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宠物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作家人、朋友。面对日益增长的情感消费需求,如何从功能诉求进化为情感共鸣,正在成为宠物食品品牌打动消费者、建立护城河的新路径。
在一袋袋标注着“高蛋白”“益生菌”“无谷配方”的宠物粮背后,品牌们的竞争已经不再只是营养参数的比拼。
宠物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作家人、朋友。面对日益增长的情感消费需求,如何从功能诉求进化为情感共鸣,正在成为宠物食品品牌打动消费者、建立护城河的新路径。
解构行业困局:
当「科学喂养」成为内卷陷阱
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已形成千亿级规模,然而头部品牌的市占率总和不足8%,市场高度分散。在这片广阔却拥挤的赛道中,不少品牌寄望于用更高的技术指标脱颖而出,“72小时锁鲜”“4.0智能工厂”“免疫保护配方”等参数频频出现。但当所有人都在卷配方、卷检测、卷新技术,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往往不是数字,而是故事,是画面中宠物的眼神,是一段与“它”相依为命的生活记忆。
被同行卷到没利润的宠物食品品牌,该如何叙事?要记住,宠物食品品牌的终局不是卖健康,而是帮人类还情感债。
你卖营养膏,不要只聊各种营养素的好处,可以在包装上模仿宠物的语气写:“妈妈,我跑不动不是懒,是贫血呀”。你卖湿粮罐头,不要写你的罐头含了多少种肉、添加了多少种蔬菜,在电商落地页上加一句毛孩子的控诉:“爹妈抠门不给加罐头,便便都硬了”。你卖助消化的益生菌粮,不要只喊益生菌的含量比对手高,直播间讲一个“半夜拉肚子不敢叫醒你,只能蜷在猫砂盆里,等妈妈起床”的故事。
中国乃至全球所有的宠物品牌,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自己搞成了医疗用品,天天跟用户讲蛋白含量、益生菌添加量,背后的科研证据是啥。
大错特错!宠物品牌应该把自己当母婴品牌来卖,怎么卖奶粉就怎么卖猫粮狗粮。怎么卖启蒙英语课,就怎么卖宠物鱼油洁牙棒。
情感不是「软文」,
是品牌的护城河
要从功能价值跃迁到情感价值,品牌首先需要理解“人宠关系”真正的结构性变化。
在“宠物即家人”的大背景下,产品既是喂养工具,更是情感载体。这正是为何我们看到,那些不再只做“理性教育”,而是能从消费者视角讲述人宠关系的品牌,开始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用户粘性。
以Holiland Pet为例,它推出的宠物蛋糕并没有一味强调成分上的“0诱食剂”与“健康无负担”,而是通过“宠物生日”这样一个感性场景,精准唤起了宠主对“宠爱有仪式感”的情感共鸣。产品被赋予的意义不再是“补充营养”,而是一份可被晒图、记录与纪念的爱的表达。
这类营销能真正“打动人”的原因,在于它帮助消费者讲述了他们与宠物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讲清了产品的营养成分。
当我们回看一些在电商或内容平台爆红的宠物食品品牌,会发现它们往往并没有采用复杂的营养知识科普,而是通过真实、具体且富有生活感的细节与情绪,直接触达宠主的心理。
比方说,某湿粮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文案,用的是“爹妈抠门不买罐头,便便都硬了”的宠物第一人称表达。文案虽轻松,但背后却揭示了一个很多宠主都会经历的情境:对宠物便便状态的关注,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度参与的情感连接。
品牌用一句“吐槽”带出产品功能,同时触发了用户的“宠物也在偷偷观察我”的想象,从而增强了情感黏性。
类似地,顽皮小金盾在宣传 “超欧美标准检测” 时,摒弃了单纯罗列实验室数据的方式,转而以 “用家人标准守护毛孩子健康” 的温情叙事,将严苛检测转化为对宠物细致入微的关怀承诺。
直播内容中也有一些品牌通过夜间“情境讲述”来制造转化机会。例如,一家益生菌粮品牌通过描述“猫咪凌晨腹泻却不敢叫醒主人,只能蜷缩在猫砂盆里”等情节,精准调动宠主的内疚情绪,让下单行为成为一种“补偿式爱的表达”。
真正成功的品牌,不是把宠粮做得像药品,而是让它像一段共同记忆。
宠物品牌的终局,
不在成分表里
情绪可以打动一时,关系才能留住长久。宠物食品品牌若想实现长期心智占领,必须从一次性营销跃迁为全生命周期的情感经营。
以比乐为例,其“极速鲜”服务针对的是“新手宠爸妈”面对幼宠突发状况的焦虑。品牌通过快速响应和专业建议,建立起“随叫随到的亲密陪伴者”形象,而不仅仅是粮食供应商。
进入成年期后,消费者开始关注宠物的长期健康,这一阶段比拼的不是单个产品,而是对“科学养宠”的理解深度与体系化能力。顽皮便在此阶段主打“科研背书+国际检测”双重保障,用更精细化的内容运营匹配用户成长路径上的新问题、新焦虑。
甚至在宠物进入老年或临终阶段,一些新兴品牌开始尝试提供“善终”服务——如营养礼盒、心理陪护内容、以及与宠物殡葬服务的协同。这些行为虽然小众,却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陪伴终点”的心理缺口,构建起完整的“宠物情感闭环”。
宠物食品的核心早已不止“吃得好”,而是“爱得对”。
当Z世代将约三成的月消费投入在养宠上,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安心、愉悦与认同感。未来品牌的竞争力,将不再取决于技术创新的速度,而是能否在复杂的情感需求中,提供一个共鸣的落点。
品牌最终要打动的,从来不是宠物,而是那个对着屏幕反复挑选、在深夜感到愧疚、默默希望自己是个“好主人”的人。
真正的壁垒,是情感的理解力,是人心的共情力。
来源:宠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