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化工巨头Braskem庆祝其开创性的生物基聚乙烯品牌“I’m green™”推出15周年,并宣布将其位于巴西帕拉伊巴州Triunfo的生物乙烯工厂产能由26万吨提升至27.5万吨。
近日,化工巨头Braskem庆祝其开创性的生物基聚乙烯品牌“I’m green™”推出15周年,并宣布将其位于巴西帕拉伊巴州Triunfo的生物乙烯工厂产能由26万吨提升至27.5万吨。
生物乙烯是一种由可再生资源,如农作物秸秆、甘蔗渣、木质纤维素等,通过发酵和化学转化制成的乙烯,是制造生物基聚乙烯(Bio-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Bio-EVA)、生物基聚酯纤维、生物燃料等产品的关键单体,最终用于生产包装、汽车零部件、消费品等领域的塑料制品。
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之一,生物基乙烯成为化工企业在低碳可持续的大趋势下追逐的热点,包括Braskem、巴斯夫、New Energy Blue均有布局。
其中,Braskem是全球第六大石化公司,也是北美最大的 PP 生产商和首个规模化生物基PE的生产商,利用甘蔗发酵生产乙醇,再利用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技术生产乙烯,以及合成聚乙烯。 自2010年Braskem生物基PE投产以来,已生产了超过120万吨生物基PE,2023年Braskem投资8700万美元扩建巴西的生物基乙烯工厂,将整体产能从20万吨/年增加到 26万吨/年。同年内,Braskem公司和泰国石化巨头SCG化学(泰国暹罗化工集团)签署一项合资公司协议,共同创建合资公司Braskem Siam,该合资公司的将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生物基乙醇,继而生产生物基乙烯和生物基聚乙烯(PE)。
而在生物基乙烯应用方面,陶氏化学、三菱化学已推出很多产品。比如陶氏化学推出了全球首款生物基聚烯烃弹性体(POE)产品ENGAGE™ REN系列,后来还推出生物基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产品NORDEL™ REN等。
在国内,中石化在这一领域最为突出。2024年9月20日,中国石化首次打通中原石化生物基聚烯烃产品销售流程,成功实现国内首款生物基聚烯烃产品的破冰销售。中原石化生物基聚烯烃项目于2023年10月份启动,2024年9月初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首批产量达2500吨,成为国内首款生物基聚烯烃产品。
由于中国对乙烯新项目有实施80万吨规模的准入门槛,并要求符合一体化、节能减排及国家化工产业规划方向,而对生物质发展则持积极鼓励态度,因此一些缺乏大炼油资源的企业也在布局。比如,安徽丰原等。2024年,安徽丰原集团通过收购农民的秸秆生产混合糖,再以秸秆混合糖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并通过脱氢制备生物基乙烯。
生物基乙烯的合成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生物发酵、热化学转化、酶催化及微生物合成四大类,中石化是生物质轻油裂解制烯烃;三井化学也是通过从芬兰炼油商Neste购买生物基石脑油生产乙烯、丙烯、苯、聚丙烯、聚乙烯和苯酚等生物基石化产品;巴斯夫有乙醇脱水制乙烯技术。
乙醇脱水是主要路线,对应的生物乙醇的价格决定了生物基乙烯的成本。国内生物基乙烯想要具有竞争力,那必须采用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生产乙醇,且初步估生物乙醇售价降到4000元/吨甚至更低。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