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我这种普通的人,只能在小民企打工。小民企老板的格局通常不大,与其等着中年被裁,不如在被裁之前做点自己的事情,为将来做保障。”
文|Tess
公众号| Tess外贸Club(Tess_2006)
01
小E跟我讲的第一句话就是:
“像我这种普通的人,只能在小民企打工。小民企老板的格局通常不大,与其等着中年被裁,不如在被裁之前做点自己的事情,为将来做保障。”
这句话里的觉醒感和现实感立刻吸引了我。
因为它背后至少传递出三个关键词:普通人、自救、预判。
小E让我想到了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外贸业务员。
他们是如此普通,坐在民营小公司的角落,做着最不起眼的出口生意,还要时刻担心提成被老板随意克扣。
近些年,很多内贸企业都在计划“出海”,他们可能并不清楚,外贸是一个极易被全球变量打乱的行业,看着没门槛,但到处隐藏着看不见的暗门槛。
今天还能做的市场,明天可能一夜清零;
自己辛苦开发的客户,也常常说没就没了。
具体参考近期的中美贸易战。
于是,普通外贸业务员小E,决定换一种活法:
在“被裁员”之前,自己先做老板;在外贸之路尚未被堵死之前,开拓内贸通道;在单一收入来源变得不可靠之前,搭建多元收入结构,如此一来,避免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带来的巨大风险。
02
打定主意后,小E没有犹豫,第一步就是辞职;
第二步,从亲戚手里接过一个常年亏损的1688工厂店铺,把这个店铺当作练手项目,从零开始学习运营。
一开始,小E就给自己定下运营店铺的红线:绝不花钱投广告。
她认为,只有在不花钱投流的情况下,才能检验一个人的真正运营能力。
很快,她用0广告成本让店铺扭亏为盈。
亲戚家的工厂顺势成了她的长期供应商,
她也由此拿到了稳定且优质的出厂价。
接着,她在拼多多上开了个店。
她以个体户的身份开店,交了500块保证金。
不打广告、不做内容、不参加任何平台活动,在机械配件这个冷门品类里,很快实现了月营业额破万,即便是最差的情况,每个月也有五六千的营业额。
小E说,虽然拼多多的那个网店赚的钱不多,但零花钱是足够了,万一哪天外贸做不下去,暂时的生活费还是有的。
在外贸方面,她坚持用独立站做外贸,不靠平台,只做精准的、真正能成交的客户。
小E一边在主业里埋头做单,
一边用碎片时间经营网店,
如今,已经为自己搭建起第二套生存系统。
很多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小E的这份小而确定的成果,是可以复制的。
她是千万普通外贸业务员里的一员,但她又是特别的,因为她看得远,走得稳,动作快。
很多人还在犹豫不决时,她已经悄悄出发了,在每一个还能选择的时刻,为未来保留了一个选项。
如果你也想看看,普通人怎么用最小的资源,为自己创造最大的选择权,欢迎来听Emma的分享。
PS:我觉得小E的经营理念和我很相似,都是走不投广告的长期路线。因为时间可以检验很多东西,并把最精华的东西沉淀出来。
来源:Tess外贸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