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旅游企业还在纠结如何“叫好又叫座”“旺丁又旺财”的时候,有一家企业用一组数据重新定义了行业天花板——宋城演艺(300144.SZ)以10.49亿元归母净利润的绝对优势,占22家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63.6%,利润规模是其余21家公司总和的1.75倍,创下行业新
【品橙旅游】当旅游企业还在纠结如何“叫好又叫座”“旺丁又旺财”的时候,有一家企业用一组数据重新定义了行业天花板——宋城演艺(300144.SZ)以10.49亿元归母净利润的绝对优势,占22家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63.6%,利润规模是其余21家公司总和的1.75倍,创下行业新纪录。2024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17.33亿元,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旅游演艺集团。
增长也体现在今年的“五一”市场。宋城演艺全国12大千古情景区游客人数和营收创新高,12大《千古情》共演出379场、同比增长24%,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6%,高峰时单日演出105场、接待游客60万人次。
投资人士认为,“宋城”与“千古情”品牌早已成为闪耀世界的中国文化IP,《千古情》年均演出场次逾11000场、年接待观众超4000万人次,构建了包含74座剧院和17.5万个座位的全球最大演艺矩阵(规模超越百老汇与伦敦西区总和),创下全球旅游演艺市场剧院数、座位数、年演出场次、年观众人次、年演出利润五项第一,充分印证了“以演艺重构文旅生态”战略的前瞻性与开创性,以及推动行业升级、创造持续商业价值的能力。
宋城演艺“杀疯了”,背后的杀手锏又是什么?
战略重构激发的新兴需求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全国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首次突破20万场,较2023年增长13.21%。随着“为一台演出奔赴一座城”的消费热潮兴起,宋城演艺独创的“主题公园+文化演艺”模式正发挥出显著优势。5月2日,杭州标志性演出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单日连演22场,一举刷新由自己创造的全球大型旅游演出单日演出场次、接待观众人数纪录,自1997年首演至今,《宋城千古情》已演出38000多场、接待全球游客超过1.08亿,单日最高演出达22场,是世界上演出场次最多、接待游客最多、单日演出场次最多的驻场演出,每年拉动所在地杭州城市消费上百亿元人民币,延长游客逗留时间0.35天。
1996年,黄巧灵在杭州建立了首个宋城景区,总策划、总导演了原创文化表演《宋城千古情》,开创了“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的经营模式,宋城演艺上市后实现在全国一线旅游目的地的快速复制。2016年,宋城演艺开始开拓轻资产模式,在全国轻重结合,进行演艺公园的升级,完全打破公园、演出的界限,创新文化旅游的固有形态,实现从“一台剧目、一个公园、一张门票”,到“一个集群、一个产业、一个平台”的蜕变。这一转变被业界称为,“在品质、接受度、成本控制、可复制性之间达到了平衡”。
有分析认为,宋城演艺以创意为起点、以演艺为核心、以主题公园为载体,在经营模式上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演艺企业和旅游企业。“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般演艺企业没有自有载体、演出成本高、引流成本高、观众更换频率低的难题,克服了传统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明显、可复制性差、过度依赖大型游乐设备、边际效应低下、服务差异化不突出、盈利能力较弱的缺点。
公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一台剧目、一个公园”的千古情模式向“多剧院、多剧目、多活动、多票型”的演艺公园模式转型升级,持续丰富演艺经营内容,拓宽了护城河。特别是先发进入了全国一线旅游休闲目的地和重点商业城市,优先占据了区域内客流量制高点,区域优势和区位优势显著。
5月8日,宋城演艺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2025年上海项目将深入挖掘上海本土文化,加强内容创新,打造精品演艺和活动,在市场推广和活动方面进行更多新的尝试,推动夜游常态化。广东千古情景区将持续提升景区的品质,丰富活动内容,同时进一步深挖市场,串联周边景点构建“一程多站”多日游,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复合型消费场景,力争实现更好的经营表现。
其2025年新规划的目标,剑指文旅消费的“马太效应”——当头部企业形成文化IP、管理体系和资本实力的三重壁垒,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已成定局。
而反映在宋城演艺这里,不是简单的业绩增长,其以13个落地项目、《千古情》年均演出11000多场、年均超过4000万级游客触达量的规模效应,更揭示了一条文旅产业的终极生存法则——唯有从“产品竞争”跃迁至“生态竞争”,才能穿越行业周期。正因如此卓越贡献,宋城演艺的创始人黄巧灵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首届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等最高荣誉,彰显了他在中国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里程碑式地位。
是什么形成了消费革命?
宋城演艺的突围,印证了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向“内容创造”的转型趋势,叠加“体验催生内容、内容拉动流量、流量反哺体验”的增强闭环,公司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
要分析“消费革命”背后的力量,首先不得不说的是“情绪价值”。
着力打造具有宋城IP属性的“网红”矩阵,持续输出有颜有才有趣内容,放大社交传播,增添消费新动力。在西安千古情景区的双剧院内,每天19场千古情演出构成的盛况,揭示着文旅消费的质变。当“00后”客群占比翻倍时,宋城演艺早已不是单纯的演出公司,而是进化成情绪价值的运营商。
据介绍,通过“狂欢中国年”等四大现象级节庆IP,宋城演艺构建起“体验催生内容、内容裂变流量、流量反哺消费”的商业闭环。旗下部分景区游客平均停留时长最长可达7个小时的同时,社交媒体破百亿次的话题传播中,90%以上来自用户自发创作。这种将游客转化为内容生产者的设计,让每个观众都成为品牌传播的神经元。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消费洞察层面。大数据系统对异地游客行为的精准捕捉,使得五湖四海的游客不远千里奔赴宋城。其创造了世界上特有的“大演艺、大剧院”叠加“大景区、大平台”商业模式,每个剧院都达到3000—10000座,既突破了百老汇与伦敦西区的传统范式,又超越了中国文旅行业的固有路径,实现了规模化覆盖能力、流量转化效能、沉浸式文化体验等核心价值的多维突破,开创了全球演艺产业的新纪元。
同时,《千古情》演出一个小时较为符合当下人们的“快消费”需求,“千古情”系列的本质,是用现代技术激活历史记忆。若你追求极致的视听冲击,或想快速感知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无疑是值得体验的“文化快闪”。
其次,是从管理端要来的变革。
支撑全国13大千古情景区日均超30场演出的,是一套可复制的“管理操作系统”。动态人力配置模型通过“一专多能”的集约化运营,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不断降本增效。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5.49%,管理费用仅增长17.79%,管理费用率7.14%,较2023年下降0.47个百分点,体现出强大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公司通过不断深化垂直管理,形成文旅行业罕见的“标准化输出能力”。这种能力的价值,在三峡千古情项目得到验证——开业百日收入破亿,拉动区域旅游总收入激增40%。
当传统景区还在依赖自然禀赋时,宋城已用模块化的场景设计、文化IP植入和运营体系输出,将文旅产品的生产转化为可复制的工业流程。
不过,宋城演艺当前发展也是机会和挑战并存,如存量项目可挖掘空间仍然很大,且对业绩影响较大,可能的应对是:对成熟项目,持续拓展业务边界,扩大客群覆盖,深挖市场空间;对新项目,扩大品牌营销,抢占市场份额,激活增长潜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下文旅产业正经历“从观光到体验”的战略转型,演艺加旅游的复苏趋势较为清晰,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前景可预期的行业。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变革蕴含着双重机遇:一方面是沉浸式体验项目对传统景区的替代红利,另一方面是文旅消费从千亿级向万亿级跃迁的结构性机会。这场由内容创新驱动的业绩狂飙,或将成为中国文旅上市公司转型的经典范本。(品橙旅游Lisa)
来源:品橙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