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化龙后裔马进城于光绪二年被押往北京,受宫刑后流放汴梁,最终客死异乡,年仅25岁。其弟马进西同样难逃厄运,光绪五年,清廷下令将年满十二岁的马进西押解进京,执行宫刑。消息传至张家川,哲赫忍耶教众在悲痛中酝酿营救计划。
马化龙后裔马进城于光绪二年被押往北京,受宫刑后流放汴梁,最终客死异乡,年仅25岁。其弟马进西同样难逃厄运,光绪五年,清廷下令将年满十二岁的马进西押解进京,执行宫刑。消息传至张家川,哲赫忍耶教众在悲痛中酝酿营救计划。
以马元章为首的营救团队,联合张家川回军领袖李得仓,制定周密计划。哲派成员老何爷、杨云鸿等人伪装成商旅,尾随囚车穿越陕晋交界。在山西洪洞县张毛峡石,他们趁解差不备,杀死押送官兵,砸毁囚车,救出马进西。为躲避追捕,营救者昼伏夜行,穿越太行山,辗转河南亳州、扬州、杭州等地。杭州商人陶茂春冒险将马进西藏匿家中,后来又转移至山东济南,最终经西安潜回甘肃张家川,在李得仓庇护下隐姓埋名。
李得仓是清末甘陕回变中的复杂人物,他早年组建"南八营"回军,采用灵活战术多次击败清军,并与太平军、捻军联合作战。同治八年因粮荒严重,选择率部归顺左宗棠,但刻意隐瞒了哲派身份,随后清廷授予其四品武官衔。
李得仓利用清廷官职暗中维系哲教网络:秘密收留马化龙遗孀与后裔,庇护哲派领袖马元章,使张家川成为哲派复兴基地。在清廷眼中,他是归顺的"武翼都尉",在教内则被视为保存实力的"卧尔兹"(忍耐智慧)践行者。其投降客观上为当地回民争取了生存空间,并通过发展商贸促进了张家川社会稳定。
1900年庚子事变,慈禧西逃至西安。马元章趁机联络甘军领袖马安良,以李得仓名义上书求赦,称“赦一人可安万民,杀一人万民不安”。慈禧迫于时局动荡,下旨赦免马进西。
获赦后,马进西在李得仓支持下,于张家川南川修建道堂,成为哲教灵州系统的领袖。然而,教派内部因继承权问题产生裂痕:马元章主张自身为合法继承人,而马进西则以马化龙嫡孙身份自居。双方围绕“传教凭证”展开争夺,甚至将马进城遗体分葬南北川,各自修建拱北。双方争执不下,最终马进西在张家川建立“南川门宦”,马元章则创立“北山门宦”,哲赫忍耶自此分裂为沙沟、板桥两派。
民国初年,马进西迁居宁夏金积堡板桥,重建道堂,继续传播哲赫忍耶教义。他生平酷爱中医,开设药铺为贫民免费诊疗。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记载,其药铺“施药济贫,活人无数”,成为当地传奇。1940年,马进西归真,教内尊称“板桥二太爷”,其家族后裔至今仍为宁夏回族重要宗教领袖。
来源:史韵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