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精神走进海南三沙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09:52 1

摘要:5月7日,海南省三沙市迎来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江苏省全民阅读协会理事长汪维宏携其著作《千载浩然苏东坡》与《年少早识苏东坡》,登上三沙市,为当地干部职工及居民带来了一场题为《文韬武略苏东坡》的讲座。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5月7日,海南省三沙市迎来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江苏省全民阅读协会理事长汪维宏携其著作《千载浩然苏东坡》与《年少早识苏东坡》,登上三沙市,为当地干部职工及居民带来了一场题为《文韬武略苏东坡》的讲座。

讲座前,译林出版社向三沙市捐赠中国好书、经典世界文学名著等百余套图书,这批种类丰富、题材多样的精选图书能够丰富三沙军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解读文豪之外的苏东坡

苏东坡与海南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儋州。在这片土地上,他度过了极为艰难却又熠熠生辉的岁月。尽管面临着艰苦的生活环境与巨大的心理压力,但他凭借坚韧与豁达,在此宣传医学知识,传播中原文化,倡导农业生产,提倡民族平等。

讲座中,汪维宏先生巧妙地将史料与诗词相结合,细腻勾勒出一个鲜为人知的苏东坡形象。他从北宋“崇文抑武”的国策切入,深入剖析苏东坡虽为文臣却兼具军事家的韬略与血性的史实。苏东坡在少年时期便怀有“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的投笔从戎志向,为他日后报国埋下伏笔;在密州任上,他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抒发沙场豪情,尽显雄心壮志;徐州抗洪时,他亲自率军筑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定州任上,他整肃军纪,积极备战,其军事实践中的担当与才能令人动容。

汪维宏还着重分析了苏东坡的军事思想。苏东坡提出“居安思危、全民皆兵”的战备理念,在《教战守策》中主张普及军事训练以增强国力;在《孙武论》中,他提出“廉、静、信”的军事伦理观,彰显儒家道德与兵家谋略的深度融合。汪维宏以东坡在定州阅兵时拟弹劾跋扈骄横副将王光的轶事为例,生动揭示了东坡“以文驭武、法纪严明”的治军智慧。

《千载浩然苏东坡》是一部聚焦苏东坡从政生涯的作品,这本书不仅弥补了以往苏东坡研究过于偏重文学和艺术的不足,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苏东坡的政声政绩。《年少早识苏东坡》是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传记读物,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苏东坡的成长经历,穿插了苏东坡的诗词名句、历史典故等,旨在激发青少年对苏东坡的研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与家国情怀。

汪维宏说:“东坡先生贬谪海南时,曾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精神传播文化火种。今日将这两套书带到三沙,正是希望延续这份文脉,让东坡的浩然正气在南海生生不息。”

苏东坡与海南的千载缘

回溯到九百多年前,那个改变海南文化命运的历史时刻,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东坡被贬谪至海南儋州。然而,苏东坡在海南的三年(1097—1100年)却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面对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气候,他不仅没有消沉,反而以豁达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在这片曾经的文化荒漠上播撒文明的种子。他办学堂、倡教育,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他与当地黎族百姓友好相处,尊重并学习本土文化;他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记录海南的风土人情,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苏东坡在海南的作品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试笔自书》(《在儋尔书》)、《汲江煎茶》等诗篇,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乐观与智慧。“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句,道出了他对海南的特殊感情。这种在困境中依然豁达乐观、积极造福一方的品格,使得苏东坡成为海南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象征。

《千载浩然苏东坡》一书全面解读了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书中不仅详细记述了苏东坡在海南的生活和贡献,更深入剖析了他面对逆境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这些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书中对苏东坡海南经历的着重描写,让更多人了解到苏东坡被贬后的海南不再是文化荒漠,而是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热土。苏东坡在海南的文化活动,实际上开创了海南儒学教育的先河,为海南日后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碧海蓝天的见证下,千年文豪的精神再次与海南这片热土共鸣,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留下一个温暖的注脚。多年前,苏东坡在海南写下了“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的诗句,预言了海南文化的发展。今天,苏东坡的豪情与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