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61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如果你每天喝牛奶“补钙”,却从没正眼瞧过奶酪,那你可能错过了真正的钙质宝藏。
我们都知道钙对身体重要,但大多数人只盯着牛奶、豆腐,甚至钙片,却忽略了一个几乎被“冷落”的食物:奶酪。它不是什么新科技,也不是什么保健噱头,但它的补钙能力,远超你的想象。
100克奶酪的钙含量可达700毫克以上,而同等量牛奶约只有110毫克。也就是说,吃一小块奶酪,顶得上喝一大杯牛奶的钙。这不是我说的,是《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的数据。
而且奶酪中的钙吸收率也非常高,甚至比牛奶更优,因为它的钙磷比更合理,更接近人体最理想的吸收比例。
别光看“高钙”,奶酪的优势远不止这一点。
奶酪是发酵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2,这种维生素能把钙“送”到对的地方——骨头,而不是堵在血管里。很多人天天吃钙片,却不知道缺K2会让钙跑偏,增加心血管负担。
发酵过程还让奶酪中的乳糖含量大幅下降,对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奶酪比牛奶更友好,不会喝完拉肚子。
可惜的是,奶酪在中国家庭餐桌上的地位,远远不如它应有的价值。
很多人觉得奶酪“高脂肪”“高热量”,是肥胖的帮凶。确实,某些奶酪品种脂肪含量不低,但我们得分清楚是哪种奶酪。
比如帕尔马干酪(Parmesan)这样的硬质奶酪,不仅钙含量高,脂肪也不算夸张,而且它味道浓,一点点就够,相比喝两大杯牛奶,热量其实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优质脂肪不是问题,缺钙才是大问题。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我国居民人均钙摄入量长期低于推荐标准,仅有推荐量的50%-60%左右。
尤其是中老年人、女性、青少年,这些人群的钙缺乏率普遍偏高,骨密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问题可不是光靠晒太阳就能解决的。
口服钙片的吸收率并不高,尤其是碳酸钙类产品,没有足够胃酸根本吸收不了。更别提很多人吃钙片却不补维生素D、K2,钙根本“派不上用场”。
相比之下,奶酪作为天然食物,钙与其他营养素协同作用,吸收利用率远好于单一补充剂,这才是聪明的补钙方式。
当然,奶酪虽好,也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优先选择天然奶酪,比如帕尔马干酪、切达、马苏里拉等,不要选“再制奶酪”——那种片状、三角形、颜色不自然的工业制品,里面可能添加了大量植物油、淀粉、增稠剂。钙含量不高,反而脂肪和钠含量爆表。
控制摄入量也很重要。奶酪虽是“补钙王者”,但不是主食。一日20-30克足矣,相当于一小撮指甲盖大小的碎奶酪,撒在沙拉、意面或面包上就够了。
如果你是高血压患者,奶酪也不是完全禁区。
很多人担心奶酪钠含量高,其实选对品种、控制量就好。比如瑞士干酪、低钠马苏里拉,钠含量比普通咸奶酪低很多。
不是所有奶酪都“咸得发指”,而且你还可以搭配钾含量高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来对冲钠的影响。
别再让“奶酪=高脂高热量”的偏见耽误了它的营养价值。
真正的问题不是奶酪,而是我们不懂得怎么吃。就像很多人一提起“脂肪”就色变,却不知道没有脂肪,我们连维生素D都吸收不了。
奶酪不是负担,是补钙、护骨、助吸收的利器——前提是你用对它。
奶酪是钙的“浓缩精华”,比牛奶猛得多,但吃对比吃多更重要。
别再花冤枉钱买钙片,也别一边喊缺钙一边对奶酪敬而远之。你真正缺的,可能不是补钙手段,而是对奶酪应有的“尊重”。
资料来源:
①.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22.
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R]. 2020.
③. 张晓艳, 朱蓓薇. 奶酪营养价值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21, 46(5): 325-331. DOI:10.13684/j.cnki.spkj.2021.05.059.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外科医生Kris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