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药都的金字招牌还能挂多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4:51 1

摘要:当华佗故里的药圃里飘出腐烂的铜臭味,当千年古商埠的街巷中充斥着造假的粉尘,这座以“中华药都”自傲的皖北古城,正经历着1800年来最危险的时刻。从《中国药典》冠名的亳芍、亳菊,到电商平台9.9元包邮的“树叶茶包”;从“买全国、卖全国”的诚信美誉,到“药不到亳州不

当华佗故里的药圃里飘出腐烂的铜臭味,当千年古商埠的街巷中充斥着造假的粉尘,这座以“中华药都”自傲的皖北古城,正经历着1800年来最危险的时刻。从《中国药典》冠名的亳芍、亳菊,到电商平台9.9元包邮的“树叶茶包”;从“买全国、卖全国”的诚信美誉,到“药不到亳州不齐,造假必到亳州齐”的黑色幽默,亳州正在亲手将神医悬壶济世的银针,炼成刺向中医药文明的毒匕。

历史的镜鉴映照出荒诞的现实。明清鼎盛时期的亳州,30省药商建起三十余座会馆,山西药商在花戏楼雕刻《长坂坡》砖雕时,或许想不到四百年后,同一条里仁街上会出现用纸纤维伪造的藏红花、石灰粉冒充的珍珠粉。2023年亳州中药产业规模突破1450亿元,但药博会上“线上总浏览量过1200万次”的辉煌数据背后,是暗访镜头里药商们明目张胆的传授造假“经验”:他买正品也能交掉,买这个(掺假货)还能赚差价。当“三朝药都”的牌匾成为制假售假的遮羞布,这座城市的道德根基早已被硫磺熏得发黑。

监管的集体沉默比造假更令人心寒。2013年康美药业接管中药材市场时,亳州市政府曾誓言“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但十年后的今天,市场管理人员仍在为假药开具正规发票,监管部门接到投诉后竟建议“赔钱了事”。当“道德之乡”的官员们忙着在药博会上剪彩致辞,却对眼皮底下的造假产业链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的“积极作为”,恰是当代官场最精湛的行为艺术。

道德滑坡的瘟疫正在吞噬整个民族的健康肌体。从三聚氰胺奶粉到“纸板肉馅”,从学术造假到医疗腐败,亳州药市的乱象不过是社会道德溃败的缩影。那些在直播间叫卖“纯天然养生茶”的商家,与将工业明胶塞进胶囊的药企老板,共享着同一条扭曲的价值链:只要能赚钱,不用考虑别的。更可怕的是,这种“互害模式”已形成完整生态——药商用回扣腐蚀医生,医生用处方豢养药商,监管部门则用罚款完成利益分赃。当“十万药商”变成“十万奸商”,当“守正创新”沦为文件里的空话,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华佗故里的信誉,更是五千年中医药文明的魂魄。

站在涡河岸边眺望,花戏楼的飞檐斗拱依然精美,但砖雕上的赵云长枪已挑不起沉沦的世道人心。亳州官员们应当重温1948年淮海战役时的担当,而不是把“世界中医药之都”的蓝图变成招商引资的噱头。要重振药都雄风,既需要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区块链系统等技术手段,更需要来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整风运动——让每个造假的药商都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让每个失职的官员都摘下乌纱帽,让每包中药材都经得起200倍显微镜的检验。否则,当《中国药典》删除所有冠以“亳”字的中药材时,这座城市的耻辱柱上将永远刻着:这里曾是华夏药魂的葬身之地。(完)

来源:健康小道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