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受害人,也参与犯罪!你可能已经沦陷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4:31 1

摘要:电信网络诈骗,套路不断翻新。最近,有受害人被诈骗分子蛊惑,原以为按照“指导老师”的指导操作就可以收到“扶贫款”,没想到钱没收到,个人的身份信息泄露,还损失了一大笔。到底是怎样的诈骗套路?广大公众该如何预防?对此,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法治直播间》采访到了鄂尔多斯市

打着“扶贫款”幌子

“做慈善”“走流水”为由

让你提供银行卡和身份证

还让你帮忙取现

在不知不觉中

你就参与了犯罪

同时还遭受财产损失

电信网络诈骗,套路不断翻新。最近,有受害人被诈骗分子蛊惑,原以为按照“指导老师”的指导操作就可以收到“扶贫款”,没想到钱没收到,个人的身份信息泄露,还损失了一大笔。到底是怎样的诈骗套路?广大公众该如何预防?对此,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法治直播间》采访到了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东胜分局刑侦大队民警魏巍

典型案例:

最近,鄂尔多斯市居民王阿姨通过刷视频下载了一款名为“洽谈”的App,之后通过App进群,对接上了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称按照他们的流程进行操作,就可以收到95万元“扶贫款”。王阿姨看到群内已经有人领到,便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及银行卡信息。

几天后,王阿姨卡里收到对方转来的3万元,按对方要求取出现金后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对方谎称这笔钱是转给“得重病和生活困难的人”,像这种爱心捐赠的次数越多,扶贫款下发的就越快。

就这样,王阿姨先后按着对方编造的“办事宴”“借钱还钱”等谎言,向银行柜员隐瞒真实原因,多次帮助诈骗分子取现并转存涉诈资金。最终,不仅没等到“扶贫款”,还联系不到对方,自己的银行卡也被冻结。

警惕!新型骗局典型套路:

1、虚假广告,冒充客服

2、洗脑引导,骗取信任

诈骗分子安排“托儿”在群聊里发布成功申领扶贫金的文字或截图,还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精准诱导,以此提高受害人信任度。

3、收到转账,完成洗钱

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逐利的心理,先将涉诈资金转入受害人账户,再以“爱心捐赠”“刷流水”等名义让其将资金转至指定账户或前往银行柜台取现转存。

还有这些 “扶贫款” 诈骗话术!

任何时候都不要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账号!不要参与来历不明的资金流转!不要因自己的一时贪欲,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你学到了吗?

记者:王莎、张敏

审核主任:常俊青

来源:奔腾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