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ABC排名与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联合发布的2025年辽宁省高职院校排名,前五强院校依次为: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本科层次,全国第50)、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专科第50)、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第159)、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第95)、辽宁农业职
根据ABC排名与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联合发布的2025年辽宁省高职院校排名,前五强院校依次为: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本科层次,全国第50)、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专科第50)、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第159)、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第95)、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第165)。
此次排名展现了辽宁省高职教育资源的分布格局,其中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医药职业学院的表现尤为值得关注。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高职教育领域持续发力,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形成了以理工、综合类院校为主导,农林、医药等特色院校协同发展的格局。沈阳、大连作为核心城市,集聚了多数头部高职院校,而丹东、锦州等地也凭借特色专业崭露头角。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以专科第159名的成绩位列全省第三,是辽南地区高职教育的标杆。该校立足大连港口经济与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物流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
其与大连船舶重工、英特尔半导体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此外,学校近年来发力数字经济领域,增设跨境电商、工业机器人等新兴课程,为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排名全省第五(专科第230),作为省会城市的综合类高职院校,其发展深度融入沈阳的产业升级需求。学校依托沈阳机床、华晨宝马等本地龙头企业,构建了汽车制造、数控技术等特色专业群。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通过“订单班”模式,与沈飞集团合作培养航空装备维修人才,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达85%。尽管全国排名相对靠后,但其在区域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为其赢得了稳固地位。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以专科第567名的成绩位列全省第16名,是辽宁省唯一一所以医药为特色的高职院校。
该校立足沈阳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区位优势,重点培养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人才。其附属医院与辽宁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双师制”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临床实践。近年来,学校还拓展了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等新兴方向,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健康产业储备力量。
从整体排名看,理工类院校占据绝对优势,前五名中四所为理工类,反映出辽宁作为工业大省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例如,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专科第50)凭借道路桥梁、汽车检测等专业,成为东北交通基建领域的人才摇篮;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第95)则以智能制造为特色,服务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农林、财经类院校也在细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第165)依托营口农业资源,打造了设施农业、畜牧兽医等特色专业;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第266)则通过财经大数据、现代物流等课程,助力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头部院校表现亮眼,但辽宁高职教育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区域发展不均衡,沈阳、大连之外的城市院校普遍排名较低,如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专科第794)、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科第807)等,亟需通过差异化定位提升竞争力。
二是部分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例如传统制造类专业招生规模过大,而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课程覆盖不足。
未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一校一策”特色化发展将是关键。例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专科第319)可对接葫芦岛船舶工业园需求,强化海洋工程专业;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专科第417)则可依托大连服装产业,升级时尚设计课程。
总体来说,辽宁省高职院校的排名变化,既是区域产业转型的缩影,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通过聚焦产业需求、强化校企合作,辽宁正逐步构建起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相匹配的技能人才体系。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办学质量提升,辽宁高职教育有望在东北振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来源:圣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