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对我好,我就越难过怎么办?我心理出问题了吗?

摘要:这些不专业的朋友们,往往受到了网上所谓的“正能量”意见影响,希望通过向你展示热情和包容,这样就可以让你感受到“爱”,继而脱离抑郁症。

文:剑圣喵大师

>>>01

有位网友提问:越对我好,我就越难过怎么办?我心理出问题了吗?

其实,你想拉黑她,只是因为你不想辜负她。

我理解你的想法,我并不觉得这个行为很幼稚,而且我感受到了你的挣扎和善良。

因为抑郁者患者展示过度的热情,这对抑郁者患者是一种精神负担。

这些不专业的朋友们,往往受到了网上所谓的“正能量”意见影响,希望通过向你展示热情和包容,这样就可以让你感受到“爱”,继而脱离抑郁症。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好心办坏事”。

抑郁者病人本身就已经是能量缺乏的状态了,他们陷入这种状况有着很复杂的生长环境和社会因素,不是一段好的感情就能拯救的。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单凭好的恋情/友情,一个原本陷入绝境的人,突然就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的剧情,多半是一种幼稚的日式幻想。

事实上,很多抑郁者患者很早就发现,自己一旦展露出负面情绪,就会引发一些并不精准而且过度热切的“关心”“安慰”。

这些“关心”的出发点也许是善意的,但是会对抑郁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我虽然不是抑郁者患者,但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我25岁时,工作热情,但是总是遇到很多失败,那个时候比较年轻,我喜欢在朋友圈里发一些自己的挫折,最后表示自己要再接再厉。

一个身居高位的长辈就会在朋友圈里安慰我:你还年轻,才25岁,你还有的是时间去尝试错误。

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位长辈很暖心,将来有了成就要报答这个长辈。

等到35岁时,我还是没有成就,依旧面临各种失败,但还是会在朋友圈里流露情绪,只是朋友圈内容变成了,也许我努力过,还是有收获的,这个结果也不差吧。

明显,当我换了一种方式安慰自己后,长辈的留言风格也变了,变成了:你已经35岁中年了,身体马上就要卷不动了,再加上大环境不好,你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人,你还是不要这么拼命了吧!

长辈说的话没有什么错误,而且是顺着我说的,并且人家身居高位,还能关注我,我应该非常感激。

但这给我造成了压力和负担。

首先,我25岁时还“未来可期”,35岁时就已经“人到中年”了?

其次,万一我没有按照长辈的预期“出人头地”,那会不会辜负了他的好意,至少在朋友圈的共同好友看来,我会不会有点“烂泥扶不上墙”。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选择今后减少在朋友圈里吐槽我的失败。

哪怕在现实中,即便我遇到了巨大挫折,我也必须得“开朗”“自信”。

一旦我表现出低谷,很多人就会来关心我,但我潜意识里感知到,他们相当一部分人对我是有期望得,有的人期望我得到他们的关心后就立马振作,有的人希望通过对我实施关心,然后与我深度绑定。

说实话,我在那个时候,没有余力回报他们,无论是情绪反馈,还是亲密绑定。

可是,我又怎么忍心驱散他们、拒绝他们呢?他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真诚的。

所以,唯有“微笑着”,含着眼泪吞掉一切负面情绪,才能不让别人察觉我的困境,才能不会辜负他们,最终避免我社会关系网的全面崩塌,让我有机会挺过这轮困难。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最喜欢说这个了,不是吗?

这是一个黑色幽默,正因为抑郁,所以必须保持微笑。

>>>02

一个好的解决方式是,你对抑郁症人的帮助,必须足够隐蔽。

其实这个要求不难,你们千万不要抱怨,太强人所难。

你甚至只需要有这方面意识,就足以让他们感动,并超额回报你的努力了。

就比如,你只要找到个什么借口,免除了他的回报义务,哪怕你这个借口很拙劣,他一眼就知道你其实是想讨好他。

他也会因此感动的。

我知道一个非常喜欢请人吃饭的漂亮姐姐,她帮助后辈的一种方式就是,她会故意在约会时迟到一会,然后她主动提出自己请吃饭以向在座的人道歉。

从“无形支持”(Invisible Support)的角度来看,Bolger、Zuckerman和Kessler(2000)的研究强调,当提供支持的方式足够低调、不直指当事人的困境时,受助者往往更容易从中获益。

这种隐性的帮助之所以更有效,原因在于它不会让对方感到被“特别照顾”或产生额外的心理压力。

也许外人很难理解,对于善良的人来说,“我欠了别人恩情”是一种非常沉重的感情,是抑郁者患者无法支付的心理代价。

你不能因为想帮助别人,就给别人造成亏损吧。

在这种“隐形”的协助模式中,你不强调对方的弱点、困难或无力,而是让帮助显得像一种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社交互动。

例如,姐姐所采用的策略——她以“自己迟到需要补偿大家”为借口请客,而非直接告诉对方“我想帮你”——本质上就是在创造一种无需受助者承担回报压力的情境。

你的一切帮助不要让别人感觉自己正在被“拯救”,他就会有更大概率接受你的力量,从结果上脱离那种低能量的心态。

其实,你真的不是在拯救别人,你在拯救的是自己。

“向别人高效地输送利益”这是你的必修课,哪怕你没有收到被帮助方的回报,那种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就足以让你拥有更多的心理能量。

你证明了一件事,这个世界上有那种不求回报的善意,这种善意强大和智慧,一定能在你危险的时候拯救你。

为什么呢?因为你就是这种人啊,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实证。

上善若水,如春风化雨,如润物无声。

Bolger, N., Zuckerman, A., & Kessler, R. C. (2000). Invisible support and adjustment to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6), 953–961.

来源:剑圣喵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