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积淀,是在特定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环境上聚合、凝练、升华的成果。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各异,不同地域之间都孕育着独有的地域文化与人文情怀。其中,西南巴蜀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饮食文化、蜀道文化、彩灯文化等特色文化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积淀,是在特定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环境上聚合、凝练、升华的成果。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各异,不同地域之间都孕育着独有的地域文化与人文情怀。其中,西南巴蜀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饮食文化、蜀道文化、彩灯文化等特色文化体系。巴蜀武术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作为巴蜀地区的地域性武术,具有浓烈的地域特点,是古代传统体育与地域文化交织、融合的产物,承载着巴蜀人民的智慧与勇气,凝聚着地域文化的精髓。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巴蜀武术的文化内涵,促进其与现代体育、科技等的融合,让这一古老的巴蜀武术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中华武术的繁荣贡献独特的巴蜀力量。
巴蜀武术文化是对巴蜀文化的凝练和升华,是对巴蜀地域武术文化的总称。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四川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之中。其涵盖了巴蜀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武术流派和技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巴蜀武术不仅融合了巴蜀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还深受移民活动和外来武术拳种的影响,形成了技法巧妙、步法灵活、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
巴蜀武术,深受巴蜀文化熏陶,其形成与发展无不透露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历史底蕴。《山海经》中的“西南有巴国……后照始为巴人”,是对巴人起源的古老记述,而《华阳国志·巴志》则描绘了巴师在周武王伐纣中的勇武之姿,以歌舞凌人,展现出文武并重的民风。此外,古巴蜀的“调剑戏”“剑器舞”等,将“戏”与“舞”巧妙融合,孕育了武术的雏形。巴蜀之地,民风骁勇,文武兼备,其中的“戏舞”“角抵”等文化形式,为巴蜀武术的技法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历经岁月沉淀,巴蜀武术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特点在于:首先,强调技巧与灵活,这与巴蜀山川险峻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其次,拳种繁多,如峨眉拳、火龙拳等,各具风采,且与其他地区的拳种有着深厚的渊源;最后,巴蜀武术在传承中不断吸纳外来文化,呈现出南北交融的多元风貌。因此,巴蜀武术文化不仅承载着巴蜀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武术的丰富与发展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巴蜀武术文化的创新发展,要充分结合新时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进行路径选择,要将巴蜀武术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重新定位和诠释巴蜀武术文化,从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挖掘巴蜀武术文化内涵。巴蜀武术文化,根植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土壤,不仅是中华武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步入新时代,面对国家与社会的全新需求,巴蜀武术文化以其“以武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价值,愈发显得重要。因此,深入挖掘巴蜀武术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时代意义与价值,对于巴蜀武术乃至整个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精心保护,是巴蜀武术文化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内在动力。巴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地域构成,其武术文化在巴蜀先民与历代移民的交融中,形成了多元并存、内涵深厚的独特体系。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既是事物发展方向的指引,也是其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巴蜀武术文化,在技术实践与理论构建上,均需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整理,以构建起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框架。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巴蜀武术的全面调研。巴蜀武术形态多样,深受多重文化因素影响,孕育出少数民族武术、客家武术及本土武术等多元技术体系。因此,需对巴蜀地区的武术体系进行系统梳理,追溯历史、正本清源,深入探究其传承脉络、文化内涵与技术特色,以增强巴蜀武术文化的理论说服力与实践指导性。进而,依据巴蜀武术的形成背景与技术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如少数民族类、移民传入类等,这将有助于巴蜀武术的传承有序、宣传有力、发展有方。
加强巴蜀武术文化传承。社会发展遵循其内在逻辑,社会需求亦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进。新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进而引发了社会需求的根本性转变。社会需求作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其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的轨迹。首先,在此背景下,巴蜀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紧密贴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此为导向,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巴蜀武术事业新生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传统体育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巴蜀武术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思想融合,成为新时代体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典范。其次,巴蜀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在期间交相辉映,其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因此,应精心挑选适合各年龄段学生学习的武术技艺与文化精髓,将其融入教育体系,以武术之技、武术之魂,培育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民族精神,探索“巴蜀武术+教育”的融合发展模式。再者,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巴蜀武术中的峨眉武术与青城武术,深受道教养生思想熏陶,在健身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梳理这些宝贵资源,运用“线上+线下”的多元化传播方式,将巴蜀武术的健身养生理念与方法推广至更广泛的人群,助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最后,体育文化建设是当前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巴蜀武术文化作为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紧密结合国家与地方政策导向,以政府引领为核心,以巴蜀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基础,以建设巴蜀武术文化传承基地为平台,以创新传播路径为动力,全面推动巴蜀武术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具体而言,可依托峨眉武术、青城武术及少数民族武术等特色资源,结合地域自然与人文特色,制定巴蜀武术发展蓝图,打造特色传播基地,并借助影视、自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实现由点及面、全面辐射的传播效果。
发展巴蜀武术文化产业。产业发展成熟度是衡量行业成就的关键指标之一。我国对体育产业发展寄予厚望,多次在重要场合及政策文件中强调,需加速体育产业升级与完善。巴蜀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瑰宝,其产业化进程不仅关乎巴蜀武术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推动中国武术文化革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巴蜀武术文化作为巴蜀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其产业化路径需深度融合巴蜀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底蕴,构建独具巴蜀特色的武术产业生态。构建武术产业体系,一方面,塑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标识。巴蜀大地山川秀美,物产丰饶,历经岁月沉淀,孕育了峨眉武术、青城武术、黄林武术、青牛武术等众多门派,这些门派多依山而建,如峨眉、青城、青牛等名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蕴含深厚的人文底蕴。巴蜀武术应借此天然优势,打造“武术+旅游+文化”的复合型传播模式,创立巴蜀武术旅游品牌IP,以此作为巴蜀武术品牌的基石。另一方面,巴蜀武术产业的繁荣,离不开赛事体系的支撑。优质赛事IP是推动巴蜀武术发展的强大引擎,诸如NBA、世界杯、温网等国际知名赛事,均因其广泛的影响力而备受瞩目。构建巴蜀武术赛事IP,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精选巴蜀武术精髓,进行系统化整理与创新改编,加速其赛事化进程;其次,建立市级、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四级武术竞赛架构,同时设立专业与业余并行的竞赛组别,以扩大参与基数;最后,创新传播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新兴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加大对巴蜀武术赛事的宣传力度与广度。巴蜀武术品牌与赛事体系的构建,是对巴蜀武术资源的高效整合,有助于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牌是引领,赛事是载体,巴蜀武术的当代发展应围绕这两大核心要素,不断拓宽产业边界,实现自身发展的质的飞跃。
培育巴蜀武术文化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与国家强盛的基石,而人才培养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构建巴蜀武术人才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巴蜀武术的现代创新与发展注入活力,更能加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广泛传播与弘扬。为了有效构建这一体系,必须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巴蜀武术的文化特色与时代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专业标准、类型定位及质量要求。巴蜀武术,作为西南武术的璀璨明珠,其人才培养应充分利用地域内的武术人文与自然资源。首先,要创新武术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巴蜀地区高校与巴蜀武术各拳种或流派的发源地建立深度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旨在培育一批既具备专业知识,又精通本土拳种,且深刻理解巴蜀武术文化内涵的专业人才。其次,应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巴蜀武术作为地域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历经长期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拳种体系。这些拳种与流派的传承人,是巴蜀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力量。政府相关部门需依据国家政策与地方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传承人保护政策,并探索创新传承模式,扩大传承人培养规模,打破传统口传身授的局限,让更多人能够真正掌握巴蜀武术的精髓。最后,要注重培养复合型武术人才。巴蜀武术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传播人才支撑。国家应加强顶层规划,引导地方高校与专业院校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既懂传承又擅传播的巴蜀武术复合型人才,为巴蜀武术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奠定坚实基础。
巴蜀武术文化,作为西南武术的瑰宝,其历史积淀与体系传承深刻映射出西南武术独特的技法韵味与文化特质。巴蜀武术文化的形成,是巴蜀地区民风习俗、历史移民潮等多重元素交织融合的产物,铸就了其骁勇善战、文武并重、步法灵动、手法繁复、进退自如、擅长近身短打、以巧柔取胜、拳法丰富而腿法相对较少的武技风格,以及崇尚自然、身心和谐、形导气行、注重内在修养、强调禅定意境的文化内涵。历经长久的历史传承,巴蜀武术文化形成了戏曲传承、门派传承、少数民族传承三足鼎立的体系传承模式。步入新时代,巴蜀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使命。为此,巴蜀武术文化需通过深化巴蜀武术文化的传承保护、推动巴蜀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搭建多元化的发展平台、构建完善的人才保障体系等策略,来激发巴蜀武术文化的创新活力,促进其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