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空校舍”变劳动“大课堂”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0:53 1

摘要:木工坊、布艺坊、农耕区......5月13日,位于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大花村的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里,一批前来研学的小学生,看到一个个特色劳动工坊,纷纷跃跃欲试,想要立刻体验。

木工坊、布艺坊、农耕区......5月13日,位于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大花村的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里,一批前来研学的小学生,看到一个个特色劳动工坊,纷纷跃跃欲试,想要立刻体验。

基地院内,“劳动创造幸福”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间间工坊教室里,木工工具、布艺缝纫机、餐厨用具、非遗手工等应有尽有。操场边的菜地里,几名学生正蹲着给西红柿苗浇水。

“这里曾因生源不足荒废了好多年,现在成了孩子们‘出力流汗’的大课堂。”基地负责人陈美杰告诉记者。

原来,这个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就坐落在原大花村小学旧址。前两年,大花村小学生源减少导致校园一直闲置。去年,安阳市北关区以“腾笼换鸟”思路,将其改造升级为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总投资超300万元,改造工坊15间、耕地2.1亩、农耕体验区等设施,打造出集劳动教育、生命安全、非遗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平台。

“这一改造既避免了校舍资源浪费,又通过‘政府牵头+企业运营’模式降低经营风险,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安阳市北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基地可同时容纳500名学生开展实践,年接待研学团队200多批次,每学期接待学生5000余人次,成为安阳市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走进生命安全馆,五年级学生们正戴着VR设备模拟火灾逃生。其中一名学生体验后对记者说。“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安全知识,现在能亲手操作灭火器,感觉特别真实!”

带队老师告诉记者:“家长反馈孩子们非常喜欢来基地进行劳动学习,回家后也会帮着洗碗、叠被子。这种实践比说教管用多了!”

记者注意到,这里每个工坊和场馆的环创和课程都不一样。陈美杰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100余门课程,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播种、收割、非遗手作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实现“出力流汗”的实践育人目标。

据统计,基地自2024年运营以来,拉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发展,形成“教育+文旅”产业链。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