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实战赋能,注重长效管理,着力加强基层通讯员、网评员、扫黄打非网格员、农家书屋管理员“四支队伍”建设,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联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问题清单”到“满意答卷”的转变,国
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实战赋能,注重长效管理,着力加强基层通讯员、网评员、扫黄打非网格员、农家书屋管理员“四支队伍”建设,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联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问题清单”到“满意答卷”的转变,国家级媒体采用量同比增长40%,文化市场违规现象减少60%,队伍组织力、对外影响力、基层治理力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群众满意的双赢。
建强网络,夯实基层根基
三级联动,织密组织体系。树立“大宣传”理念和“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区委宣传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网络,统筹推进“四支队伍”建设。明确配备标准,按照区直部门1—2人、镇(街道)4—5人、村(社区)1—2人的标准,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宣传部审定”等程序,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的优秀人员纳入队伍,实现“有人干事、责任到人”。
机制赋能,规范队伍管理。制发《杜集区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杜集区扫黄打非网格员职责》等文件,细化考核、激励、退出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扫黄打非网格员、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情况,开展优秀通讯员评选表彰等。2023年以来,动态调整网评员15人、扫黄打非网格员18人,约谈8人,表扬30人,树立“能进能出、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
培育本领,提升专业素养
多元培训,补齐能力短板。“请进来”强理论,邀请媒体专家、行业领军人物,采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等互动教学形式,举办新闻写作等专题培训20余场次,覆盖700余人次。“走出去”拓视野,坚持为用而训、眼睛向下,聚焦管什么学什么、干什么训什么,组织参加上级培训200余人次,开展实地采访、跨区交流50余次,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实战练兵,激发内生动力。以提能提效、方便管理为导向,组建“供稿群”“扫黄打非群”等线上平台,及时在群内发布工作要求、工作动态、工作信息,通过选题剖析、案例分享、互学互查,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建立“以老带新”帮带机制,开展业务练兵20余次,组织互学互查30余次,整体提升队伍专业素质。2023年以来,3篇稿件获评市级优秀稿件。
活用队伍,激发工作动能
壮大主流舆论,讲好杜集发展故事。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杜集”“新春走基层”等主题,组织通讯员采编新闻稿件5500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采用300余篇、省级媒体采用3500余篇。推出《遇鉴杜集》系列短视频。新华网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中心脸书账号发布杜集版面图文视频,首次实现外媒平台传播杜集文旅资源。
助力乡风文明,厚植优质文化土壤。创新“农家书屋+”模式,打造数字书屋45个,让群众足不出户免费阅读。将农家书屋与理论宣讲、红色教育、文明实践等相结合,开展阅读推广、红色教育等活动1000余场次。例如,梧桐村“送书上门”、南山村“假期公益课堂”、双楼村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惠及群众超万人次,1名农家书屋管理员获评“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
净化文化空间,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扫黄打非网格员累计巡查1600余场次,提供线索50余条,查处违规场所450余家次。(孙文法)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