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崇信县锦屏镇,一支由青年民辅警、法律志愿者、民间调解员“老信”和退休老民警郑耀武等多种力量组成的“汭水卫士”青年调解队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用青春智慧和法治温度化解矛盾纠纷,守护一方平安。
在崇信县锦屏镇,一支由青年民辅警、法律志愿者、民间调解员“老信”和退休老民警郑耀武等多种力量组成的“汭水卫士”青年调解队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用青春智慧和法治温度化解矛盾纠纷,守护一方平安。
自2022年成立以来,累计调解纠纷1300余起,成功率达98%,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青春担当: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多亏了调解队的耐心沟通,不然我们两家可能真要闹上法庭。”提起前不久因土地分配与其兄弟引发的经济纠纷,锦屏镇村民张大哥感慨道。面对僵持不下的邻里矛盾,“汭水卫士”调解队队员第一时间开展走访化解工作,通过积极协调村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为其办理土地分配事宜,并邀请村中长者共同劝导,最终妥善化解了兄弟间的矛盾。类似的场景,已成为这支青年队伍的日常。
为破解基层矛盾“发现难、调解难、易反复”的难题,“汭水卫士”青年调解队创新推行“流动调解桌”工作模式。他们走进社区、企业、学校,通过“拉家常”“摆道理”的方式倾听群众诉求,将调解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已化解家庭纠纷43起、劳资争议7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法理情交融:服务群众更有温度
“调解不是简单的‘息事宁人’,而是既要解开‘法结’,更要化解‘心结’。”“汭水卫士”青年调解队队长刘凯表示。
去年11月,崇信县锦屏镇的关某和同村闫某因土地租赁问题发生纠纷,调解队多次走访了解矛盾根源,联合村社干部进行调解,但两家积怨已久,调处意见被反复搁置。调解队又联合镇综治中心多次开展走访调查,分别和双方当事人碰头、谈心,召集双方反复商议,开展法律宣讲、情感交流和引导劝解,最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青年调解队充分发挥年轻人思维活跃、沟通能力强、信息化水平高的优势,在化解矛盾的同时,注重普法宣传与民生服务相结合,通过发放普法手册、开展“社区警校”讲座等形式,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今年以来,已举办法律宣讲8场,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
队伍还主动延伸服务触角,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流动调解桌”“法治夜话”等活动,以亲和力拉近群众距离。在锦屏镇居民张大姐眼中,这群年轻人不仅是“调解员”,更是“贴心人”。“他们不光帮我们解决了纠纷,还联系社区帮我解决了实际困难,心里特别暖。”张大姐说。
打造品牌:青春力量助力基层治理
“青年人有活力、有创意,更懂用群众语言沟通,这是我们的优势。”锦屏派出所所长薛沈军介绍,“汭水卫士”青年调解队通过定期组织调解技能培训、法律知识讲座和技能比武等模拟调解演练,活动激发队伍活力,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我的手机上周收到中奖信息,我把信息发到刘警官微信,她看了赶紧跟我打电话,生怕我上当受骗。”鱼堡子社区的梁女士说。“我们社区的居民基本上都有刘警官的微信,有各种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问她”。
“汭水卫士”青年调解队积极探索“互联网+调解”模式,依托线上平台,打造“指尖调解室”,通过远程视频、在线答疑等方式,为身处异地的当事人提供便捷服务。联合融媒体中心制作调解工作宣传片,通过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声音,讲好“青春调解故事”,让“汭水卫士”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为平安崇信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崇信县公安局供稿)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