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摩旅的风靡,与摩托车产业科技创新双向奔赴。电动摩托车凭借零排放、低成本的突出优势,加快融入人们的日常出行,业界预测到2030年其全球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一系列智能化技术的融入,为摩托车骑行带来更新奇的体验,还提升了安全保障水平。
摩旅的风靡,与摩托车产业科技创新双向奔赴。电动摩托车凭借零排放、低成本的突出优势,加快融入人们的日常出行,业界预测到2030年其全球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一系列智能化技术的融入,为摩托车骑行带来更新奇的体验,还提升了安全保障水平。
技术赋能之下,摩托车正从传统燃油机械转变为智能电动载具,从生产、交通工具进化为都市青年的潮玩项目,既重塑了出行形态,也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摩托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仍面临低温续航缩水、电池成本高昂等诸多挑战。
“燃油机械”变身“智能玩具”
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普及类似,电动摩托车也在加快走进人们的生活,凭借零排放、较低使用成本等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调研公司Market Research Future发布的《电动两轮车市场信息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两轮电动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
“电动摩托车是城市交通体系的一部分。城市短途代步场景中的燃油摩托车,或将被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所取代。”中国摩托车商会常务副会长李彬说,摩托车行业呈现加速数字化变革、绿色化转型的态势,并加快实现从工具到玩具的转变。
近年来,一批电动摩托车加快“上新”。一些电动摩托车告别续航焦虑,实现“满电出行”。如雅迪的全新飞越FD9电动摩托车配备了高压磷酸铁锂电池,百公里加速只需4.9秒,快充能源系统可支持汽车级的直流快充,电量从0充至80%仅需10分钟。
配备快充技术,可打破续航焦虑。部分高端电动摩托车品牌,通过不断优化电池技术与充电策略,具备长续航与快充能力,可实现续航400公里、30分钟快充的效果。
在技术路线的多元探索中,氢能源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部分企业加快开发、试生产氢燃料电池摩托车。重庆摩企隆鑫通用在行业率先研发搭载氢燃料电池的全地形车,集成了先进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电堆比功率达2.2kW/kg,实现高效、清洁、安全的新能源动力输出。
在能源动力类型转换的同时,随着操作方式变革,自动挡加快普及,重构摩托车行业格局。类似于汽车行业从手动挡向自动挡转变,摩托车领域也迎来了自动挡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重庆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发动机生产线上作业 黄伟 摄
“传统跨骑车型的离合换挡操作,正在逐步被替代。”在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王涛指着刚上市的AQS401自动挡摩托介绍道。这款摩托车通过CVT无级变速系统,省去了离合器操作和频繁换挡的步骤,驾驶者拧动油门即可平稳前进,降低了驾驶难度。
电动化带来的不仅是动力形式的改变,更是产品定位的根本转型。曾经的载货工具、交通工具,如今演化为搭载触控仪表、支持音乐播放的“移动科技产品”。雅迪、钱江等摩托车企业推出的电动摩托产品中,不少都搭载了智能灯光系统,支持App个性化定制。
“现在的电动摩托,更像是成年人的智能玩具。”95后摩托车爱好者黄亚琳告诉半月谈记者,对不少摩托车爱好者来说,选购标准已变为“能否手机投屏、有没有赛道模式”。具备竞技模式、弹射起步功能的娱乐化车型,正受到年轻群体的青睐。
移动的科技新品
智能防撞系统可开启碰撞警示,必要时还将自动刹车;借助AR,智能头盔HUD抬头显示技术把导航等信息“虚拟成像”,骑乘者可提前看到导航路线指引;自平衡技术与辅助驾驶技术,可帮助降低摩托车操控难度,助力骑乘者便捷驾驶摩托车……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应用,摩托骑行变得更加安全、便捷、炫酷。
——分布式智能成摩托车进化趋势。受空间限制,摩托车产业催生分布式智能解决方案。智能服装或手套,可集成一些控制按钮或传感器,实现对车辆的部分控制或感知骑手状态等,达成智能化人机交互。
在汽车上大量搭载的车机系统,加快在摩托车上“装车”。钱江摩托发布QJ PILOT智能AI骑行辅助系统,融合智能硬件和软件,具备监控预警、安全守护等功能,还可通过语音交互等方式实现人车语言交流,完成语音导航、车辆控制等任务。在春风动力摩托车上,通过MotoPlay可实现仪表全屏导航,以及听歌、电话等功能,让骑士可以将自己的智能手机与车辆无缝链接,享受相关便利。
九号公司推出的Ridey Go!2.0系统,具备无钥匙启动、倾倒报警、远程控车等诸多功能。支持多种无钥匙解锁方式,如蓝牙感应解锁、NFC刷卡解锁、App远程解锁等,还能与小米手环、Apple Watch等智能设备连接,通过Siri实现车辆控制。
——智能化技术加持骑行安全。广大摩企持续加力摩托车安全领域智能科技研发,助力安全保障升级。隆鑫通用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公司近年来开展自平衡摩托车产品开发和验证,自平衡技术依托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控制算法,可使电动摩托车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并可在湿滑路面、急刹车等危急情况下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春风动力研发的弯道ABSPro系统,通过六轴陀螺仪实时监测车身倾角,在过弯时自动调节制动力分配,将湿地刹车距离有效缩短。
宗申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宗申摩托车产品已大量部署弯道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车身稳定系统等智能安全系统,并借助毫米波雷达等实现盲区监测。在一系列智能软硬件加持下,摩托车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升级。“未来,与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一致,摩托车将实现与道路设施、相邻车辆链接,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宗申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王涛说。
——数据催生全新玩法及商业模式。“当骑行数据、车辆状态、娱乐服务全部上云,摩托车就成了移动物联网终端。”中国摩托车商会技术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借助于智能化技术,一系列新的玩法层出不穷,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春风动力推出摩范圈App,打造以人车互联为核心的智能网联移动服务平台,集成路线规划、骑友社交、改装商城等服务。它可呈现多维骑行数据,具备车辆定位、电子围栏、震动报警等功能;设有骑行社区,摩友可在社区分享动态,在商城页面还可购买摩托车相关设备。华为鸿蒙系统与多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未来两轮车或将实现与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的无缝互联。借助HarmonyOS Connect,新日电动车实现了手机与电动车“碰一碰”快速配网、查看车辆状态、操作车辆启动等功能。
重塑摩托车出行新格局
摩托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也面临着现实掣肘。当前,主流电动摩托车搭载的3千瓦时至5千瓦时电池包,在低温环境下续航明显缩水。电动摩托车电池成本占比较高,售价普遍高于同级燃油摩托车,推广应用面临阻滞,导致目前摩托车电动化渗透率较低。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电动化、智能化摩托车有望占据更大市场份额,重塑摩托车出行格局。
下一步,如何推动摩托车产业发展?
雅迪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张标认为,要加强以“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坚持用创新技术解决电动摩托车在性能、续航、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统一电池规格是当务之急。电摩目前存在电池规格混乱的问题,不同品牌电压、电池类型以及形状都不统一,极大阻碍了电动摩托车的普及与发展,应加快制定行业标准。
推广换电模式是关键举措。由于电动摩托车动力电池组容量小,换电站投入成本不高,将电池组设计成快拆类型,在主干道和外环线合理布局换电站,能有效解决电动摩托车充电慢、续航焦虑等问题,让长途骑行成为可能。
进一步提升智能交互体验。中国摩托车商会两轮车智能交通管理云平台产品总监同质向表示,摩托车企业可与数字化领域优秀企业合作,加快引入物联网等最新技术,提升产品价值。
充分利用AI技术,实现个性化服务和安全保障。无极的极屿OSDeepSeek系统,通过对用户骑行习惯和心理需求深度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长途骑行习惯,自动推送周边适合长途骑行的路线攻略;借助数据分析,提前预测摩托车关键部件的损耗趋势,保障骑行安全。未来,摩托车行业可持续发力,加速电动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骑行体验。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