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皮鞋的,并不是另一双皮鞋!皮鞋,正在被时代抛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4:59 1

摘要:《繁华》中的这句台词,生动揭示了皮鞋曾经在世人心中的“高贵”地位,很多人宁愿饿几顿,也要攒钱买皮鞋。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皮鞋反而不被青睐了。

“宁可衣裳蹩脚,皮鞋无论如何要讲究。”

《繁华》中的这句台词,生动揭示了皮鞋曾经在世人心中的“高贵”地位,很多人宁愿饿几顿,也要攒钱买皮鞋。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皮鞋反而不被青睐了。

“根本不愁生意,每个月都能卖出数千双皮鞋,赚上百万不是难题。整天想的就是如何提高产量,确保上新速度不输给别人。”

这种情形发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无数中外合资鞋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华夏大地,主要产品就是皮鞋。

在普遍印象里,皮鞋是成熟稳重的成功人士的象征,凡是出席商务场所或高级会馆,若是脚上没有一双皮鞋,很容易被别人看不起。

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两三双皮鞋,在城市的街巷,随处可见身穿西装、脚踩皮鞋、手提皮包的男性。

但现在,皮鞋却逐渐被抛弃。数据显示,2022年鞋类产品产量为135.07亿双,皮鞋为36.06亿双,仅占26.7%。

曾在皮鞋专柜做销售工作的小静说:“这两年,皮鞋越来越不好卖,好几天卖不出一双都是常态。”

2017年,知名皮鞋企业红蜻蜓的营收达到32.45亿元,刷新了纪录。

但同年,“中国鞋王”、奥康国际董事长王振滔却悲观表示:“现在还有几个年轻人穿皮鞋?”

果不其然,攀至巅峰后,红蜻蜓的营收就走上了下坡路,直到2022年,首次出现亏损。尽管2023年扭亏为盈,但5195万元的盈利,不过是昔日一个月的业绩。

挣不到钱,红蜻蜓的加盟店也相继倒闭,从2019年的3849家,到2023年底的2513家,收缩幅度令人震惊。

早早意识到危机的王振滔,也没能抗住时代的洪水,奥康的营收同样持续下滑,2022年亏损额高达3.69亿元,直接被打上了“ST”的标签,即存在投资风险。

主打女士皮鞋的达芙妮也不容乐观。2012年,达芙妮曾拥有6881家线下零售店,现在却被迫退出线下零售模式。

富贵鸟更凄惨,早已退市破产,因为负债太多,就连创始人的股份都没人继承。与它命运类似的,还有一度引爆潮流的百丽。

企业的掌门人们都不善经营吗?显然不是。

如果仅是不善经营,自然有新的皮鞋品牌取而代之,但皮鞋是整个行业都在衰落。时代抛弃了它们,或者说,消费者抛弃了它们。

“我家的鞋柜里几乎都是运动鞋,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倒是放着两双皮鞋,以前买的,太贵,舍不得扔,就留着它们‘吃灰’了。”

从万人追捧到无人问津,皮鞋为什么沦落到这种地步?

“皮鞋的样式就那几款,每年的变化可能只是鞋面装饰物的不同,或者是鞋跟高低的不同,变化相当于没有。”

时代永远在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产品不能随之做出改变,几乎无法避免审美疲劳的出现。

但皮鞋,偏偏就“倔强”地坚持到现在:将上世纪电影里出现的皮鞋,与现在的皮鞋相比较,我们很难看出什么不一样。

不仅版型高度稳定,就连面料都非常有限,保守派们乐于吹捧这种坚持是文化传承,但更多人只会觉得无趣。

与皮鞋截然不同的是,运动鞋品牌争先恐后地进行创新,单单一个减震功能,AIRMAX推出全掌大气垫,ZOOM推出气囊,安踏推出氮科技等等。

造型各有特色,面料就更不必说,皮革、棉麻、化纤甚至塑料,都能被运动鞋收为己用,皮鞋有什么竞争力呢?

再有,皮鞋作为不需要长期奔波的“人上人”的象征,从一开始就拥有致命的缺陷:不舒服,压脚背、挤脚趾、磨脚踝、卡脚跟,处处都是毛病。

从前人们重视体面、重视集体风貌,所以即便不舒服,也愿意做出让步。

而如今不同,人们更强调取悦自己,社会更包容,审美更多元,便不愿掏钱买不痛快。

所以我们能看到,无论是小米的雷军,还是字节的张一鸣,很多时候穿着格子衫和运动鞋,就出现在各种正式场合,几乎不会有人提出质疑。

当然,“人均996”的“内卷”压力,也让年轻人懒得追求表面的风光靓丽,毕竟穿着皮鞋赶公交、挤地铁,怎么都没有运动鞋得劲。

如此一来,皮鞋的消费者纷纷涌入运动鞋等鞋子的怀抱,绝大多数人只有出席非常庄重的场合,例如婚礼、颁奖礼等,才会穿皮鞋,皮鞋自然就卖不出去。

面对时代的洪流,皮鞋企业们也并非没有尝试挣扎。譬如奥康,就努力改变皮鞋“不舒服”的弊病,推出了“微空调”“呼吸”“云朵”“万步”等系列产品。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奥康和漫威、精灵宝可梦搞IP联名,签MCN、搞直播,请偶像金秀贤代言。

2023年,奥康铆足劲“自救”,不仅请国内外的著名设计师打造了“运动皮鞋”,而且请陈伟霆当品牌代言人,花大力气搞了一场发布会。

但消费者并不买账,认为这款产品是不伦不类,即便赶上了天猫618购物节的利好,也只卖出了100多双,而这已经是旗舰店销量第二高的产品。

与奥康不愿彻底抛弃皮鞋不同,红蜻蜓表现得更为“open”,在勉强维持皮鞋业务的同时,把触手伸到了证券、广告、教育领域,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皮鞋行业的未来在哪里?就连昔日的“鞋王”们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皮鞋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吗?似乎也不大可能,毕竟某些正式场合仍然需要它们,某些靠外表的行业,例如演艺界,也离不开它们。

在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皮鞋的前景同样黯淡,一些品牌便选择走“小而美”的路线,打着“手工制作”“大师杰作”等旗号,把产品往奢侈品的方向上靠。

也许,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否适用于国内市场,需要时间来解答。

信源:

1、华商韬略《皮鞋,被时代抛弃》

2、澎湃新闻《皮鞋被时代抛弃了吗?为什么年轻人不再青睐穿皮鞋?》

3、山西晚报《皮鞋,为啥不受年轻人“待见”了?》

来源:史小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