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菜鸟是全球第一的跨境电商物流公司,业务涵盖国际快递、国际供应链、海外本地服务。通过“全球10日达”“全球5日达”等颠覆性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开展跨境贸易。菜鸟建立了具有端到端能力的全球智慧物流网络,菜鸟在全球战略位置运营关键物流设施,服务范围覆盖200多个国家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菜鸟是全球第一的跨境电商物流公司,业务涵盖国际快递、国际供应链、海外本地服务。通过“全球10日达”“全球5日达”等颠覆性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开展跨境贸易。菜鸟建立了具有端到端能力的全球智慧物流网络,菜鸟在全球战略位置运营关键物流设施,服务范围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将“科技基因”运用于物流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更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数字化驿站网络。菜鸟的ESG措施深植于物流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重点围绕绿色物流、客户体验、社区服务、应急物流和高质量就业五个领域展开。
本产品选址双辽市,以智能仓储为重点。建设自动化仓库、综合楼、动力中心。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项目可以带动区域物流服务能力升级,让双辽好产品更便捷地销往全国。同时项目建设地周边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农业、医药化工、玻璃建材等产业发达,生产所需的资源条件比较完备,为建设菜鸟智能仓储中心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要。
1.1.2 市场前景
(1)物流快递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和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转变,快递服务需求持续扩大。特别是直播、短视频等新型电商平台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快递物流履约时效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期望已从单纯的送达转变为更加重视服务体验、时效性和安全性。
2015年至2023年,中国物流业总收入持续扩大,2018年突破10万亿元,2023年达到13.20万亿元。增长速度呈现波动,其中2018年和2021年的增速超过10%。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物流业收入达到3.10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4.5%。
同样地,2015年至2023年,中国物流业总费用也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18.20万亿元。物流业总费用占全国GDP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16%降至2023年的14.4%。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物流业总费用为4.3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14.4%。物流业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反映了每单位GDP所需的物流费用,近年来这一比例总体下降,显示了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
社会物流总额指的是首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产生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物品的价值总额。2015年至202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稳步增长,从2015年的219.2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352.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6.11%。2024年1-4月,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11.9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6.1%。
从社会物流总额的构成来看,工业品物流始终是社会物流的主要部分,但其占比从2015年的93.04%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88.71%;农业品物流的占比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1.5%左右;进口货物、再生资源、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的占比则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特别是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发展迅速,从2015年的0.23%增长至2023年的3.69%。
2015年至2023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增加,增幅先波动后快速上升,2020年和2021年的增幅降至2%以下。2023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8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了10.5%。
市场竞争加剧下,快递公司更加重视提升服务质量。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时限妥投率测试,快递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和重点地区72小时妥投率均有所提高。
快递公司纷纷引入智能化、自动化分拣设备,以提高分拣效率,减少包裹损坏和丢失的情况。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快递业正快速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从无人仓库到智能分拣,从物流无人机到自动化配送车,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未来,快递公司将继续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服务质量。
(2)物流快递行业的前景分析
中国的物流行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在细分市场,例如冷链物流、即时配送、数字货运、跨境电商和低空物流等新兴领域,随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预计将实现快速增长。以跨境电商为例,其快速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要求企业提高跨境运输效率,并在清关、仓储、配送等关键环节实现无缝对接,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物流行业占全国碳排放量的9%左右。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中国实施“双碳”目标,物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推动物流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措施之一是促进运输工具的电动化,并加快建立物流领域碳排放和碳足迹的核算标准,推动科技研究和技术应用。
在ESG体系建设方面,物流企业将基于环境、社会、治理(ESG)原则,进一步探索ESG的具体实践,包括绿色基础设施投资、绿色运营、绿色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等,积极参与完善ESG评估标准体系的建设。政府、行业和社会也将持续建立和完善ESG监管、评级、投融资等保障体系,为物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动力。
在增强物流韧性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市场,物流行业在保障供应链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正在不断加强供应链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防控和应对能力,发展应急物流。
在数据要素方面,以AI大模型为引领的技术革新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据的作用和价值更加显著,将有效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智慧仓储、智慧园区、智能驾驶等新型运作模式的繁荣发展。
在“出海”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11个年头,中国物流企业深入参与国际物流产业体系,未来将迈向全链路业务整合和全球化多点布局的新发展阶段,通过推动沿线优质物流资产投资、扩展国际供应链服务、建立地面业务团队,有效畅通供应链、服务产业链、融入价值链。
综上所述,中国物流行业在未来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创新和进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完善现代物流体系。稳步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促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增支持一批城市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动跨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完善仓储、运输、配送等设施,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指出,推进国际化,在安全合规前提下,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现代流通企业、数字贸易龙头企业融合交易、物流、支付数据,支持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跨境身份认证、全球供应链融资等能力。
(2)项目优势
双辽市依托硅砂资源,全国玻璃两大巨头金垦玻璃、迎新玻璃齐聚双辽,成为吉林省唯一一家玻璃建材特色园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玻璃建材基地、国家规划的北方硅质原料生产基地。双辽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全市耕地面积280万亩,粮食稳定在年产30亿斤阶段性水平,为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最大的牲畜集散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肉羊基地县、全国瘦肉猪基地县、全国生态示范县。
“十四五”期间,双辽市将全力打造面向蒙、吉、黑、辽辐射的亿元级物流基地,加快建设省级一级物流布局城市。以物流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努力把双辽建设成为服务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商品集聚、集散基地,物流、客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集聚中心。
(3)区位优势
双辽区位优势显著,处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中心地带,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规划》中,已把双辽定位为吉林省西部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双辽是东北地区西部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双辽至大虎山、四平至齐齐哈尔两条铁路通过;大庆至广州、长春至深圳、集安至锡林浩特、嫩江至丹东、双辽至白城等多条高速公路在双辽交汇,是吉林省唯一一个拥有多条高速公路节点、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城市;沈阳至明水、集安至锡林浩特两条国家级干线公路,G231嫩双线贯穿南北;长春至双辽省级干线公路横跨东西。双辽距离通辽机场50分钟车程,距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均150分钟车程。双辽将融入长春1小时经济圈、沈阳2小时经济圈。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年中转吞吐量约7万吨,建设订单生产中心、自动化仓库、综合楼、动力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等,新建总建筑面积为63000m²,新购AGV、无人叉车带液压升降台、菜鸟地网数智化资管系统等设备设施。联合社会化的仓储、配送资源及能力,一起为商家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电商特色的仓储配送服务,助力商家降本增效,极大提高双辽区域内的物流体验。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3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8817万元,利润5645万元,投资回收期8.2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6.13%。
1.4.2 社会评价
该项目致力于提升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准确性,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菜鸟智能仓储中心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比如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菜鸟品牌的形象,更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使菜鸟智能仓储中心成为智能仓储领域的典范。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双辽市人民政府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辽河路1980号
2.2概况
双辽市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松辽平原与科尔沁草原接壤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辖区面积31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下辖18个乡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有2条铁路,4条国省干线,是吉林省唯一拥有4条高速公路、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节点城市。
双辽市凭借吉林省西部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等优势,把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等极具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景区打造、城镇建设、配套设施和商品开发之中,构建吉林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双辽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依托双辽市现有的水系及湿地、草原资源,形成两条廊道式旅游带,即“生态体验旅游带”和“乡村休闲旅游带”。
双辽市蓬勃发展的旅游经济已经为城市与农村、线上与线下、实体与网络的双向互通打造出一条绿色通道,借助这条新销售渠道,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流量入口”,形成有效联结和承接平台,催生出更多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成为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
此报告为完整版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
来源:思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