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前,罗某开了家宠物店,主营宠物狗、宠物用品销售和宠物寄养等业务。因生意火热,寄养宠物狗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高峰时有30只左右同时在店。
一下把秦绪刚拉回了那个“蹲点”的深夜
……
“汪汪作响”的房子
三年前,罗某开了家宠物店,主营宠物狗、宠物用品销售和宠物寄养等业务。因生意火热,寄养宠物狗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高峰时有30只左右同时在店。
“毛孩子们”在宠物店热闹非凡,却开启了楼上住户陈某一家的“苦日子”。
“一到深夜狗就叫个不停,根本睡不着!”噪音让陈某一家苦不堪言,他多次通过物业与罗某沟通,罗某也采取了贴隔音棉、封窗等措施来减少犬吠影响,但仍未能实质降低噪音。
两年间,陈某向物业、居委会、市场监管部门等多方投诉,但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双方矛盾越积越深,无奈之下,陈某于2024年9月向禅城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罗某承担侵权责任,将犬只搬离商铺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蹲不到”的噪音
“陈某和罗某作为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双方矛盾堆积多年,如果解决不好,会进一步激化,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调解让双方彻底解开‘心结’。案件的核心在于犬吠是否构成噪音,是否影响陈某一家的生活,去到现场或许可以找到‘突破口’。”承办法官秦绪刚收到诉状后,明确了解纷思路,决定去现场一探究竟。
2024年12月一天的中午,秦绪刚团队首先去到宠物店查看情况,店内为三层复式结构,一层主要经营宠物狗和宠物用品售卖,二三层为宠物寄养房间。但由于陈某密集投诉,宠物店已迫于压力停止了宠物寄养业务,当天约有20只待售宠物狗在店。
法官在宠物店查明情况
随后,秦绪刚一行又到陈某家中,但却并没有听到犬吠声。“法官,白天确实不明显,但一到深夜就此起彼伏,我们一家都难以入睡。”
事实到底如何?犬吠声又是否构成噪音?秦绪刚决定挑个晚上再来一次。
几天后的晚上10点,秦绪刚带罗某、陈某的代理律师一同来到陈某家中“蹲点”。但一直等到当天12点,仍未听到犬吠声,难道是一场“乌龙”事件?可宠物店确实有不少狗只……
秦绪刚灵光一闪,不如做个实验!
几分钟后,罗某和陈某的代理律师一起到了宠物店内,通过喊话以及播放犬吠声的方式开始了一场模拟实验。果然,在陈某的卧室,众人能清晰地听到宠物店传来的声音。
“对症开方”消噪音
噪音的源头找到了,该如何“对症开方”?
经过现场仔细勘查,秦绪刚发现,陈某家并非位于宠物店的正上方,两户物业之间共享部分墙体,噪音主要是通过楼板和墙体传播。找准了“症结”,秦绪刚当场开出“药方”:建议宠物店将玻璃窗更换为双层隔音玻璃窗;将装宠物狗的笼子尽量摆放在远离陈某住宅墙体的一边。
接着,秦绪刚采取“背对背”调解法向双方释法说理。他先是给罗某算了一笔“经济账”:“噪音问题一日不解决,宠物寄养服务也没办法继续,店里的生意会持续受到影响,不如及时一次性整改到位,尽快恢复正常经营。”听后,罗某点头表示愿意配合该方案整改。
然后他又给陈某算了一笔“人情账”:“大家都是邻居,互谅互让、和睦相处才是长宜之计,现在宠物店愿意整改,且再等他一个月,观察整改后噪音是否减少。”
法官开展调解工作
在秦绪刚的耐心分析下,双方最终同意了此方案。此时已是凌晨1时许,恰逢气温骤降,寒风呼啸,但一股暖流缓缓浸入当事人心头。
“宠物店还有噪音吗?这两家和解了吗?”一个月后,心里牵挂进展的秦绪刚再次敲开了陈某的家门,又查看了宠物店的改造和经营情况。
“噪音几乎没有了,偶尔有几声狗叫,但是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陈某对改造结果表示很满意。罗某也承诺会继续按照现状经营,同时在店内加装了带有收音功能的摄像头,如发现有狗叫会及时回来处理。
在秦绪刚的耐心沟通下,双方当场签署了和解协议,至此,近三年的矛盾画上句点。
春节前夕,陈某的一封手写感谢信悄然送至法院,字里行间的真挚谢意让法官团队倍感温暖:“我深切感受到您作为人民法官的专业素养、公正和司法温度......您们都是寒风中的光与暖,热与诚,使我们的路更加坚定走下去。”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声声“谢谢”的背后,承载着无数个温暖而深刻的调解故事,更是人民立场在司法领域的鲜活写照。
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做实实质解纷,禅城法院将调解贯穿审判工作全过程,打造村居调解在前、行业调解居中、诉前和解断后的“三联三段”前端治理体系,2024年,推动1.8万件纠纷在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率达45%。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