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双方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双方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但是,美媒依然做出评价:特朗普输给了中国。而且把他创下的过去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的最低39%的执政百日支持率联系起来。
我关税侠要降关税啦
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双方在经贸领域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
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坚决反制美国恣意妄为单边征税的战略起到效果,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秉持的“任何协议都必须基于对等原则,反对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进行无端制裁”的原则。
长久以来,美国针对中国,借口芬太尼问题散布各种谎言,抹黑、甩锅、推责。拜登和特朗普两届政府执意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
我国立场极为鲜明:我们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同美方开展务实合作,但坚决反对美方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华施压、威胁和讹诈。
2月1日,美国首提“芬太尼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将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10%的关税。
2月4日,中国关税反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日发布公告,自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分别加征相应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同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第10号公告,公布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将美国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谷歌公司开展反垄断立案调查。
对美加征关税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能源和汽车两项。能源是美国少有的对华贸易顺差的产业。2024年,美国在能源领域对华顺差为1566.76亿元。说明中方反制彻底击中了美国七寸。
3月3日,美国再次以芬太尼问题为由,提出对中国输美产品再加征10%关税,自3月4日起执行。
3月4日,中国上调部分美国进口食品关税。自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对原产于美国的附件所列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分别加征相应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2025年3月10日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3月10日至2025年4月12日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商务部3月4日发布公告,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禁止向15家美国实体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特殊情况下确需出口的,出口经营者应当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决定对10家涉台军售美企实施制裁。特科姆公司等10家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禁止10家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禁止10家企业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决定于2025年2月4日将美国因美纳公司(Illumina, Inc.)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现决定对该企业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
决定对美国相关光纤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这是我国启动首起反规避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对美采取反规避措施。
暂停进口美国原木。近期中国海关在进口的美国原木中检出小蠹、天牛等检疫性林木害虫。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根据相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暂停美国原木进口。
暂停美国3家企业大豆输华资质。近期,中国海关在进口的美国大豆中检出麦角和种衣剂大豆。为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粮食安全,根据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暂停3家涉事企业大豆输华资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 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科学准确界定芬太尼类物质,保障合理用药与严格管制双管齐下,依法严厉打击芬太尼类物质犯罪,严格芬太尼类物质前体管控,加快推进科技手段研发应用,多措并举提升整体管控效能,推进芬太尼类物质全球共治。
中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措施。美方单边征税措施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中方将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
由此可见,我国针对美国两次对华加征“芬太尼关税”,采取区别对待,精准打击。涵盖了美国所有对华大宗出口产品。特别是特朗普最想向中国加大出口的能源、农产品。也就是说,在4月2日之前,特朗普对华加征20%关税,中方对美国针对性产品加征10%—15%的关税。
2025年4月以来,美国政府在此前单边加征关税的基础上,又对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中国进行了坚决正当反制。随后美方轮番升级关税措施,将对华“对等关税”税率从第一轮的34%先后提升至84%和145%。
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所有贸易国家进口商品征收 10% “基准关税”,即“最低税率”,4月5日起执行;对贸易逆差较大的60个经济体加征更高关税,中国为34%(包括香港、澳门)。
4月4日,我国出台系列反制措施。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同时,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等。
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增加50%的关税至104% ,自4月9日生效。
4月9日,中国采取反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其他事项按照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文件执行。
4月10日,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的关税增加41%至145%。
4月11日,中国及时反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4月12日起,调整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此前的84%提高至125%。同时强调,“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公告中表示。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主要如下: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美国将(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二)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将(一)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二)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双方将定期或不定期轮流在中国、美国开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国开展磋商。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我先引用彭博社针对会谈结果的分析。中美此次达成的协议最终满足了中方的“几乎所有核心诉求”,不仅大幅降低关税,还提及建立机制以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正是中方在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时,其坚持的强硬立场最终奏效,迫使美方让步并满足了中方的主要贸易诉求。
我需要一次自我洗心革面!
美方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若非中国此前采取如此强力的反制措施——关税以及出口管制等组合拳,特朗普政府绝不会撤回加征的高额关税。因此,中方显然是此轮关税争端的最大赢家。
美国对中国所有商品征收的关税累计为145%。累进税率数据为:10%+10%+34%+50%+41%
中国对美国所有商品征收的关税为130—135%。累进税率数据为:
(10%—15%)+34%+50%+41%。
本次降低关税后,回到4月2日之前的水平。美方并未取消20%的芬太尼关税。中国也没有取消反制美方芬太尼关税加征的10%—15%关税。因此,部分舆论所说的“中方将关税从125%降至10%,美方将关税从145%降至30%”的表述纯属误读而且错误。
简单说,我国承诺的第(二)项中,很清楚地说明,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就是说,我国在此之前出台的相关举措不受丝毫影响。而在反击美国“芬太尼税”的反制中,都有极为关键的出口两用物项的非关税反制措施。2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第10号公告,公布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商务部3月4日发布的公告,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向15家美国实体出口两用物项。
这一点,也可以从中美联合声明美方公布的英文原文和中文表述得到验证:
“China will adopt all necessary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suspend or remove the non-tariff countermeasures taken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April 2, 2025.”
“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的行政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以来对美国采取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同时,5月9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不同部门,召开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会议。自2023年开始我国将17种稀土元素纳入出口管制清单以来,监管焦点就是战略矿产的非法外流始。说明我国正构建起全球最严密的战略矿产防护体系和更具威慑力的信用惩戒体系。这也说明,我国不可能因为关税问题放宽稀有金属和战略矿产资源的管控。
特朗普最想向中国加大出口的能源、汽车,因为都是在4月2日之前就加征10—15%的关税,而本次声明并不涉及4月2日之前加征的税率。尤其能源,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对华存在贸易顺差的领域之一。2024年,美国在能源领域对华顺差为1566.76亿元。我国反制精准可见一斑。
美媒自己不得不承认,美国能源对中国并非不可替代,中国可以从俄罗斯和中东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找到进口替代。初级农产品被替代性更强。
三、强化我国相关两用物项的出口管制,不仅是反击美国科技军事霸凌的最佳手段,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发展大计的重大战略自2023年7月3日开始,我国针对美国穷凶极恶的无数次恶意打压遏制,逐步采取坚决果断反制对策。
2023年7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第23号《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规定限制锗、镓物项出口。出口必须获得商务部审批,获得出口许可证件方可出口。
从2023年8月1日起,对镓和锗相关两用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要求8类镓相关物项、6类锗相关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2023年10月2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要求对相关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其中,球化石墨等3种高敏感石墨物项被纳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
2023年12月21日,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公告。在禁止出口部分,“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列入其中,具体涉及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技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钐钴、钕铁硼、铈磁体制备技术和稀土硼酸氧钙制备技术。共计134项,其中禁止类24项,限制类110项。
美国彭博社随即指出,此次公布的目录中,除了禁止出口部分,还有限制出口部分,其中包含了“稀土的采矿、选矿、冶炼技术”这一方面。随着西方国家日益将关键金属的供应视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能源转型引发对未来潜在供应短缺的担忧。西方生产商想要开发中国几十年来已掌握的稀土提炼工艺,可能面临技术挑战。特别是直到现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几乎没有稀土精炼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和研究人员在如何提取和加工稀土方面已经建立了巨大的技术和实践优势。
2023年12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西方企业在这条艰难道路上遭遇了众多“不同寻常的障碍”。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主导着稀土磁铁制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唯一有能力从头到尾大规模生产稀土磁铁的国家。全球稀土产量的三分之二都来自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稀土矿石加工能力也占全球的85%,磁铁制造产能在全球占比超过90%。
2024年4月26日,我国公布《稀土管理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特别强调,国家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并优化动态管理。国家对稀土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
2024年8月1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24年第33号《关于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再次决定对部分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出口必须获得商务部审批,获得出口许可证方可出口。并于2024年9月15日起正式施行。
2024年11月15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密码局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的公告。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施行。根据《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有关规定,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密码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自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出口管制清单包括专用材料和相关设备和化学制品、材料加工、电子、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船舶、航空航天与推进等10大类,涉及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聚酰胺复合材料、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等。
2024年12月3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2024年第46号《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
主要事项包括:1. 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2. 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3. 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上述规定,将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转移或提供给美国的组织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2025年2月4日,我国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对美国实施出口管制。
稀土是美国扩张军事霸权的关键一环。尤其是针对美国的物项出口管制的资源和材料,中国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国和产出国。
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整个美国军工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武器,对稀土严重依赖。制造一架F-35战机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要4吨。目前美国稀土矿物产品80%由中国进口,其余部分是通过其他国家间接从中国进口。
这结论得到共同研究支持。英国《金融时报》评估认为,一艘弗吉尼亚级的顶级核潜艇的前期建造过程当中,要用到4吨稀土材料,制造一架F35至少需要417公斤稀土。
2024年12月8日,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714研究所公开的数据说明,稀土在军事领域,它们被广泛用于精确制导武器、卫星和隐形技术。一架美国F-35战斗机需要约427公斤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要消耗高达4.2吨的稀土。目前,世界三大军工企业,雷神(Raytheon)、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 Corp)和英国宇航系统(BAE Systems)都离不开稀土材料。
路透社在2023年7月6日指出: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精炼产量的90%。“西方想在该领域复制中国每年5万吨的稀土产量可能需花费150亿至300亿美元”。
近六年来,美国对稀土供应的焦虑不断加深。不断寻找和打造新的稀土供应链,以减轻在关键战略物资上对中国的依赖,试图避免“被卡脖子”的困境。美国两任总统特朗普和拜登尤为如此。
美国智库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超九成稀土加工产能仍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受中国出口管制影响,美国军工企业稀土库存仅剩三个月储备。
2018年5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关键矿物清单,其中包括35种矿产。据称,“在35种关键矿物中,美国有31种矿物的进口量占其年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有14种关键矿物美国国内没有生产,完全依赖进口来满足需求。”
根据美国政府的要求,这份清单每3年更新一次。2022年2月,美国地质调查局重新发布的关键矿物清单中,剔除氦、钾、铼、锶和铀5种矿产后,新增了镍、锌等矿产,并将铂族金属和稀土元素具体单列出,使得关键矿产清单最终膨胀到50种。美国地质调查局强调,清单中的50种矿物“在我们的国家安全、经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基础设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清单中特意标注了“严重依赖于中国和俄罗斯的矿产品”。其中中国是16种对尖端技术至关重要的矿物以及美国需要的其他25种矿物的主要供应国。美国地质调查局认为,被广泛用于半导体、高新材料等领域的稀土元素很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个管制目标”。
根据美国《防务新闻》的统计,美国约80%的稀土制品来自中国。美国商务部和国防部正在确认美国在关键领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其中包括在半导体和航空航天领域使用广泛的稀土元素钪,以及用于喷气和火箭发动机耐高温合金的稀土元素铌。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能够开采稀土,但无法进行大规模加工;马来西亚可以加工矿石,但不生产磁铁;日本能够生产磁铁,但没有稀土矿产。
为寻求“稀土自给”,美国政府不惜动用《国防生产法》加快国内稀土开发,增强关键供应链。美国防部官网2024年12月5日报道,对稀土磁铁和微电子等其他关键领域的投资激发了私营部门的兴趣和创新。这些投资反映了国防部在供应链安全方面的战略转变。国防部2024 年 10 月发布的《国防工业战略实施计划》是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框架,强调紧迫性和合作的必要性。《国防生产法》(DPA)最初旨在应对战时紧急情况,现已发展成为长期工业规划的有力工具。该法是美国国会于1950年批准颁布的关于国防生产的基本法律。该法明确规定了有关国防生产的优先顺序,确定了特资与设施的分配体制和征收权,同时根据有关条款,为国防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援助,以保证物价与工资的稳定。
如果美国不是无计可施,特朗普绝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第一个执政任期和第二个任期的掠夺本性,都率先暴露在用战争手段夺取丹麦拥有主权管理的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约为216.63万平方公里,地处北美与欧洲的交界,连接北冰洋与大西洋。一年四季基本被冰层覆盖。丹麦拥有格陵兰岛的领土权,外交政策和安全决策权由丹麦决定。同时赋予格陵兰岛绝对自治权。格陵兰岛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拥有黄金、白银、铜、石油、铀和稀土矿产等丰富资源,而且陆上和近海石油以及天然气储量相当可观。
2019年8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一篇名为《格陵兰岛稀土资源吸引了美国》的文章。据估计,格陵兰岛拥有3850万吨稀土氧化物,而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储量为1.2亿吨。
2021年3月5日,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极地研究和政策倡议”(PRPI)智库机构发布报告,格陵兰岛蕴藏着大量稀土。敦促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五眼联盟”与格陵兰岛建立关系,确保稀土矿产的供应。在当地41家采矿业许可证持有人中,有三分之二与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有关联。最大的理由是,中国是世界头号稀土生产和出口国,目前控制着全球约九成的稀土供应。
2019年8月,特朗普表示要花重金购买这座岛屿,“买下格陵兰岛,美国国土面积将增加216万平方公里。”今天的特朗普,侵略夺取格陵兰岛的野心暴露无遗。
没有人比我更懂关税和稀土
但是,他不会想不到,即使窃取那里的稀土,但是,谁又能替他变成军工或科技材料呢?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路透社在2023年7月6日指出:中国占全球稀土精炼产量的90%。而且完全属于彻底碾压式技术垄断。
来源:李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