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分五周年 | 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分类五周年工作综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1:42 1

摘要:生活垃圾分类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5周年以来,张家港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相关部署要求,在全域范围推进生活垃

五载朝夕同行

携手分类共赢

生活垃圾分类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5周年以来,张家港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相关部署要求,在全域范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取得了明显实效,持续助推张家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缔造港城幸福美好生活。

高位统筹、整体推动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市级领导小组(后归并至市规划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强化综合协调、宣传教育、督查评估和执法保障等工作;各区镇、街道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建强基层队伍,壮大社会团体。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一网全覆盖、两级大联动、十板块同推进、百万港城人民齐参与的良好格局。

发挥制度优势

围绕首批创成垃圾分类省级先导区目标,我市严格对照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编制了“十四五”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逐年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及督查办法(细则),将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苏州市城管局关于垃圾分类的新要求新标准全量纳入年度计划;出台垃圾分类硬件设施配置指南、规范收运指导意见、社会激励引导办法等配套制度,系统集成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构建了定位准确、导向鲜明、举措务实、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工作制度体系。

强化执法保障

全面深入宣贯《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紧扣垃圾分类关键指标、重要环节,制定执法管理清单和执法实务掌中宝,细化七大类检查任务;建立“区”“城”融联机制,市镇两级定期会商并推动垃圾分类执法管理工作。近五年,全市共出动垃圾分类执法力量35万余人次,教育劝阻33万余起,整改通知22万余份,行政处罚17万余起。

强链赋能、闭环监管

创新“人工+智能”的投放链

创新垃圾分类“网格化+铁脚板+大数据”模式,全市5000余家公共机构(公共场所)、131个行政村已实现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全部纳入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全市500余个居民小区实现“三定一督”四分类,1800余名分类督导员桶边督导分类实效,在部分小区试点过时投放,走出了一条“居民点赞”的民心路;探索“三定一督”2.0模式,高效运用物联网、监控探头、大数据赋能垃圾分类,部分分类亭房已具备提醒警示、智能破袋、称重计量等功能,相关信息实时回传大数据平台,打通数据比对、预警监测等数据链路,并与城市管理、镇域综合执法部门实现数据并联,为执法监管提供保障。

左右

规范“定点+流动”的收运链

全市配备1400余辆分类收运车辆、1800余名收运人员,按照收运“四不同”要求,分类收集、清运各类生活垃圾,杜绝混收混装混运。在此基础上,结合居民错时投放需求,在部分小区、农村、城中村规划流动收运线路、增派收运车辆、加密收运时段、提高收运频次,确保居民(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在文旅集聚区、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探索流动收运和上门收运模式,在城市文明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民生需求保障等维度形成良性互动。

增强“分流+集中”的处置链

按照省、苏州关于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的相关要求,建成225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140万吨/年的建筑垃圾处理厂、15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200吨/日的厨余垃圾处理厂以及150吨/日的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设施、11个镇级有害垃圾暂存仓库、8个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点。截至目前,全市居民小区厨余垃圾分出率超49.43%,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量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例超31.19%,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6.46%,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87%。

协同共治,缔造文明

创新宣传形式

建成垃圾分类主题广场、垃圾分类科教馆,在城市管理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设置垃圾分类“绿色”打卡点,结合城市管理、未成年人教育、商贸文旅以及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各类活动,全量嵌入垃圾分类宣传元素,厚植“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打造“一幅、一栏、一屏、一线、一平台”的宣传阵地,在机关、企业、小区以及公共场所,因地制宜设置创意彩绘、张挂宣传展板、播放屏显标语、公布监督电话以及通过微信、QQ等平台曝光不文明行为。

推动基层共治

探索垃圾分类“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守望督导”模式,将垃圾分类作为基层党建、创文创卫的一项重点工作常抓常新,社区牵头搭建垃圾分类专题党群议事平台,定期召集居民代表为垃圾分类工作出谋划策;落实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创新开展“鸡毛换糖”“我为垃圾分类代‘盐’”等主题活动,持续调动居民自觉分类的积极性,全市小区分类投放精准度不断攀高。同时,市城管局结合“城市守望”随手拍行动,在部分小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守望督导”,选聘社区工作人员、热心居民巡查楼道、亭房等公共区域,通过“张家港城管”微信公众号上传问题照片,树立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

优化志愿服务

组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公益联盟,与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美湖使者服务团队、开放大学四叶草志愿服务队、同城伙伴志愿服务团等团队密切合作,不断壮大来自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的志愿力量。条例实施5年来,全市共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3000余场、入户宣传50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100万余份。持续深化市民文明习惯养成,共同打造港城文明典范的新样板,共同缔造港城幸福生活的新图景。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