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80牵90”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4:28 2

摘要:贝壳公益“我来教您防跌倒”项目启动以来,覆盖了全国20个城市组织,走进了2234个社区,开展防跌倒课3867节,惠及老年人8.3万人次。

贝壳公益“我来教您防跌倒”项目启动以来,覆盖了全国20个城市组织,走进了2234个社区,开展防跌倒课3867节,惠及老年人8.3万人次。

每一个防跌倒课堂里有着怎样的故事?2024年起,贝壳公益推出防跌倒深度报道「人生不倒」系列。

本期我们一起走进武汉的防跌倒课堂。在这个课堂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之间实现了自然而深刻的循环。

“我记住了很多离别的目光”

在许毅的从业经历中,生、离、死、别,这四个字有长度和重量。在医院、养老院、社区中它们各不一样。

“做护士的时候,在医院所感受到的生离死别是短暂的。养老院里稍长,可是和老人刚接触了一两个月,建立了一些情感,再过一段时间,他可能就走了。”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许毅在无数这样短暂的际遇中托举过生命之重。她逐渐意识到,无论是治疗阶段还是照护阶段,能给予老人的“都太有限了”。

正因此,2018年,当许毅加入武汉市万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为宗关街道社工站的负责人后,她希望换个陪伴方式,给予老人们更多。

宗关街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405人,占常住人口的33.6%,这几年,比例还在增加,许毅的焦虑感和责任感随之增长。

“在社区做助老项目,我会想办法让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希望社区里所有的老人都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生活,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24年,当贝壳武汉站公益负责人许丹丹联系到许毅,想共同在辖区内推广贝壳公益防跌倒课堂时,她们一拍即合。许毅敏锐地察觉到,防跌倒课堂可以作为社区治理与社区养老的新切入点。

因为一个公益项目背后,往往意味着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亟需被关注和解决。也就是说,当“防跌倒”成了一个项目,背后一定是大量长者同一类问题上已经遭遇了困境,甚至危险。

她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项目更好地落地到自己熟悉的街道?

“叔叔阿姨都爱攒小红花”

许丹丹和许毅探索出来一条因地制宜的项目落地新路径——将防跌倒项目和街道社区项目相结合,打造名为“贝翼护耆计划”的全新IP。

在这个项目下,不仅有已经成熟的课堂模式,还延伸出了一支“不倒翁银龄志愿者”队伍。

许毅在这个项目中身兼多职。她凭借医疗背景主动担任防跌倒课堂的讲师,同时也是不倒翁银龄志愿者队伍的发起者和统筹者。

和老人打交道多年的许毅,熟知老人心理学,项目每个环节她都特别设计过。

防跌倒课堂一期五节,为了保持老人的出勤率,许毅把叔叔阿姨们分成一个个小组。

如果组内全员可以全勤出席,在第五堂课结业的时候,就会获得“积极奖”荣誉和相应奖品。这规则一出,叔叔阿姨们热情高涨,不愿意落下任何一堂课,还会互相监督。

再到每节课。一堂课1个小时,对于老人来说长了点,他们和孩子一样,坐不住,爱走神。

但知识要讲透,为了让叔叔阿姨们全程投入,许毅和团队会提前准备好防跌倒操视频、趣味防跌倒小剧情和科普视频,穿插在大家注意力开始涣散的档口用。除此之外,叔叔阿姨们只要回答问题,就能获得小红花,攒够了一定数量可以兑换小奖品。

这些小心思,让叔叔阿姨们原本可能只是来“打个卡”的“过场”,变成了真正能有所学的课堂,他们不自觉地投入学习,成了“积极分子”。

攒够了小红花就迫不及待地去兑换,“老人们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快乐,比奖品本身更珍贵。”

71岁学员张阿姨说:“许老师的防跌倒课可好玩了!教我们做操,还有各种互动,比单纯讲课更容易接受,老人的精神面貌也更积极。课堂上可热闹了,大家都很开心。”

防跌倒课堂对于社区老人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它是一场关于“老有所学”的实践,更是一场关于健康生活与快乐晚年的探索。

“大手牵小手,我70岁也还很年轻”

在“贝翼护耆计划”这一项目中,不仅让老有所学真正发生,更有亮点的是,他们将防跌倒知识转化了为“老有所为”的支点。

每开一堂课,许毅就会在课堂上招募银发志愿者,邀请他们加入到“不倒翁银龄志愿者团队”。

“科普防跌倒的意义就是让社区每一位老人都知道怎么预防跌倒。每堂防跌倒课大概会有20位老人来上课,当中只要有五个人愿意加入不倒翁志愿团队,和我们一起入户或者在社区宣传防跌倒知识,就能让更多人知道防跌倒的重要性。”

不倒翁银龄志愿者团队的前身其实是宗关街道原本的银龄志愿者队伍。

四年多前的特殊时期,武汉宗关街道一批50岁以上的活力老人们自发建立了一支银龄志愿者队伍,在社区里做着和助老相关的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为社区治理贡献银发力量。

在中国,现阶段的老年人口依旧以中低龄老年人为主体,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活力老人发挥自身余热,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

截至2024年,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累计有700余万人次,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为社会贡献着“银发力量”。

在许毅看来,“社区里有很多低龄的活力老人,他们其实在退休后非常渴望有新的社会角色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感。随着社区高龄老人越来越多,需要更多力量来关注和帮扶,所以我们的银发志愿者就慢慢聚焦在了‘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这个方向上。

不倒翁银龄志愿者队伍中年龄最大的71岁的老党员张阿姨,因为在防跌倒课堂上的积极表现,拿了不少小红花。

“以前就知道防跌倒是慢一点,现在就不同了,我知道了防跌倒要从好几个方面去预防。比如说起床以后,老人本身有基础病,突然起床会头晕,很容易摔倒。现在知道了起床之后有‘三个一分钟’:醒了以后在床上躺一分钟,慢慢地在靠着床上坐一分钟,然后再把脚放地上一分钟,最后再起来,这就稳当多了。”

“你看,这些知识我都记得牢牢的呢!”

张阿姨不光要自己记得牢牢的,还想让更多人记得牢牢的。作为防跌倒宣传志愿者,无论是和老姐妹出门买菜,还是和邻居坐在一起晒太阳,张阿姨都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宣传防跌倒知识的机会。

不倒翁银龄志愿者的另一个使命,是将防跌倒知识覆盖到社区中没有办法亲自来听课的高龄老人或者出行不便的老人之中。

90多岁的独居老人邓奶奶就是受益者之一。

独居老人是跌倒高发、更是跌后次生伤害波及最严重的群体。邓奶奶本身走路就有些不稳,平日难免会有摔倒的情况。张阿姨和其他志愿者们在课后把知识送到邓奶奶家里:家中杂物怎么收纳;一个人在家摔倒了咋办等。

高龄长者容易忘,可有了就在身边还彼此知根知底的志愿者们持续的“唠叨”,邓奶奶也逐渐记得了这些“能救命的知识”。

这天张阿姨和志愿者们上门时,邓奶奶迫不及待地先说了话:“今天我在家里走路时又差点摔倒,还好你们教我一旦摔倒,身体要往前倾,刚好前面有桌子可以扶一下。幸亏你们教了,不然我又摔倒了,身边都没人知道。”

一个简单的防跌倒小知识,竟真的阻止了一个危险情景的发生。张阿姨在感到万幸的同时,再次确认了普及防跌倒知识的重要性。

在宗关街道的防跌倒课堂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之间实现了自然而深刻的循环:银发群体们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与自信,又通过加入银发志愿者队伍传播防跌倒知识,实现了自我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实现激励更多老人参与学习,让社区在互助中变得更加温暖。

那老有所为,为的是什么?

55岁的银龄志愿者朱阿姨说,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些知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五六十岁还很年轻,想着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71岁的张阿姨说,70岁也还很年轻,为的是做我们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大手牵小手,80也能牵90,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那些曾让许毅感到不可承受的长度与重量,此刻被邓奶奶窗外扑下来的阳光全部打散,那光暖融融、轻飘飘地就包裹住了所有人。

贝壳找房郑州站

来源:贝壳找房郑州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