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上午,在全国公安机关第16个“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来临之际,陇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陇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姚正刚出席发布会并通报陇南公安紧紧围绕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聚焦打击主业、加强协同联动、深入开展专
5月14日上午,在全国公安机关第16个“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来临之际,陇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陇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姚正刚出席发布会并通报陇南公安紧紧围绕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聚焦打击主业、加强协同联动、深入开展专项行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陇南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相关负责同志现场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
陇南市委宣传部媒体管理与新闻发布科副科长 石芳燕
发布人
陇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姚正刚
陇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 夏柏忠
陇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级高级警长 蔡丽琼
姚正刚: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陇南公安工作的关心关注。在全国第16个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来临之际,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专题通报2024年以来陇南公安经侦部门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工作成效。
2024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厅经侦总队的大力指导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维护安全稳定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紧盯工作短板弱项,坚持“专项打击常态化、常态打击专项化”,严厉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2024年全市公安经侦部门共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线索84起,立案53起,破案42起,协助清收不良资产2.92亿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向省厅经侦总队投稿情报信息、案侦快讯、工作动态92篇,均被采用,宣传推介工作位居全省第一,市局经侦支队侦办的一起职务侵占案被省公安厅列为督办案件。2025年1-4月,全市公安经侦部门共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1起,立案15起,破案23起(含积案),协助清收不良资产2702.41万元。
一、严打金融犯罪,护航金融安全稳定。化解金融风险协助清收不良贷款关乎金融健康发展和诚信社会体系建设,为此,全市公安经侦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省市清收专班和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公安主力军作用,强化警银协作,多措并举,对涉金融领域犯罪案件快立、快侦、快破,始终将追赃挽损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摆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2024年全市共受理涉金融领域犯罪案件线索10起,立案7起,破案11起(含积案),移送起诉案件15起,挽回经济损失555.7万元,协助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2.92亿元。2025年1-4月,全市共受理涉金融领域犯罪案件线索2起,立案2起,破案14起(含积案),移送起诉12起(含积案),协助清收不良资产2702.41万元。
二、严打涉税犯罪,护航税收征管良好秩序。全市公安经侦部门始终高度重视打击涉税犯罪专项工作,从维护稳定、服务发展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与税务部门密切协作,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不断提升联合打击能力,持续对虚开骗税等突出涉税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态势,全力维护税收秩序,守好国家钱袋子。2024年全市共受理涉税案件线索9起,立案7起,破案9起(含积案),挽回经济损失579.2万元。2025年1-4月,全市共立案2起,破案1起,移送起诉1起。
三、严打涉企、涉民生、涉众型犯罪,护航经济健康发展。全市公安经侦部门主动作为,强力攻坚,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盯紧四项目标,严厉打击涉企、涉民生和涉众型犯罪活动,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深化警企协作,2024年,全市共受理涉企、涉民生、涉众型案件线索51起,立案32起,破案32起,挽回经济损失3037.07万元。2025年1-4月,全市共受理涉企、涉民生、涉众型案件线索10起,立案10起,破案7起,移送起诉5起。
四、以化解风险为重点,提升经侦服务水平。一是联席会议机制实体化运行。全市公安经侦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工作会议精神,依托全市打击经济犯罪联席会议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分析研判全市金融领域不良资产处置清收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当前重点工作。二是风险防控从严从紧。全市公安经侦部门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推动并配合属地政府和相关主(监)管部门分类妥善处置经济金融领域涉稳风险案事件。 三是狠抓营商环境优化。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全市公安经侦部门按照《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陇剑”系列行动为依托,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等经济犯罪。
此外,全市公安经侦部门不断完善经侦工作机制建设。对内,不断完善市县区一体化合成作战工作机制,加强与其他警种部门的协作配合和各警种资源数据的深度融合应用,提高经侦工作绩效。对外,深化与检、法机关的联系会商,与市场监管、税务、银监等23个部门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内外协作更加顺畅;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把执法质量置于首位,坚持案件归口管理、集体议案、主办侦查员制度,重大案件邀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坚持执法问题常态化整治,公正规范文明执法的能力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强化经侦队伍专业化建设。扎实开展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深化全警实战大练兵,有效提升了民警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锻造了忠诚为民务实清廉的经侦队伍。
各位记者朋友,陇南公安经侦工作情况就简要介绍到此。希望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陇南公安,多为陇南公安工作鼓劲加油、献计出力。借此,也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打击防范经济犯罪,欢迎为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积极检举揭发经济犯罪。
记者问答
Q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请问当前我市经济犯罪呈现出了哪些规律和特点?对此,公安机关有哪些应对措施?
夏柏忠:首先,感谢您对陇南公安经侦工作的关注和关心。
就我市而言,经济犯罪发案明显增长,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化趋势加剧。现在很多犯罪通过互联网非接触实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销售犯罪工具、教授犯罪方法,使犯罪的传播速度极快,犯罪“门槛”不断降低。二是职业化特征明显。以前的经济犯罪大多是单一的个人实施,而现在很多案件背后都有职业化团队支撑,有一批懂法律、懂财会的专业人员参与,其背后形成了一条分工明确的黑灰产业链。三是复合化形态突出。以前,经济犯罪与其他犯罪、行政违法的界限很明显,现在往往是多种违法犯罪相互交织,形成一种综合型、复合型犯罪形态,使得案件在定性和侦办方面难度加大。四是地域化界限淡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财物的流动更加便捷、频繁,使得犯罪的地域化界限逐渐模糊,涉及外省市乃至涉外案件不断增多。
面对这些新特点和新规律,全市公安机关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牢牢把握动态化信息化环境条件,转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党委工作安排,把所有与经济活动有关、以获取不法利益为目的、侵犯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都纳入经济犯罪的范畴,在这个大概念之下认识和把握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其次,把握经济犯罪的规律特点,优化工作机制。以陇南市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联席会议制度为牵引,全力解决前端管理缺位和制度缺失问题,从制度、机制、源头上筑牢防线。第三,坚持以数据化实战为核心,提升侦查打击能力。我们坚持向信息化要警力,进一步加强数据采集和实战应用,积极推进“云端”打击主战模式,在集群战役、数据协同上卯足干劲,提升经侦打击能力新的增长点。最后,坚持靶向发力,突出重点整治。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始终保持对多发性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
Q
陇南融媒记者
近年来,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严重危害群众财产安全,请问公安机关对此类犯罪有什么防范建议?
蔡丽琼:感谢您对陇南公安经侦工作的关注。
近年来,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分子不断变换花样,以各种明目诱骗公众上当,欺骗性越来越强。广大群众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警惕利用高科技产品、公益慈善、创业创新、扶贫养老等噱头的经济犯罪活动。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如果其经营的项目并不创造任何财富,却许诺能够支付高息,或只要交钱入会、发展人员就能获取“回报”的,务必保持高度警惕。防范非法集资、传销等经济犯罪,首先要警惕无论何种形式、名头多大,只要要求缴费入会,通过发展会员聚敛财富,并通过拉人头式发展下线,按照层级进行提成或者复式计酬的这种行为要坚决远离;其次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所谓的熟人比如朋友、亲戚、同学推荐介绍投资轻松挣大钱的网上投资项目一定要谨慎考虑,不要觉得抹不开面子而掉入陷阱,最根本的还是要克服贪欲,不要幻想“一夜暴富”。如果抱着侥幸心理参与其中,最终将会落得血本无归、倾家荡产,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害人害己。
广大群众在受到这些犯罪行为侵害后,请直接到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经侦部门报案,接受报案后,公安机关会认真受理群众报案、举报。
来源:爱思考的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