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echaKuchaBeijing(PKBJ)你身边的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旁观者!依托于过去19年来举办PKBJ线下论坛的平台资源优势,推出“PKBJ艺术家”、“PKBJ设计师”等线上专访栏目,并联动各地产、品牌、文创园、艺博会、画廊主、策展人、艺术家、藏家、建
PechaKuchaBeijing(PKBJ)你身边的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旁观者!依托于过去19年来举办PKBJ线下论坛的平台资源优势,推出“PKBJ艺术家”、“PKBJ设计师”等线上专访栏目,并联动各地产、品牌、文创园、艺博会、画廊主、策展人、艺术家、藏家、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文旅政府等机构及个人进行有效高质量链接,持续在“城市更新”、“策展型商业”等领域贡献其“PKBJ智慧”,对艺术家及设计师进行有效宣传推广及拓展商业链接可能性。/NickyMeng
PKBJ 20X20 模式
*线下演讲:PKBJ演讲者须在6分40秒展示20张图每张20秒,即为全球独特的20x20演讲模式。
*线上采访:延续20x20这个模式,提出20个问题给艺术家,反馈20个回答。
本期PKBJ艺术家采访的是贾政,"错位美学"艺术实验 !其与米沙的双个展《草长鹰飞》正在上空间展出,展期2025年4月26日至6月9日。欢迎大家前去观展。
贾政与米莎工作的媒介不同,但在有意无意中,二人都在“模糊某种边界”,实践着一种柏格森(Henri Bergson)式的“绵延”(En:Duration,Fe:durée)与德勒兹意义上的“生成(becoming)”。贾政将聚焦鸟类母题,将其置于日常但异质的空间里,在简单机械造成的运动幻觉中,召唤出一种略显荒诞的人类学视角。米莎的绘画聚焦于花卉图式的变形与反转,她的工作方法根植于儿时充满织物挂毯的家庭环境:将编织物中的造型方法以相反的逻辑进行操作,形成了一种浮动且轻盈的造型效果。上空间画廊被布置成一个家居的生活场景,在这个温馨的异托邦中,展示了“绵延”与“生成”的整个过程:个人经验、情感、技术、生活趣味,更重要的是,自然以何种方式滋养和孕育着生活的梦想和灵感。林梓&雷鸣
展览现场
1. 请简单介绍下您自己及作品?
我叫贾政(对,就是红楼梦里的那个贾政)。1986年出生于山东枣庄。2010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油画专业,2017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生活和工作于北京。我的作品以架上绘画和装置作品为主。
《自画像》布面油画、松木、石膏、陶瓷2017
2. 您的创作灵感通常来源于哪里?
通常来自于日常生活和个人经历。
NO;02-61X31X10cm鲎、树脂、丙烯
3. 有没有一部书籍或电影或音乐等的其他类型文学艺术作品启发了您的创作?
没有印象深刻的特别具体的某一个作品,或许有很多都是在日常中积累着,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的创作。
《自拍/Selfie》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9
4. 您是如何在作品中表达个人情感和自我思想的?
喜欢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去表达,作品中经常有黑色幽默和自嘲。材料上喜欢用有人们使用痕迹的旧物。
《打圈》玻璃、铜钱、棉布 2025
5. 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您通常会如何处理?
一旦进入到创作状态,过程中一般没有瓶颈。对我来说难的是让自己进入创作状态。这种情况下做别的事逃避和分散注意力没有用。我是个懒人,得逼自己一把才行,给自己制定任务或者约好一个展览,就会强迫自己启动起来,越动就会越有状态。
《值日生》课桌、书2025
6. 您的作品试图与观众或者藏家建立怎样的联系或对话?
我一般会用观众日常熟悉的形象和事物以有趣的表象来吸引注意力,但组合方式颠覆常识或者背后暗藏玄机,制造矛盾冲突,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我愿意留给观众更多自己解读的空间和与作品互动的机会,让他们更有参与感和有情感共鸣,让他们觉得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离他们很遥远的。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个展现场
7. 在您的艺术实践中,有没有一种特定的材料或技术是您特别喜欢一直在用或想要深入探索还没使用的?
一直喜欢和在用的是木头,一方面是它易于加工,另一方面它是自然生长出来的,相对于其它人造材料更有温度一些。还有就是喜欢用旧的玩具,拿来重新改装组合。来源于小的时候自制玩具,自娱自乐的经历。
《他椅》椅子、树枝、植物
8. 您的作品是否有特定的主题或系列贯穿始终?
有,概括说就是“成长”吧。具体点说就是童年与成年的反差和回不去的“心理故乡”这两条主线。
毕业创作《不知如何降下》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7
9. 您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符号或意象有哪些?它们对您个人意味着什么?
比如像飞机、鸟、铅笔,一般象征着自己或者跟我一样的群体。意指理想初心、追逐自由、反抗精神等。
《栋梁之材》榆木、书本 2024
10. 您如何定义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形成这种风格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或转折点?
很难定义成某种艺术风格,可能气质上整体上有些冷幽默、搞怪、怀旧吧。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跟身边的朋友养成了无厘头、恶趣味、“毒舌”等个性。
《徘徊在山与海之间》NO;13-54X32X13cm山石、白沙、镜子、纸2016
11. 有没有某个关键时刻或决定性的事件彻底改变了您的创作方向或视角?
读研一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吧,当时邀请导师看我那学期的画,被导师骂画的不好。然后自己反思了一下,自己真正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最终追溯到学画画之前,原来最喜欢的是“玩”,自己亲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从此就不在局限于颜料和画布上了,开始尝试各种各样材料,经常在美院里面捡破烂,设计院、雕塑系、国画系他们扔掉的边角料都被我拿来做成自己的作品了。
《弃物志-入木三分》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5
12. 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您是如何平衡直觉与理性思考的?直觉在您的创作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直觉在先,理性在后吧。前者更重要、更难得一些,起主导作用,理性思考部分就是平时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了,相对稳定和简单一点。
《徘徊在山与海之间》NO;01-50X40X10cm鹰、兔骨、丙烯2016
13. 对于艺术市场或评论界的反馈,您持怎样的态度?
一般不太考虑外在的影响,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作品,对自己、对艺术真诚些。不会去迎合市场和流行趋势。
《离巢许可》抽屉、树枝、卡纸、丙烯2025
14. 您如何看待创作过程中的失败或“不满意”或不喜欢的作品?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您的成长和后续的创作?
我一般会尽量改进它,大部分时候都能救回来。如果到最后还改不出来就放一边,后来可能就成为某个新作品的一部分了。
《劳动》250X177cm 玻璃、亚克力2025
15. 您如何看待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您的作品是否反映了您个人或周围人的日常经验?
我觉得是分不开的,我的创作基本都来源于我个人生活经历和与我相似的群体的共同生活经验。
《归巢条件》抽屉、灯泡、卡纸、丙烯2025
16. 您如何看待艺术的“永恒性”或“时效性”?您的作品是旨在传承经典还是反映当下时代的独特印记?
艺术能准确的反应当下的时代就够了,“永恒性”交给后人去评判,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在创作之初也是在反应作者当时的时代。我的作品应该也是属于后者。
《徘徊在山与海之间》NO;15-68X32X10cm山石、箔、矿物色2016
17. 您是否参与过跨界合作?比如跟建筑师、服装设计师、音乐人等,这些经历是否影响了您跨界合作后的创作?
目前没有。
《徘徊在山与海之间》NO;03-49x37X10cm花生、树脂2016
18. 平常有什么业余爱好,假如不做艺术家会做跟爱好有关的行业么?
喜欢养植物,淘旧货。可能会开一家二手店,或做园林相关。
《被动生长》2024
19. 未来五年,您想在艺术创作上探索哪些新领域或方向?比如科技、时尚、设计等。
可能跟科技有关比如AI,或者能跟大众生活更紧密的公共艺术或大地艺术。
《Welcome to adult world》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9
20. 您的作品是否可以跟“城市更新”进行链接?
目前不知道,也许会有恰当的时机。
《2B们》松木、纸2019
采访艺术家:贾政
提问人: 孟令达
图片致谢:贾政
作品收藏联系:nicky_meng@qq.com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5.4.26 - 6.9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北路7号南院上空间(导航:上空间)
关于艺术家
贾政 1986年 生于 山东 枣庄
学习经历:
2006—2010年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油画专业 学士学位
2014-2017年 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系 硕士学位
部分个人艺术展览
个展
2025年《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inner flow Gallery,北京
2024年成人教育个展M的房间,T3国际艺术区,北京
群展
2025年《草长鹰飞》上空间 北京
2024年《怪力青年》Click Ten Gallery,北京
2019年《Significance—“高山上跑下来30只麋鹿》798艺术中心 北京
2019年 《彷佛若有光》意大利国际艺术协会MINOS展厅米兰
2018年 《漓》图真师生写生展 盐空间 北京
2017年《罗中立奖学金2017年获奖作品展》四川美院罗中立美术馆 重庆
2017年 《私人迹象》梵耘空间 杭州
2017年 第二届《Inter-Youth》国际高等美术院校绘画展 中国美院美术馆 杭州
2016年《NOT ONE CONDITION》第七届新星星艺术节虹美术馆郑州
2016年《Animagus:Metapor》 陌上画廊 北京
2016年 《初心》第五届央美研究生展 玫瑰之名 北京
2016年《Yi起来》央美研究生提名展 翊空间 北京
2016年 第十二届CIGE中艺博 国家会议中心 北京
2016年 《释放》常青藤计划2016 天津美术馆 天津
2016年 《身份碎片》 三为艺术空间 北京
2015年《勇气与自由》三为青年艺术 皇城美术馆 北京
2015年 《Inter-Youth》国际高等美术院校绘画展 中国美院美术馆 杭州
2015年 《相生》第四届央美研究生展 炎黄艺术馆 北京
2014年 《共振》第三届央美研究生展 元典美术馆 北京
2011年 《九月的惊蛰》油画三人展 中华儿女美术馆 厦门
来源:前卫事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