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房清供即书房的常用器具和摆设,根据《中国古代文房清供鉴赏》一书中的分类,可以分为笔用类、墨用类、纸用类、砚用类、辅助类、陈设玩赏类等。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众多案头木器之中,以笔筒之神韵最得文人偏爱。
文房清供即书房的常用器具和摆设,根据《中国古代文房清供鉴赏》一书中的分类,可以分为笔用类、墨用类、纸用类、砚用类、辅助类、陈设玩赏类等。
而在众多文房清供具之中,以木器之韵味最为隽永独特,无论是良木天然纹理的华丽至美,还是木艺雕饰的巧夺天工,都将文人雅士追求古韵风雅的情怀表现到极致。
纵观文房木器之繁多名目,又以笔筒最为平实常见,同时也最受推崇。
朱彝《笔筒铭》: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笔,是文人精神流动和永生的桥梁,是文人的命根子,正所谓“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而笔筒,正是人文供在书案上的情怀。
明代,文人对清玩爱好之风兴盛,书房的陈设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也应运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被用来制作笔筒。
黄杨木雕喜上眉梢笔筒
剔红山水笔筒
粉彩福寿笔筒
青玉笔筒
象牙笔筒
而在诸多材质中,又以木制笔筒为佳。历代文人墨客崇尚自然,讲究品味,斋头清玩之器,尤以紫檀木、黄花梨木等硬木材质为上品,以展示自己的卓尔不凡。
紫檀浮雕山水笔筒
紫檀诗文笔筒
明末,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异军突起。
文人雅士,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而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使用观赏,纷纷动手自制,以制作上等选材的黄花梨笔筒为幸事,极大地推动了笔筒的制作与发展。
黄花梨笔筒
这些笔筒巧极匠心,“几成妖物”,令今人叹为观止。
在明代文人眼中,最标准的黄花梨笔筒,应以矮胖、平底、活脐、壁厚、素面,鬼面为上。
矮胖,是明式经典笔筒的独特造型。
所谓的矮胖,是指笔筒的直径比高度略长,一般长2至3公分左右。
黄花梨大笔筒
黄花梨雕树瘤笔筒
实际上,明式经典笔筒很多都是矮胖造型的,只是直径与高度的差值较小,肉眼很难判断,再加上人的视觉误差,很容易认为是高度大于直径。
活脐,是明式经典笔筒对木与自然的敬畏。
笔筒的活脐
新手对于老的笔筒很是不解,为什么底部会挖一个洞,笔不是掉出去了么?
其实,过去的笔筒底部都会开一个洞口,里面装一个活脐,可以拿出来,可以有效防止因木材时热胀冷缩引发的开裂。只不过由于时间久远,很多笔筒的“脐”都遗失了,便只留下了一个洞口。
不带活脐的笔筒底部
活脐,是保证笔筒经三四百年流传而没有丝毫开裂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也是经典笔筒的共有特征。
素面,是明式经典笔筒造型优越感的自信来源。
尤其是黄花梨笔筒,几乎全部以素工的面貌呈现,至多题刻诗词于其上,绝少能看到带雕工的,黄花梨的纹理足够撑起一件笔筒的颜值。
黄花梨笔筒
素工黄花梨笔筒圆形,直壁,光素无雕工,以特有的自然纹理取胜,木纹精妙,行云流水,整体造型端庄规整,简约雅致,展现黄花梨瑰丽气质,又饱含文雅书卷气。久经摩玩承传,会使笔筒表面生成自然包浆,苍润坚凝,历史气息浓郁。
黄花梨笔筒
黄花梨的山水纹与中国水墨山水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这也是明代文人将其置于案头的原动力,能够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是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在素面的笔筒中,还有带收腰与不带收腰之分。带收腰的笔筒外观曲线中部微微下凹,极具美感;不带收腰的直线收底,上舒下敛。
有收腰,线条中部微凹
无收腰,线条上舒下敛
鬼脸及山水,是明式经典笔筒对木材纹理追求的最佳体现。
黄花梨山水纹笔筒
鬼脸就是树疖子,从主干上分出去的分权处,把枝杈砍掉,在主干上会看见一圈一圈的疖痕,小巧别致,造型可爱。
黄花梨笔筒天然鬼脸纹
山水纹及鬼脸纹均是黄花梨木材最为经典最为突出的纹理,展现在笔筒上自然成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明代笔筒除了雕饰方面的区别,还有形态方面的变化,有圆筒形、梅花形、葵花形、不规则等等不同的形态,同时也有百宝嵌工艺的运用,木作技法及审美意趣不逊色于家具,可谓“小器大作”。
黄花梨葵形笔筒
黄花梨雕螭龙玉兰笔筒
黄花梨嵌百宝“岁寒三友图”笔筒
除了紫檀、黄花梨等硬木笔筒,竹质笔筒也很受欢迎。
竹节生长本就自然呈圆筒状,可谓是“先天笔筒圣体”。竹子天然纹理上下顺直流畅,美观稍逊色于黄花梨,因此竹节笔筒多施以雕工,素工罕见。
竹刻笔筒
竹雕笔筒制作工艺纷呈,有镂雕、浮雕、阴刻、圆雕等诸多技法。题材亦是多样,有梅兰竹菊等植物类,有竹林七贤、松下高士等人物类,有名言诗话等书法类,有雅集图、八骏图、赤壁图等文人画类等等,类别繁多。
留青竹雕行舟图笔筒
竹雕竹林七贤图刻乾隆题诗笔筒
竹雕牧牛图笔筒
文竹镂空嵌玉方笔筒
可以说,笔筒雕刻的各种花样,都能在竹雕笔筒上找到。
笔筒之外还有笔海,功能形制、工艺材料均与笔筒大同小异,只是大小不同。直径20厘米以下的为笔筒,达到20厘米的称笔海。
与一般大小的笔筒相比,笔海本身就显得更“阔气”,便不宜再繁雕,适合素工或雕树瘤形,有一种古拙质朴、有容乃大的气质。
紫檀素工笔海
黄花梨雕树瘤笔海
笔筒虽小,然蕴含的艺术意味尤为深厚,设于桌案,与之相伴,与之为友,方可修生养性,形塑品味。
可以说,一件上好的笔筒,不仅是案头使用的器具,更是一件艺术品,可权当摆件,实现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双赢。
清早期 黄花梨树瘤笔筒 研习社藏
清中期 紫檀木雕玉兰花花口笔筒 研习社藏
清代 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红木口底)研习社藏
来源:生活局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