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庄村,这座位于青浦区练塘镇南端的美丽乡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村域面积虽仅有3.16平方公里,却承载着608户村民的幸福生活,拥有1513人的温暖大家庭。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东庄村屡获殊荣,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
东庄村,这座位于青浦区练塘镇南端的美丽乡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村域面积虽仅有3.16平方公里,却承载着608户村民的幸福生活,拥有1513人的温暖大家庭。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东庄村屡获殊荣,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如今,东庄村正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引领,全力提升乡村品质,续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在这场乡村发展的变革中,东庄村的统战成员们,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星河,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统战+产业振兴”
激发乡村共富新活力
在东庄村的田野间,九三学社社员苏慧敏正以创新思维探索产业振兴之路。她敏锐地捕捉到林下绿色生态的独特优势,大胆开拓“工厂化活体菌菇+原生态林下菌菇”特色产业新模式。从菌菇的种植培育,到精心加工包装,再到直供餐桌的配送服务,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渐成型。这不仅确保了农产品的品质与新鲜度,更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自项目启动以来,东庄村累计接待游客约8万人次,累计营业额突破600万元。游客们在品尝美味菌菇的同时,也感受到东庄村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与此同时,民革党员丁晓欢在上海优禾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精心打造的“稻鳖”共生项目也在火热进行中。稻田里,鳖在水中自由穿梭,它们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而水稻的生长又为鳖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这种共生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融合。此外,合作社推出的“亲子打稻节”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前来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在稻田里奔跑嬉戏,亲手收割稻谷,感受丰收的喜悦,而合作社也因此增收约60万元。
通过统战成员的引领与示范,东庄村的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推动了乡村共同富裕。
聚焦“统战+人才振兴”
打造乡村发展新引擎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为此,东庄村积极引入乡村文创“厨见”品牌,以乡村幸福合伙人为热点,吸引了一批怀揣梦想的青年合伙人常住东庄。这些年轻人带着创意与活力,扎根乡村,开展乡村版画创作、乡村电商运营、乡村咖啡馆经营等项目。他们用画笔描绘乡村的美丽风景,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农村生活片段,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乡村的质朴与美好,吸引了更多城市人关注乡村、回乡创业。这些青年合伙人的到来,不仅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实现了农村人才的“自我造血”。据统计,通过人才振兴相关项目的开展,累计创造营业额近500万元,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统战成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人才的汇聚与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的进程。
聚焦“统战+文化振兴”
构建精神文明新高地
在东庄村的文化舞台上,民革党员高琳琳正以艺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她开办的戏曲班招收村民为学员,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在这里学习戏曲表演。高琳琳亲自授课,从唱腔到身段,从手势到眼神,她耐心细致地教导每一位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员们的表演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戏曲班也逐渐在周边地区声名远扬。如今,恋棠春戏曲班已形成了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周边近十个村的村民也都纷纷慕名而来,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戏曲班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通过戏曲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东庄村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统战成员在文化振兴工作中发挥了引领与推动作用,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培养文化人才等方式,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与内涵。
东庄村的统战成员们,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各方资源,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强大的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东庄村的乡村品质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东庄村将继续发挥统战力量,汇聚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而努力奋斗,让这座美丽的村庄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沈千慧
责任编辑:郭苗苗(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来源:绿色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