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沉浸式培训日记|湾区见学行 智启新思维——郴州市2025年年轻干部湾区沉浸式培训心得摘编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5:11 1

摘要:从广州市城市规划中心的宏观蓝图,到“广交会”的开放活力;从佛山文化地标的深厚底蕴,到文旅融合的火爆场景……学员们步履不息、学习不停,在实地调研中感受湾区发展的创新基因,在互动体验中触摸产业升级的强劲脉搏。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蒋礼 综合整理

从广州市城市规划中心的宏观蓝图,到“广交会”的开放活力;从佛山文化地标的深厚底蕴,到文旅融合的火爆场景……学员们步履不息、学习不停,在实地调研中感受湾区发展的创新基因,在互动体验中触摸产业升级的强劲脉搏。

关注城市规划空间战略

陈月月:“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在集体参观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的过程中,领略到了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智慧与远见。前瞻规划,绘就城市发展蓝图。交通方面,构建起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地铁网络四通八达,与高铁、机场等交通枢纽紧密衔接;产业方面,科学布局不同功能区,明确各区域产业定位,形成了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融合,彰显城市独特魅力。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岭南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无论是传统的骑楼建筑街区,还是现代化建筑中融入的镬耳屋等文化符号,都让城市既有历史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生态优先,打造宜居城市典范。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建设了众多城市公园和生态绿道,构建起了城市生态网络。珠江两岸的生态治理与景观提升,让市民能够亲近自然,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工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何卫龙:广州的规划实践证明,城市发展需在战略布局、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智慧治理等方面协同发力。轴线生长的空间智慧。从越秀山“历史轴”到珠江新城“现代轴”,再到未来广州“科创轴”,三条轴线形成时空咬合的齿轮结构,让城市既能保持千年商都的空间基因,又能持续孵化新的功能载体。绣花功夫的文化再生。广州永庆坊微改造堪称教科书级案例,在保留麻石街巷与满洲窗元素的同时,嵌入粤剧艺术博物馆、钟书阁等文化容器,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政府搭建平台、专业机构策划内容、原住民参与经营”的运营机制,有力推动了“文化生产-消费-再生产”的良性循环。蓝绿交融的生态哲学。从险些被开发为CBD的“城市之肺”,到通过立法确立1100公顷生态保护区,再到融入海绵城市技术的雨洪调蓄系统,海珠湿地公园的进化史揭示了广州的生态治理智慧。

洞见文旅消费创新势能

胡思璇:体验广州的风土人情,在脚步丈量中感受当地文化发展的底蕴与现代创新的融合。科技赋能,打造虚实共生体验场景。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玻璃地板下藏着宋代青砖路,通过AR技术升级为“唐宋元宇宙街区”,可以扫码与虚拟历史人物互动;白云山景区投入500台智能导览眼镜,实现“语音交互+实时路线”规划,让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从2.1小时延长至3.5小时。文化活化,从静态展示到沉浸式叙事。将广绣、榄雕等非遗项目转化为“非遗大师工作坊+DIY体验课”模式,五一期间开展活动126场次。乘珠江夜游红船,感受传统粤剧和革命故事,在夜色中带动文化消费体验增长。服务优化,智慧化管理体系显神通。通过线上平台整合景区预约、交通接驳等15项功能,所有门票都能实现线上预约;各大热门景点、商区、交通地铁处实行志愿者“金哨子”机制,部署300名应急疏导员,通过智能手环监测人流密度,增强事故应急处突能力。

梁嘉颖:佛山通过创新消费场景等举措,实现了演艺活动对文旅消费的强力撬动。活动聚势焕发文旅市场人气。“五一”期间,佛山在禅城区和南海区分别落地银河左岸音乐节、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两大现象级活动,巨大人流也带来了超高的话题度和曝光量,全市累计接待游客量达482万人次,同比增长68%。服务护航提升消费体验能级。面对巨大人流,佛山落实一系列保障措施:开通免费接驳公交,优化地铁接驳路线;配备免费饮用水、喷雾降温设备、低价充电宝、非遗美食等;实施分级管控预案,全程护航,实现活动期间零安全事故。时空扩容点燃全域经济花火。不少商圈延长营业时间,地铁延长运营服务时间,助力文旅消费从“瞬时经济”升级为“全时经济”。禅城区推出了凭音乐节门票可享南风古灶免费游的活动;南海区推出“火星专列”有轨电车,串联起吃喝玩乐打卡点,实现“音乐+文旅”深度融合。

纵观产业体系跃升引擎

雷智友: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圆满收官,这场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国际贸易盛会,让本人对这座城市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以及营商环境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产业体系是广州经济的强劲引擎。产业体系多元且充满活力,形成了以“12218”现代化产业框架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传统的制造业到新兴的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各类产业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潜力。科技创新是广州发展的核心动能。全市研发经费已突破千亿元大关,是全国唯一实现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十年增长的一线城市。2024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1.35万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高价值发明专利7.2万件、增长17.1%。营商环境是广州开放的活力源泉。深入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推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整合兑现超过2000项涉企政策,推出130项“免申即享”事项。在137届广交会中,广州以其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参展,为全球企业搭建了贸易合作的广阔平台,生动展现了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的独特魅力与强大活力。

黄佳:在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旅游休闲产业是8个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一环。数字科技赋能文旅体验升级。通过“广州文广旅”智慧平台,发布全市文旅政务信息、旅游资讯,提供文旅电子政务、旅游咨询等服务,让游客“一机在手、信息全有”。会展经济带动文旅品牌传播。借鉴广交会“以展促旅”的成功经验,广州构建起“会展+文旅”联动发展模式。每年超过500场专业展会吸引的300万商务客群,通过“会后微旅行”产品转化为文旅消费主力。这种将城市大事件转化为文旅IP的运作方式,使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中连续8年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营商环境优化文旅创新活力。广州文旅产业“暖企行动”成效显著,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将民宿开办、演出审批等12类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0%。针对民宿业创新的“一照多址”政策,使精品民宿数量两年增长3倍。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