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号、差评、目标未达…广电5G越走越难?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0:33 2

摘要:在传统有线业务持续萎缩的背景下,中国广电将5G视为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一跃”,全力推进“有线+5G”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然而,这条被寄予厚望的转型之路,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

在传统有线业务持续萎缩的背景下,中国广电将5G视为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一跃”,全力推进“有线+5G”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然而,这条被寄予厚望的转型之路,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

业内皆知,中国广电曾定下“三年内发展5000万移动用户”的战略目标。自2022年6月正式启动5G网络服务算起,如今,已临近这场“三年之约”的收官节点。

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广电5G用户规模为3275万,仅完成三年目标的65%。按照当前发展速度推算,中国广电完成原定目标已几无可能。

近期,中国广电局部地区停止放号的消息更是引发行业热议。经流媒体网在中国广电官网核实,目前北京、四川、新疆地区的确显示无号可选。其中新疆地区提示:选号系统升级中。

按照行业惯例,运营商系统升级通常会选择在夜间业务低峰期快速完成,以最大程度降低对用户的影响。中国广电这种区域性长时间停号的现象,与行业常规操作有些不符。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媒体调查发现,北京部分线下营业厅虽仍提供选号服务,却设置了严苛条件:用户不仅需是有线电视有效注册用户,还必须持有身份证号以“110”开头的北京户籍。这也与运营商普遍推行的“零门槛”便捷开卡服务形成鲜明反差。

在5G用户增长持续承压的关键时期,这些动向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其广电5G业务发展的担忧。

事实上,作为通信行业的“后来者”,广电5G的突围之路从一开始就面临三大运营商构筑的多维壁垒——从覆盖全国的基站网络,庞大的存量用户资源,到成熟的技术储备和品牌认知。这种压倒性的先发优势,使得新入局的广电5G在用户争夺中较为艰难。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移动5G网络用户数已经高达5.78亿户,中国电信为2.66亿户,中国联通为2.04亿户。悬殊的差距,进一步压缩了其生存空间。

尽管携号转网政策为广电提供了用户迁移的机会,但广电5G仍受限于用户转网意愿低、品牌认知弱等困境,叠加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的差距,使其难以撼动现有市场格局。

这种困境在用户端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关于广电5G的负面反馈:信号断断续续、网速不达标、业务办理困难......

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广电5G”关键词,相关投诉同样不少,涉及网络、宣传、服务等各个方面。

实际上,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广电也在寻求突破。在网络建设方面,深化与中国移动的共建共享合作。近日,中国广电还宣布启动2025年5G核心网扩容工程的采购工作,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

营销推广上以低价套餐为突破口,推出广电惠民年卡、广电靓号套餐、广电双百卡等产品。另外针对细分客群打造特色服务,并先后与学习强国、湖南卫视/芒果TV、中国老年大学协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等单位合作推出了强国卡、青春卡、乐活卡、崇军卡等专属权益卡品。此外探索文旅权益内容,与上海、浙江、长沙等广电文旅权益联动,挖掘属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重视品牌打造,在启动5G网络服务之际,就发布了广电5G品牌认知。近年来,还通过走进校园、社区、当地热门景点等开展地推活动,提升认知度。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并携手网红达人等进行破圈传播。

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湖南、上海、重庆、辽宁、湖北、陕西、河北、广东、天津等多地开展5G主题营销活动,努力强化广电5G品牌在消费市场的渗透力。

东方有线湖北广电天津广电

在业务上也主打差异化破局,其中最典型的是探索5G NR广播,该技术有望实现电视节目经5G终端免流量观看,打破传统收视场景限制。

目前中国广电已联合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安徽、海南现网开展了5G NR广播试点,据中国广电副总经理曾庆军表示,一旦这些区域规模试验成熟,中国广电便可于2025年在全国进行5G NR大范围覆盖。

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广电也在从网络建设、用户运营到技术创新多维度发力,以推动5G业务全面升级。在CCBN2025上,中国广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宋起柱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战略方向——他表示将持续创新移动业务,力促广电5G稳存量、拓增量。加速5G NR广播产业成熟,推动广播电视向人人通、终端通、移动通迈进。

小结:

当前,中国广电正与时间展开一场分秒必争的赛跑,这场转型既是对战略定力的考验,也是对创新能力的挑战。

正如前文谈到的,中国广电5G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依然很多,广电唯有拿出破釜沉舟的魄力推动改革,进一步提升技术迭代速度、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增强用户运营的温度,才有望突破困局。

来源:流媒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