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艳林:清理如汽车购买管理等限制消费政策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06:50 1

摘要:消费是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消费不断升级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使国民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等方面的比例更加协调和平衡,我国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城镇工人工资,从而扩大消费品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消费不断升级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使国民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等方面的比例更加协调和平衡,我国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城镇工人工资,从而扩大消费品市场,为轻工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制造业的发展高潮也一浪高过一浪,我国从一个工业落后国家快速成长为工业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到9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再到本世纪的移动电话、计算机和汽车成为消费新宠,持续推动消费长时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为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支撑。现阶段,在“三驾马车”中,投资扩张遇到了明显瓶颈,传统的“铁公基”建设投资高峰已过,新兴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基建还不足以补上缺口,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结构转型,投资从着力扩大规模转向更加注重提高效益阶段。同时,外部需求面临较大挑战,我国逐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局面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是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关键。但必须看到,近年来消费这个“主动力”出现了明显波动,消费不振成为突出矛盾,消费增速已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2024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但消费增速仍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25.2%,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30.3%,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实施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结合形势变化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促进重点就业群体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多措并举稳住股市,进一步丰富适合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债券相关产品品种,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索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好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政策。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或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实施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分配,优先支持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简化补贴申领和支付流程,完善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对纳入补贴范围内的消费品价格监测,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违规骗补套补行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扩大接待规模。优化营业性演出、体育赛事等审批流程,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完善游艇、房车露营等新型消费领域管理机制和行业标准,不断丰富邮轮航线和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及时清理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推动汽车等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完善外国人入境居留政策和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发挥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引导带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加强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协同,扩大消费基础设施、消费服务功能提升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加大对夜间消费集聚区域的经营活动场地、公共交通运力、临时停车泊位等配套保障力度。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激发潜在消费。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不合理经营行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有删节。来源:求是尹艳林、中财办原副主任

来源:宏观经济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