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锦缠庄的“历下三绝”之刘天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1:19 1

摘要: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作者:侯林 侯环

引言,刘天民世居锦缠沟西岸

古人云:“代不数人,人不数首”,此言出诗人出好诗之难也。而在明代,济南却出了两位诗文大家边贡、李攀龙。另外还有一位刘天民,与边、李后先代兴,时人称他们:“历下三绝”。

这一现象引起文坛关注。如明万历年间著名学者董复亨便不无惊异地指出:“讵谓代不数人而得之明,明而得之三先生,三先生而又得之于历下,斯已奇矣!”

他将原因归之济南“山水奇秀”,因而“必多遒文丽藻之士”。(见《函山集》序)

边贡、李攀龙跻身明代前后七子行列,素为人们知晓,而对于刘天民,一般人所知不多。

书影,侯林:“济南二安”该与什么搭配:“历下三绝”

关于刘天民的故宅,据清乾隆《历城县志》古迹考三《亭馆二》“锦缠庄别墅”条:“按《函山先生集》,先生世居锦缠沟西岸上。”

锦缠沟,据《历乘》卷三《舆地考》:“锦缠沟,西关迎仙桥下。”

又据明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山川》:“锦缠沟,旱石桥下,西南山水所注,经迎仙桥北流入小河。”

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刘天民故宅锦缠庄的位置,大略相当于今顺河街以西、实验中学迆北的区域之内。

旧时杆(旱)石桥及永绥门城楼

刘天民在济南还有不少别墅,如龙窝、吊枝庵(少微庄)、大明湖湖亭等。(详见侯林、侯环《明代济南名士刘天民别墅考》)

之一:刘天民其人其事

刘天民(1486—?),字希尹,号函山。祖父刘璟曾任巩县县丞,以廉著。父亲刘绪,弘治五年举人,选高邑知县,甚有政声。刘氏世居济南锦缠沟西岸(即今之顺河街)。正德二年(1507),刘天民乡试中举,正德九年(1514)中进士。授户部福建司主事,不久又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依明朝旧制,吏部所用之人必得中试多年之后,而且调任吏部也不能做文选这个官职。刘天民名满天下未为旧例所拘。此后,他历任文选司员外郎、署稽勋司郎中、文选司郎中。嘉靖四年,外谪寿州知州。八年,迁南京刑部郎中,河南按察司副使。嘉靖十四年(1535),致仕回乡。

刘天民为官期间,政绩卓著,然而仕途坎坷,时遭不测。他掌管吏部稽勋司时,薛蕙任考功司郎中,二人齐名,有“省中二彦”的称号。后调文选司郎中,“天民感知遇,大推小补尽秉公,剔滞拔淹,甚厌众望。时论嘉靖初,掌选,夏虞中之执,天民之敏,皆仅见者。”(见乾隆《历城县志》)而在他任职吏部期间,却因谏南巡、谏大礼两遭廷杖。

嘉靖三年(1524),刘天民因上疏指斥某官,评议朝廷,谪寿州。旧时凡京官外谪,出都门时以眼纱遮目。刘天民过吏部时,吏部大小官员皆在衙门外聚集,簇拥上前道别。刘天民摘下眼纱扔在地上说:“吾无愧于衙门,使诸君得见吾真面目耳。”众人为他饯行了整整三日。

时人王耕原送以诗云:

君不见盘中紫脂蟹,畴昔横行今安在?

又不见座上虎皮裀,当日负嵎思杀人。

世间反复那可数,鄙夫何事用心苦。

清朱彝尊在其《静志居诗话》中称此诗:“盖以刺谗人也。”

书影: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在外省任上,刘天民亦鞠躬尽职。如在河南按察司副使任上,他分巡大梁,当时皇上命令刑部、锦衣卫审讯河南拘禁的重刑者1500余人,在刘天民的努力下,得到平反的将近700人。他曾经对人说:“我这辈子留给子孙后代的,只这件事就够了。”天民遭御史胡某弹劾离开汴梁时,老百姓哭着拦住不让走,直到太阳落山时才出城门。

时人对刘天民的遭际深感惋惜和不平。如被称为“金陵四大家”之一的诗人顾璘称“济南刘希尹氏,清才卓识,蹈厉铨衡之司。无何,被谗媢出外,仅贰观察,位不副德。”(见《函山先生集·序》)其中原因,与他多有唱和的朋友王慎中看得很透。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别号遵岩居士,晚号南江。福建晋江人。嘉靖五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礼部祠祭司、吏部验封郎中、山东提学佥事、江西参政、河南左参政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与唐顺之同为唐宋派代表人物。

顾璘《刘函山先生文集·序》

王慎中在谈到刘天民“屡摒而稍进,一进而辄斥”的仕途经历时,称其于“末学之行未习也”。这就是说,刘天民秉公行事,得罪小人,且不与权贵结交,不屑那些庸俗下作的官场规矩,所以总被那些精于权术的小人所算计。这是那个时代的弊端和悲剧。

刘天民诗文风格独具,时人称其诗“多关时事,颇有杜甫之风。”(乾隆《历城县志》)。他素与边贡交好,其女嫁边贡之子边习为妻。辞官家居后,家乡的亲人,家乡的山水,以慈母般的胸怀,拥抱并抚慰了这个心灵饱受损伤的游子。而他则“日聚宾友,啸傲山水间”。天民对故土怀有深深的爱,还在知寿州时便已产生归隐之志。他写有《赠王元气诗并序》:“殿直王元气,本历下人,遨游江淮三十余年,闻予生同里闬,来访于寿,挥洒澒洞,亦奇士也。因有所赠:‘花鸟方怜异域春,风尘忽遇故乡人。虚称刘表专南国,试认王维出后身。豪士篇章看尔俊,诸侯馆谷笑吾贫。合当共发归与兴,泺水筐山两道巾。”(《函山集》)

诗写得风姿飘逸,一往情深,充分展示出天民对故土对乡亲的拳拳之情。

也许正是经历了官宦生涯与官场磨难,使刘天民不独见多识广、阅历增加,而且有了诸多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家居后,他又有了自由心态和读书时间。这对于作为诗家的刘天民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家居后他与李开先交往颇多,李开先说他“自少至老,有风趣,善谈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益都人黄卿(明正德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则说:“同一语,出函山口,便有意味”。其友顾璘指出,天民诗文之所以“超越寻常饤饾”,乃是其学养见识所至,他屡遭谗害,位不副德,“乃无芥蒂于得失,其所养可窥也。”诗文写到一定程度是要看见识与人格的,而天民的作品应该得益于此,如王慎中所言:“刘先生田间之诗又何其平也!酬酢斯人,镂琢群品,以发其藻,达其思,不为疾世诮俗之言,游于显者而未有羡也,与庸众伍而不为流也,怒怨之气,不奸于声。甚哉,声之出乎心而不可矫也!”(《田间集》序)

刘天民诗,有《虫吟草》、《闲居集》、《刺寿吟稿》、《游蜀稿》、《田间集》、《田间次集》若干种。 殁后,其孙刘亮采并文汇刻,名曰《函山先生集》。天民晚年好为词曲,有《咸酸勾肆》一书。托寄感慨颇深。

之二:刘天民与南山泉

刘天民的晚年生活十分快活适意,他回到锦缠沟别墅,四方贤士大多来拜访,座上客常满,他又常到南山秀丽处之吊枝庵隐居读书,他还建有湖亭与月屋,并有别业在龙窝,湖山林泉之乐实为独擅,自嘉靖十四年致仕回济南,老于烟霞垂二十年。清代诗人董芸诗云:

锦缠沟畔柳毵毵,

未老抽簪野兴酣。

忽忆南山佳绝处,

青鞋布袜吊枝庵。

今南山锦绣川水库景致

何等惬意,何等快乐,何等潇洒。据清代任弘远《过少微庄怀刘吏部对函楼》诗,刘天民有别墅对函楼,其位置在“邑城西南柳泉上”,由此可知,吊枝庵即少微庄对函楼也。该楼在任弘远生活的清康雍年间即已荒废。(“遗书悲寂寞,乔木恨飘零。”)

刘天民少微庄别墅,山清水秀,流泉淙淙。刘天民写下众多表达泉居生涯的诗篇,如《访吊枝山来往诗四首》其四:

琪树午阴阴,石泉寒滴滴。

憎兹烟火食,触我云霞癖。

长啸学苏门,离形□墨翟。

岁年将几何,忘意不教适。

(清钞本《函山先生集》卷七)

书影:《访吊枝山来往诗四首》

又如《自适》(三首选二)

其二

科头檀树阴,倚仗蓬门隙。

岑寂少人怜,优游乃自适。

木末数鸠巢,沙边看泉脉。

云霞入始深,鹿豕混吾迹。

其三

群峰出乱云,远水瀑新布。

城市足所慵,林皋疾已痼。

蝉鸣韵野弦,蔓草泫珠露。

端坐学冥心,吾业亦云素。

(明天启刻本《少微庄乐隐集·名公倡和集》)

玉树阴阴,寒泉滴滴,而刘天民在此数鸟巢,看泉脉,真是神仙岁月,怪不得他要在素淡天然的环境里尽享人生之趣,“端坐学冥心”呢。

于是,刘天民想到了招邀好友来此享受。

《柬乔龙溪》写来诗意满怀,情致悠悠:

问讯龙溪叟,山居兴若何?

思扶青竹杖,来访白云窝。

岁熟香醪有,秋高秀句多。

夜长闲刻烛,可听雪儿歌。

(清钞本《函山先生集》卷七)

书影:《柬乔龙溪》

诗人说:想问一下龙溪你这位老叟,来山里住两天兴致如何呀?山庄里有我自己亲手酿造的美酒,还有,此时秋高气爽,正是写出好诗秀句的时刻。谈到山庄的景致,诗人拈出了一个最佳组合“白云窝”,白云而成窝,那美景由你去想像好了!

然而,好诗、好景还在后头,谓之:“夜长闲刻烛,可听雪儿歌。”

刻烛,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亦比喻诗才敏捷。

雪儿,唐代李密之爱姬。能歌舞。李密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雪儿叶音律歌之。事见《太平广记》卷二百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韩定辞》。后亦以“雪儿”泛指歌女。

由此可知,在刘天民的吊枝庵山庄里,原来不仅有文士的饮酒赋诗,还有歌女的唱曲演奏呀。实在是一惊人的景观!

设想这龙溪叟,肯定兴致勃勃地来到了……

乔龙溪,济南府章丘名士乔岱是也。

今林泉观即当年吊枝庵

与济南诗友在一起,是刘天民最为兴奋的。

刘天民《邹养贤、谷嗣兴同宿山庄》:

独树为村远,同人此集良。

青灯秋正寂,白发语何长。

梧落风回井,蛩吟雨漱墙。

笑予便醉卧,即景昧连床。

(清钞本《函山先生集》卷七)

书影:《邹养贤、谷嗣兴同宿山庄》

谷嗣兴,大名鼎鼎的济南诗人谷继宗是也。

邹养贤,大名邹颐贤,字养贤,号芦南。济南府德州人。正德八年举人,官至平凉府通判。致政归田后,不入城市,于城南创建南湖书院,集诸生课艺其中。著有《芦南集》。其诗深于比兴,多所寄托,得古人长言咏叹之旨。清纪昀称其:“为有明一作手。”

连床,并榻或同床而卧。多形容情谊笃厚。由诗中“青灯秋正寂,白发语何长”等句来看,足见其交情之悠久深长。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