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自2023年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出台《云南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措施》,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个现场推进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落实情况的报告
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六次会议上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王永全
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自2023年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出台《云南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措施》,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个现场推进会和2次全体会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建立“周调度、月小结、季梳理、半年督导、年度回头看”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抓实抓细三年行动计划8个专项行动,确保2023年、2024年19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石林县、沾益区等5个县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绥江县、牟定县等5个县被教育部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二是我省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国第9个试点省份,构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新增9所高职院校,实现16个州(市)高等学校全覆盖,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升格为本科高校。四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持续打造“留学中国·学在云南”品牌,首批建设50所示范性国门学校,云南教育对外开放的典型做法在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01
一、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更加有力
坚持“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各州(市)、县(市、区)党委书记挂联属地一中,向上级党委专题述职抓教育工作情况。市县两级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党委副书记任教育工委书记,建立党政干部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实现党政领导当“编外校长”全覆盖。各地制定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抓教育职责清单,抓好控辍保学、留守儿童关爱等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班子成员及有关业务处室挂联9个边境州(市)、29个县(市),推动提升边境地区教育质量。总结十种办学好模式和好校长、好老师十种典型模式及实践案例在全省推广。全省符合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全面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26个高校党组织获教育部党建“双创”项目。向21所民办高校全覆盖派驻党委书记,23所公办本科高校实现党外知识分子网格化服务。云南省“五级书记抓教育 党政同责办教育”做法在全国推广。
02
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更加深入
省委召开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部署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通行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到高校讲思政课。持续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一金课,共计录制播出16讲,各地各校举办分讲堂160余场。云南大学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304所。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守望云心”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总传播量超1.63亿人次。实施中小学“壮苗行动”,保障综合体育锻炼时间2小时,课间休息时间不少于15分钟。持续拓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29所高校共选派6089名音体美专业师生到45个县实习支教,实现边境县、“三区三州”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覆盖。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3个。
03
三、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
更加广泛
持续实施省人民政府“惠民实事”幼儿园建设项目,累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14所,新增学位8万余个,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28%,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成立基础教育集团872个,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36.03%,优质资源覆盖学校和学生分别达54.51%、68.63%。18个县(市、区)通过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昆明市、保山市获批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玉溪市、保山市和五华区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化拓展“五个一批”帮扶机制,累计派出1090名教师对212所普通高中开展驻校帮扶,实现高中县域托管帮扶、三级及以下普通高中被帮扶“两个全覆盖”。优先支持怒江州、迪庆州和边境县(市)补充师资、新建改扩建学校。新建特殊教育学校5所,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达90所,在校就读学生1.4万人,建有专门学校30所。实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组织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31万对。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字教育资源1.3万节(个),注册使用教师65万人,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04
四、职业教育提质效
更加明显
云南成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第9个试点省份,教育部与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构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服务“三个定位”建设实施方案》。省人民政府出台《云南省职业教育提质效实施方案》,打造100所优质学校和100个优质专业。培育建设省级“双高”学校5所、“双优”学校15所,启动职业学校达标工程。实施高本“3+2”、中本“3+4”贯通培养试点,首批招生2000人。开展高职专业综合评价,撤销311个专业,新增295个对接重点产业发展专业。推动州市提级管理辖区内中职学校。抓好中职招生,防止未成年人过早步入社会。
05
五、高等教育成果
更加丰富
本科高校4个学科进入全国A类,4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新增3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5个博士、4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实施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推进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实体化建设,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签署协议深化合作,推动3校领办8个学科,累计招收硕博研究生1800余人。建设82个科技小院,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筹建教育部云南高等研究院,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样本。深化实施国家工程硕博士改革培养专项试点,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围绕新材料领域招生95名。
06
六、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更加凸显
出台推动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3条措施。持续推进12个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建云南农业大学咖啡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全国首个培养本硕博咖啡专业人才的学校。成立建水紫陶产业学院、武定乡村振兴学院等服务乡村振兴。聚焦重点产业,在滇中、滇西和沿边地区重点建设4个区域产教联合体,组建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遴选培育163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获批立项2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中有升。
07
七、教师队伍建设
更加优化
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小学期”制度,累计培训教师206万人次。实施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共招募教师2569名。连续两年推荐产生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构建基础教育“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发展体系,组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2000个。持续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城乡教师“双向交流”近2万名。加快省、州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建设,补充专职教研员。统筹选聘85名企业高管、技术专家到省内高校任产业导师。422人入选青年人才专项,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944名,认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11651名。
08
八、教育投入保障力度
设立基础教育综合奖补资金,每年安排20亿元激励各地加大教育投入。省属本专科高校生均拨款标准提高1000元。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侵害专项行动,常态开展防震、防火等应急演练,建立校园安全信息直报机制。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全闭环管理,全面落实陪餐制度。实施教育数字化推进行动,建成上线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V2.0版并接入国家平台,全省中小学校实现教育专网全覆盖。投入专项资金有序推进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
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基础教育满足“上好学”需求有差距、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教育投入保障还有薄弱环节等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中,将围绕全面落实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和综合改革若干措施,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优化区域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行动,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推动新高考平稳落地。实现2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全覆盖,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组建一批特殊教育联盟体。“一校一案”持续推进首批50所示范性国门学校建设。二是构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实施职业教育部省共建试点任务专项行动,实行州(市)提级管理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落实高中阶段不作职普比例限制政策,抓好中职招生。扩大中本“3+4”、高本“3+2”贯通培养规模,开展第二轮高职院校专业综合评价。高质量布局建设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职业教育本科“零突破”。持续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三是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完善“双一流”建设持续稳定支持机制。实施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行动,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实施“高校服务重点产业科技项目”。实施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实体化建设行动,实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领办8个学科落地。推动教育部云南高等研究院挂牌运行招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完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重要教育中心,创新“语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中国—南亚东南亚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实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计划。四是加强好校长、好班主任、好老师培养。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设一批云岭师德涵养实践教育区域中心。在基础教育领域遴选培育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一批教育人才系列工作室,培训一批职级校长。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推动建立县级师资配置监测与预警机制,招募“银龄教师”。推行学区内“大教研组”模式,开展教学常规视导。选树一批校长和教师先进典型。五是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力度。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快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施路径。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校园餐”等专项整治,完善直报机制与风险防控体系,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推进专门教育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和综合改革若干措施,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五个一”机制,践行抓工作“三部曲”,统筹加大调度、督导、督办力度,确保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