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近日启幕,中国馆展览以“容·智慧(CO-EXIST)”为主题,12位(组)建筑师,10件(套)展品,涵盖:良渚文明、敦煌石窟、北京中轴线、城市更新、未来城市…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近日启幕,中国馆展览以“容·智慧(CO-EXIST)”为主题,12位(组)建筑师,10件(套)展品,涵盖:良渚文明、敦煌石窟、北京中轴线、城市更新、未来城市…
建筑师马岩松首次担任中国馆策展人,他讲到,“作品的联合呈现,希望是一个不断被看见、被讨论的变革进程,让大家看到年轻建筑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立足现代和未来的解题思路,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繁衍延展的不同可能性。我们要提供来自中国的解决方案,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智慧。”
部分作品赏析:
废砼再生
香港中文大学结构平衡实验室
废砼去哪儿了?废砼以另一种形式再生
沙丘研究所
北京中轴线的春天
春天刚过,景山、钟鼓楼、前门等,似乎掩映在山水之间
良渚十二律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
良渚城邦的祭祀礼乐悠悠而来,串联古今
苍穹
王子耕,中央美术学院
藻井“通天”,像极了不明飞行物
一把油纸伞
MAD建筑事务所
迎来送往,油纸伞下,可以小憩……
家言看了以上作品,做出以下解读:
一、从中国出发,一手是传统文化,一手是当下现实,解读的同时试图解构,用新的材料、新的建筑语言对话历史、呼应当下;
二、部分作品有了中国传统作为创意和灵感的载体,艺术装置不再后现代,即使因色彩与光影交织出视觉奇观,普罗大众相对更易进入艺术家的世界;
三、有重有轻,有现实议题,活生生的呼应着当下,与你我休戚与共,有对未来城市绿色的期盼,和不失诗意的美好表达。
此外,《家言》观察到,
容·智慧的英文“CO-EXIST”直译为“共存”
首先,由智慧开启,立足于中国,指向着未来,传统、现在、未来,三者是不断延续的;
其次,要传承古时的智慧,也要容许解读的多元,而展览和交流让其产生和放大了意义;
再者,共识与共存不矛盾,共识是给“智慧”以“包容”,大家要有这样的共识,才能产生“基于创新,更多有趣的作品”,而因为对于不同文化更多个性的尊重,让共识产生了更大价值。
图\Greg Mei、demone
文\Alan
来源: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