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起纠纷牵扯农村最敏感的宗族情感,一边是7位七旬老人守护祖坟的执念,另一边是土地承租人李某深感无辜的怨气。一年前,辛集市某村村南麦田里,5座祖坟被毁,涉及7家王姓族人。承租人李某称提前不知道地里有坟头,干活时也不在现场,双方情绪对立,当地乡镇和村委会组织十余次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祖坟被挖”引发的7户同宗村民集体诉讼案,彻底平息了双方长达一年多的矛盾。
这起纠纷牵扯农村最敏感的宗族情感,一边是7位七旬老人守护祖坟的执念,另一边是土地承租人李某深感无辜的怨气。一年前,辛集市某村村南麦田里,5座祖坟被毁,涉及7家王姓族人。承租人李某称提前不知道地里有坟头,干活时也不在现场,双方情绪对立,当地乡镇和村委会组织十余次调解均未果。2024年10月,7家王姓族人将李某告上法庭。
一审法院虽经两次开庭审理和多次调解,但仍无法调和矛盾,仅对已修缮的1座祖坟作出判决。李某不服上诉,案件进入石家庄中院二审程序,由法官高娜承办。
2025年2月19日第一次开庭时,现场气氛紧张,4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作为诉讼代表情绪激动。高娜耐心安抚老人,并引导双方将争议焦点集中在关键问题上,采用“争议焦点清单式”审理,避免了情绪化争吵。休庭后,高娜虽拟好判决书,但考虑到判决可能带来的后续问题,决定尝试调解。
高娜开启“背靠背”调解模式,其办公电话成了协调双方的“热线桥”。她一方面理解王老汉们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向他们说明调解的好处;同时,对李某表达同情,分析判决与调解的利弊,并提供类案参考,承诺协调解封其被查封的银行账户。最终,双方被高娜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打动。
2025年3月12日第二次开庭时,双方都冷静下来。在高娜的调解下,七旬王老汉在调解协议上按下手印,这起纠纷画上句号。
这起农村祖坟纠纷案引发多维度分析:法律适用难点包括侵权行为认定和精神损害赔偿;调解策略创新如情绪疏导和民俗因素司法转化;深层治理涉及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制度创新建议。启示构建“法律规范+民俗智慧+司法能动”三维治理体系。
来源:事变频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