卷、列传316卷,记载了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至1912年清朝灭亡的296年历史,这套书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其中有大量史料,仍然是研究清史的基础,这套书建议直接搭配《清实录》当作工具书使用。
《 天朝的崩溃 : 鸦片战争再研究》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茅海建的代表作,茅海建整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朝奏折、英国外交档案及日本学者汇编资料,以详实的史料和批判性视角重构鸦片战争的历史叙事,直接打破了传统“忠奸论”框架,以“当时情境合理性”重新评价琦善、奕山等人物,这本书也被费正清等学者视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分水岭”。
今年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推荐这本书,请看往期:冷门佳作——《康熙的红票》,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顾诚的《南明史》虽然在讲明史那期已经推荐过,但是书中也涉及到大量清初的历史,所以在本文再推荐一次。
《天国之秋》的作者是裴士锋(Stephen R. Platt),这本书拿下了历史书籍奖金最高的大奖坎迪尔历史奖,裴士锋首次将天国定位为“全球史事件”,强调历史进程的非线性特质,通史借用史景迁的“蒙太奇手法”,以小说笔法还原历史场景。
柯文的《历史三调》也是经典之作,三调指的是历史认知的三重维度——事件、经历与神话,历史学家通过档案对历史进行重新叙事,柯文认为历史本质是解释而非事实,历史不仅是“发生了什么”,更是“如何被讲述”,而史学家其实完全无法摆脱主观立场,“历史的重量,在于从沉默的档案中打捞被遗忘的抗争,又在喧嚣的现实中警惕被篡改的记忆。”
这本书是王汎森教授的代表作,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框架,揭示权力如何通过“毛细管作用”渗透至社会最细微的角落,以“无形的空气”形式渗透至私人领域,塑造士人的精神世界与日常实践。
秋原的《清代旅蒙商述略》也是学术经典之作,以明清晋商群体为主角,将旅蒙商置于清朝边疆治理、民Z关系与全球贸易的宏大背景中,秋原为编剧出身,凭借对历史细节的敏锐捕捉耗时多年搜集史料完成这本书,书名看起来学术性很强,但其实内容读起来像小说情节,值得一看!
这本书是以小说形式全景式描绘晚清社会的一部巨著,共十册,全书以主要人物老佛爷的活动为主线,从咸丰皇帝驾崩热河,老佛爷联合恭王,自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手中夺取大权,垂帘听政,写到老佛爷去世,溥仪继位,前后跨越四十多年。
瞿同祖的《清代地方zf》是研究清代基层治理的经典著作,以社会学方法解构州县的权力结构、运作逻辑及社会互动,瞿同祖提出,清代州县是典型的“一人zf”,州县集行Z、司F、财Z大权于一身,所有职能均由州县名义负责,州县官俸禄微薄,却需承担庞大的支出,导致“火耗”“平余”等陋规制度化。
这本书是茅海建的另一部代表作,书中以详实数据对比中英军费支出与兵力规模,揭示清朝动员的困境,还原历史现场的血腥与荒诞,:“近代化的尺度,不仅在于器物之精,更在于制度之活与观念之通。”
《剑桥中国晚清史》是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标杆性著作,由费正清和刘广京主编,原为《剑桥中国史》第10、11卷,1985年首版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再版,共上下两卷,剑桥将晚清置于19世纪全球化进程中,对比同期欧美历史与殖民扩张,这本书需要结合中国本土研究(如戴逸《清朝通史》)批判性阅读,来平衡中西学术差异。
这本书主要围绕《大义觉迷录》的编纂、传播与禁毁展开,是史景迁的代表作之一,引用了大量的档案,还原雍正“以理杀人”的权谋机变,“历史的荒诞性,往往在于统治者越是努力自证清白,越是为后世留下质疑的种子”。
张明扬也是我的历史书籍推荐老熟人了,推荐他的《入关》,这本书突破传统的“明朝中心主义”叙事,聚焦被历史遗忘的辽人群体,辽人因长期戍边形成独特的地缘认同(自称“我东人”),却遭内地汉人歧视,被明朝视为潜在奸细,被后金视为可利用的“带路者”。
《洪业:清朝开国史》的作者是著名汉学家、美国“汉学三杰”之一魏斐德,由陈苏镇翻译(前几天魏晋南北朝史也多次推荐过他的书),这本书曾获得列文森奖,被费正清、史景迁等学者推荐,主要是研究明末清初时期,虽然学术性比较强,但读起来非常畅快。
赵园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是明清思想史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赵园提出“戾气”概念,形容明末清初士人因动荡产生的集体焦虑,整本书以士大夫群体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明清易代之际的思想转型、文化现象与社会结构。
陈悦的《甲午海战》是研究甲午战争史的权威著作,用海军史视角回顾战争全貌,书中由大量的中日舰船性能对比和战术选择,陈悦认为甲午战败“非在军旅,实在庙堂”。
罗尔纲这本书也是天国史的奠基性著作,严谨考据与唯物史观结合,从经济、社会、民族三层面分析动因,这本书首次系统整理清宫档案、地方志及民间文献,考证细节非常丰富。
这本书也是汉学家孔飞力的著作,他挑战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开端的传统观点,孔飞力反对将近代清朝的崩溃归咎于西方冲击,清朝崩溃其实早在地方名流(士绅)通过组织团练等地方武装的时期就已经出现端倪。
这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曾小萍的经典著作,聚焦清朝雍正时期的“火耗归公”制,以韦伯的“家产官L制”为框架,剖析清朝财政的困境。
这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张勉治(Michael G. Chang)的学术力作,聚焦康乾时期帝王巡幸活动,尤其是乾隆的六次南巡,张勉治提出,清帝巡幸(尤其是南巡)并非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王朝统治的核心手段,通过将满洲传统(如骑射、营帐制度)与汉地治理需求结合,清朝构建了兼具军事威慑与文化整合的治理模式。
史景迁的《王氏之死》以17世纪末山东郯城为背景,通过一位农妇的死亡事件,揭示了清初底层社会的苦难、史书中的王氏案卷仅百字,史景迁结合地方志中的寡妇殉节、匪患事件,重新拼凑出她的生活轨迹,这本书既有严谨考据也有文学叙事,算是比较新鲜的口味。
最后推荐一手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剧非常经典,小说也非常通俗,可以作为休闲读物。
由于时间关系,暂时推荐到这里,清史的好书数量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上面这25本/套书应该够读很久了,真正去读清史和在短视频学历史其实是两码事。当然,把短视频作为休闲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你想进阶去阅读清史,本文的荐书应该可以给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来源:游戏AI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