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网红”不该是提“现”木偶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3:41 1

摘要:近日,有媒体报道短视频平台涌现的大量以“记录萌娃日常”为名的账号,其创作内容是家长与MCN机构(网红孵化机构)精心策划的“剧本演绎”——从人设打造、脚本设计到流量变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流水线,实现“网红儿童”批量生产。

近日,有媒体报道短视频平台涌现的大量以“记录萌娃日常”为名的账号,其创作内容是家长与MCN机构(网红孵化机构)精心策划的“剧本演绎”——从人设打造、脚本设计到流量变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流水线,实现“网红儿童”批量生产。

镜头前,有萌娃一本正经地给爸妈摆事实、讲道理;有儿童大口吃下分量夸张的食物;更有甚者作出眯眼、嘟嘴、扭屁股等不合时宜的“擦边”动作……孩子的本来面貌被淹没在一个又一个短视频里。回想前段时间冲上热搜的话题——4岁小网红“瑶一瑶”被绊倒痛哭,因视频内容有摆拍的嫌疑而致相关账号大量掉粉。试想,当萌娃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当流量成为竞相追逐的“宠儿”,怎能不招舆论反感、不令社会心痛?

是谁在打造“网红儿童”?一方面,MCN机构是重要推手。活泼开朗的萌娃贴“小太阳”标签、孩子有小众特长就专注拍摄特长培训……立人设、求新意是他们给出的“出圈密码”,背后则是生意。媒体调查发现,某MCN机构提供的合作套餐价格有单月5980元、3个月的“帮起号”12980元、6个月的“专业博主”22980元。另一方面,家长难辞其咎。正是因为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钱”途,便有家长打起了“啃小”歪脑筋,念起了“晒娃”生意经,鲜少顾及萌娃们的真实感受与可能产生的影响。

儿童成为提“现”木偶,影响几何?身体方面的影响自不必多言。比如就有家长抱怨:“让孩子学一句台词要重复几十遍,一个舞蹈动作不标准就得跳一整天。”高密度、高强度的剧烈活动,显然不利于萌娃们的健康成长。价值观的歧路尤应警觉。“网红儿童”从小被灌输“要出名、当网红”的错误价值观,极易形成急功近利的思维、滋生心浮气躁的习气,进而消解奋斗的意义与价值。此外,互联网也具有“放大效应”,吸引更多家长带娃模仿,孩子们的童年消逝在喧哗的网络世界。

“网红儿童”,本不应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消费品”。从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到网信部门强化平台从严审核涉未成年人信息内容的责任,再到多位人大代表发出守护“网红儿童”权益的“中国好声音”,护航萌娃健康成长的各类努力“一直在路上”。随着网络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红儿童”的治理不再是“老大难”,我们也一定可以为孩子们的成长留下一片不容染指的“净土”。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真诚期待充满童趣的孩子们能够远离铜臭味,在大自然的怀抱沐浴阳光、享受快乐、向前奔跑!(静子)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