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为羊肚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走进种植大棚,仿佛置身于一片“菌菇森林”。一朵朵新鲜肥嫩的羊肚菌,其菌帽如褐色“小伞”,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菌床上,散发出阵阵清香。采收工人蹲在菌床边,一手握刀,一手扶着菌帽,轻轻一割,便将羊肚菌摘下,动作十分熟
阳白村:“菌中之王”羊肚菌喜获丰收
眼下,五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的羊肚菌喜获丰收。记者来到阳白乡阳白村种植户智川章的大棚内,只见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分拣,一片繁忙景象。
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为羊肚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走进种植大棚,仿佛置身于一片“菌菇森林”。一朵朵新鲜肥嫩的羊肚菌,其菌帽如褐色“小伞”,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菌床上,散发出阵阵清香。采收工人蹲在菌床边,一手握刀,一手扶着菌帽,轻轻一割,便将羊肚菌摘下,动作十分熟练。
“羊肚菌非常娇嫩,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对其造成损伤。”智川章介绍,由于羊肚菌的成熟时间短,他和工人们每天都要在大棚里忙碌。虽然辛苦,但收入可观,对当地村民来说是一笔不错的“外快”。“就在家门口,过来也方便。多的时候一天能摘几百斤,挣个几百块钱。”村民老智边摘边说。
羊肚菌被誉为“素中之荤”“菌中之王”,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因此得名。羊肚菌外形独特,营养丰富,口感鲜香醇厚、脆嫩爽滑。每年头茬上市的羊肚菌,堪称大家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
“为保证品质和口感,我们会对采摘的羊肚菌进行分类、清洗、晾晒等加工,然后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智川章表示,除了鲜销外,他们还配备了烘干设备,将部分羊肚菌加工成干品,以延长储存期,方便运输和销售。“刚上市时,鲜菇1斤能卖到20元;干菇价格更高,1斤约卖800元至900元,具体价格要看品质。”智川章介绍,目前每天能采收鲜菇1800斤至2000斤,市场行情也不错。
连片的大棚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阳白村,一桶桶刚摘下的新鲜羊肚菌经过工人处理,被整齐摆放到托盘上,再送入烘房进行加工。风干后的羊肚菌香味浓郁,保存时间更长。“我们延长产业链,设计了几种不同规格的礼盒包装。这样既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助于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实现长远发展。”目前,智川章正计划与当地直播达人合作,或者自己进行直播带货,将羊肚菌销往更远的地方。
上金山村:红灯笼“照亮”村民幸福生活
近日,在五台县阳白乡上金山村,田间地头农忙正酣。与此同时,村里还交织着另一番热闹景象——村民们正忙着制作彩灯,为大型灯展做准备。在这里,红灯笼不仅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更是带动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上金山村的红灯笼制作始于2012年。当时,村民张玉莲夫妇偶然接触到红灯笼市场,依靠敏锐的商业头脑,回村后开始尝试制作并销售红灯笼。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理念,这对夫妻很快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村民们看到张玉莲夫妇的成功,纷纷效仿,加入红灯笼制作的行列。“自从村里有了红灯笼产业,我们不用出村就能打工赚钱,既能照顾家里,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村民樊荣花笑着说。
如今,红灯笼加工产业已经成为上金山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五台山红灯笼厂在张玉莲夫妇的带领下,发展成集灯会展出、广场文化展示、会展策划制作、绿雕制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该厂还代表忻州市参加了国内十多个地区举办的新春灯会,赢得了广泛赞誉。
“今年,忻州古城和原平天涯山景区的灯笼订单很多,我们厂的工人都很忙。”村民刘明明已经在红灯笼厂工作了10年,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能挣200元,加上外出安装赚的钱,收入相当可观。“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学一门手艺,我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刘明明说。
上金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春元介绍,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村里充分调动能人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红灯笼加工产业,兴办了4家红灯笼加工合作社,为村里1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村里还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和规模化养殖,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红灯笼不仅照亮了古城的夜晚,也‘照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刘春元表示,村里将继续发挥红灯笼产业优势,打造晋北地区最亮丽的红灯笼产业名片,让红灯笼走出忻州、走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在上金山村,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将小小的红灯笼变成了致富的“大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正大步向前迈进。
东峡村:12万羽蛋鸡“智慧”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今天下午3点,批发商要来拉300件鸡蛋,咱们得加快速度了!”在蒋坊乡东峡村的鸿盛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现代化养殖场内,负责人史一军的声音响亮而急切。此时,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分装鸡蛋,动作熟练而迅速。
走进这座现代化养殖场,一排排整齐的鸡舍干净整洁。该养殖场于2021年投产,目前存栏蛋鸡12万羽,采用先进的现代化养殖技术,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养殖。
“通过恒温控制系统,鸡舍内始终保持适宜蛋鸡生长的温度,真正做到了冬暖夏凉。自动上料机、定时捡蛋机、自动清粪机等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不仅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还显著节约了人工成本。”史一军介绍。
公司的发展还进一步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公司自成立以来,共带动东峡村2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村民朱文军是养殖场的一名员工,他对这份工作赞不绝口。“每天8点,我都会准时来养殖场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们3个工人一天能分装100多箱鸡蛋,每箱360个。此外,我们还负责打扫卫生。工作不算累,一个月能赚4500元。”朱文军笑着说。
在养殖场的一角,鸡粪得到了集中处理,蔬菜种植大户会定期前来拉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相较于传统养殖,现代化养殖的优势显而易见,这里的养殖环境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环境控制系统会对鸡舍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精准调控,为蛋鸡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利润方面,现代化养殖场同样表现出色。2024年,该养殖场的12万羽蛋鸡共生产出鲜鸡蛋2300吨,创造产值1564万元。
史一军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们将持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目前,投资3700万元的二期工程正处于建设阶段,包括3栋4500平方米的鸡舍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可存栏蛋鸡30万羽,日产鸡蛋将达到3万多斤。我们还将同步建设配套有机肥车间和每小时可处理10吨饲料的加工车间。”
“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更注重品牌建设,以‘富硒双黄蛋’‘DHA鸡蛋’‘叶黄素鸡蛋’为特色,致力于生产出更高品质的鸡蛋,真正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创新养殖。”史一军说。
在这个现代化养殖场里,不仅能看到一群群健康的蛋鸡和一筐筐新鲜的鸡蛋,更能感受到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希望。(张志远)
来源:忻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