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门”解千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0:45 1

摘要:南华县公安局雨露派出所做实主防警务,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入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各类矛盾纠纷,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雨露乡曾被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命名为“全省十佳”矛盾纠纷

派出所民警在二月八雨露灯会现场开展普法宣传

南华县公安局雨露派出所做实主防警务,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入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各类矛盾纠纷,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雨露乡曾被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命名为“全省十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示范点。

群众烦心事有了“终点站”

该所聚焦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痛点,整合公安、司法、综治、妇联、社区等多方资源,推出“首接负责、联合调处、跟踪回访”全链条服务。

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按照“885”工作模式,依托辖区1个乡级网格、7个村级网格、111个村组网格、396个微网格,组织民警与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矛盾摸排,实现“隐患早发现”。

同时,利用好乡内5个党员教育实训基地、1所老年大学、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7个妇女儿童之家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配备42名法律明白人,对复杂纠纷开展“专家会诊”、精准调解。

此外,该所每名民警辅警都加入村委会(社区)微信群,群众可在微信群预约调解,民警辅警可通过视频连线远程调解或到家调解,让群众足不出户即能享受高效服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三全服务”。

“过去调解纠纷要跑司法所、村委会,现在进派出所‘一扇门’,民警、政府工作人员、调解员全到齐,当场就能解决。”村民张大哥对派出所的“一站式”服务赞不绝口。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组建由白族、彝族、汉族中威望高、公道正派的乡贤人士和党员群众组成“三语乡贤评理堂”,有了他们的协助,问题迎刃而解。

近日,在雨露乡冲头村,一场警民“板凳会”正在进行。雨露派出所民警周荣带着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网格员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现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问题反馈16条,现场处置相关问题7项,对不能当场解决的1项问题,将责任明确到人,保证后期及时处理,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张世武是“乡贤评理堂”的一名调解员,谈起调解工作,张世武说:“就像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就是仔细观察纠纷点,“闻”即多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说法,“问”即询问双方的所需所求,“切”即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在日常矛盾纠纷调解中,“乡贤评理堂”融入家族家风、传统礼仪、道德约束、法律惩戒等因素,实现已发生矛盾纠纷不再激化、已调处矛盾不再反复。

“我们还计划牵头成立道德大讲堂,邀请好婆婆、好媳妇、乡贤等代表进行宣讲,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传播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新风尚。”对接下来的工作,该所所长李培舰已有了明确计划。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老周先后在派出所、法制、政工等部门工作,对调解矛盾纠纷有足够的经验。”李培舰抓住全州推行高级警长要下基层(社区)的契机,把县公安局政工室四级高级警长的周荣“要”到派出所。

下沉派出所后,周荣立即投入派出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他用三种不同颜色对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等级划分,高风险户用红色标记,中风险户用橙色标记,低风险户用蓝色标记。

通过“三色”分类,对家庭、邻里、重复纠纷等警情一盯到底,调解前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双方诉求,找准矛盾“症结”;调解中用“拉家常”方式释法说理,解开群众“心结”;调解后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跟踪问效,并建立“一事一档”工作台账,防止纠纷“复发”。

2024年以来,该所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接警量下降13%,雨露乡实现连续8年“零命案”。

记者 闵以荣 通讯员 刘雁

来源:云南法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