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的图书成了那个样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4:50 1

摘要:或许专业性书籍不受欢迎,亦或许名著已经一版再版,人们喜欢的也就那几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恢复了高考,人们对专业书籍有着迫切的需求,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无线电修理,都有大量的专业图书上市,还出版过金盾丛书,里面有很多农业生产知识。后来这样的图书销售不动了,因为

现在的图书大多鱼龙混杂,而且很多都是迎合某些人的需求,甚至很多都有科普性质,却不具备太多专业性。为何现在的图书成了那个样子?

或许专业性书籍不受欢迎,亦或许名著已经一版再版,人们喜欢的也就那几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恢复了高考,人们对专业书籍有着迫切的需求,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无线电修理,都有大量的专业图书上市,还出版过金盾丛书,里面有很多农业生产知识。后来这样的图书销售不动了,因为市场经济已经来临,很多人专注于下海经商,就没有心思去读农业生产的书了,也没有心思读其他专业类的图书。于是一些迎合人们心理的书上市了,有《小故事大道理》《如何发家致富》《说话也有技巧》等等,甚至《厚黑学》《鬼谷子》之类的书也上市了,至于《黄帝内经》,《易经》等书籍,更是一版再版。四大名著已经出版了无数次,每一次出版都是圈钱的,主要还是赚中小学生的钱。因为中小学生考试的时候会考到四大名著中的知识点,考试迫使他们买来阅读。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教辅资料上市了,只是为了应对学生功利化的需求,因为家长舍得给学生买学习资料,却舍不得给学生买名著阅读。当书店的主要位置被教辅资料占据的时候,文学作品、哲学作品、社会学作品、经济学作品等就会退居次要位置,甚至逐渐消失。从市场销量来看,还是教辅资料销售比较好,而文学作品、哲学作品等销售并不好,甚至长期在受到冷落,卖不出去。书店经营并不是贩卖知识,而是贩卖书本,通过这种贩卖赚钱。就好像电影院贩卖电影一样,贩卖的是电影这种商品,而不是有意传播电影艺术。

书店要讲究效益,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就要推出人们购买比较多的书,哪怕这些书都换成教辅资料,也仍然要一如既往地卖出去,不可能换成专业类的图书。毕竟需求专业类图书的人并不多,总是需求教辅资料的学生占大多数。也就是说,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很多人已经不读书了,而学生读书只是阅读教辅资料,刷题,以求获得高分数。倘若学生也读几本名著,那么这几本名著一定是教学大纲要求阅读的,而且考试一定会考到。倘若考试不考,那么学生就不会阅读名著了。仅有的几本名著完全受到了权力系统的选择,因为这些名著知识进入了课本,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内容和知识架构,会分析名著内部的人物形象、情节、艺术特色等。至于走向社会的成年人,阅读范围是有限的,基本上会阅读一些比较俗的书籍。书商会迎合普通人的阅读,推出很多俗的书籍,《一开口就让人喜欢你》《儿童趣味百科全书》《思维风暴》《超级记忆术》《万事不求人》《艾灸养生》《精确表达》《高情商聊天术》《人生三书》《底层逻辑》《正能量》《情绪控制》《自控力》《历史不忍细看》等等,大多都是一些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的著作,有着科普的性质,甚至很多都是随笔组成的,却并没有太多专业化的知识。

当出版为社会层面的人服务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味迎合读者需要的现象,而且出版的书籍大多比较俗,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即便如此,也没有实现科普的目的,看似科学普及,其实充斥了大量的迷信思想。不管是《黄帝内经》,还是王阳明心学,不管是自控力,还是所谓的正能量,都有一定的迷信思想,似乎迎合了人们迷信的需要,却往往忽略了科学的作用,也没有提到任何的民主思想。五四时期提倡科学和民主,过了一百多年,科学和民主仍然没有深入人心,只能算是一种悲哀。书籍出版比较自由,很多人都能出版自己的书,甚至一个是要饭的也能出书,却往往出现了书籍泛滥的情况。乱出书,不如不出书,因为胡乱出的书太多,会愚弄视听,甚至会形成愚民的效应。人们需要读书获得知识,需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不只是看着有趣,也不只是休闲式地翻一翻。图书成为那个样子,可能和权力系统的管控有关。在权力系统的管控下,图书的题材和内容只能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作者想要出书,就要知道主流意识形态倡导什么,知道权力系统允许写什么,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写书,出版之后并不一定能引起巨大的市场反应。

出版是受资本控制的,资本会知道权力系统的管控范围,会用这种范围来约束写书的人,让写书的人老老实实写书,不要写带有锋芒的书籍,或者说在书籍中不要凸显思想的锋芒。哪怕在书中体现了迷信思想,也可以照样出版,甚至能够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怎么说都是一种可笑的举动,但偏偏这样的举动能够引发市场效益,能够一轮一轮地收割财富。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黄帝内经》、《易经》,以及王阳明的心学,都能一轮一轮地收割财富。与之相关的书籍作为衍生品不断出现,有各种解读,有各种发挥,最终堂而皇之地上市销售。很多大学教授也耐不住寂寞,要解读古代经典,写成书出版,还要在电视上搞讲座,用多种形式圈钱,却往往以讹传讹,甚至不是中文专业的教授要解读中文古典作品,不是历史系的教授要解读古典历史作品,解读文学作品。怎么说都有一些不着边际,却总是以专业学者自居,甚至越做越强,成了圈钱的明星大咖。

在资本的运作下,出版异常繁荣,不但有纸质书籍出版,而且有电子书出版。人们要想买到一本书,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只需要在网上书店购买就可以,倘若觉得纸质书占地方,楼房的空间比较小,盛不下太多的图书,就可以购买电子书,不占任何空间。有了如此便捷的购买和阅读环境,人们却大多不读书了。因为人们已经被资本支配,完全出卖劳动力,哪里有时间去读书呢?有时间他们还要刷短视频,其实也是没资本支配,有了网瘾,自己还不知道。倘若他们想读书了,就会发现市面上的图书成了那个样子,只能硬着头皮选,而真正想阅读的专业类图书却没有了,只能到图书馆去借。或许权力系统应该放松管制,就像放松资本投入的管制一样,创设良好的出版环境,让专业类图书出版,也让说真话的图书出版。不至于弄得图书像那个样子,最终弄得人们失去了阅读兴趣,即便有人阅读也仍然会跑偏,甚至会迷信,而不会读到真知灼见。

来源:铁剑帮帮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