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回忆苏醒了?公园里的151路“记忆车站”,藏着老杭州的那些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6:42 1

摘要:1961年4月26日,杭州市区1路车(151路车的前身)改为无轨电车正式投入运营,这条从城站至拱宸桥的线路,也成了杭州第一条无轨电车线。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徐晗翎

64岁,是绝大多数人从工作岗位退休后,享受天伦的年纪。

同样的年纪,151路公交车依旧带着它的两根“辫子”,穿梭在车水马龙中。

1961年4月26日,杭州市区1路车(151路车的前身)改为无轨电车正式投入运营,这条从城站至拱宸桥的线路,也成了杭州第一条无轨电车线。

1961年杭州第一条无轨电车落成通车典礼 资料图

1977年末,1路改为51路。1988年,51路正式更名为151路。

武林门、湖滨、半道红、官巷口……151路往来的12.5公里,串起了杭州最老牌的商业区,也联通了市中心和拱宸桥地区。

64年的风风雨雨,151路公交车,不仅是杭州独特的风景线,更是老底子杭州人鲜活的记忆。

如今,这份记忆可以在拱宸桥边寻觅——在新昌路的一个口袋公园内,就矗立着一座“151路记忆车站”。

151路记忆车站 盛锐/摄

5月14日上午,接到爆料后,记者赶去了新昌路。

“151路记忆车站”位于新昌路中段,距离金华路或者丽水路都很远。

墙体上挂满了黑白的老照片,以及沿途各个站点的老式站牌。

151路记忆车站 盛锐/摄

方方正正的“车头”,淡蓝色和白色的“车身”,还有通道车连接绞盘装饰,一瞬间有了穿越回20世纪80年代的感觉,仿佛“151路开往城站广场……”的广播就在耳畔。

“我两个家,在151路的两头。”散步路过的裘阿姨满满都是回忆。

1985年因为清泰立交的施工,裘阿姨一家从城站附近搬到了拱宸桥畔。之后的近20年间,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赶151路,成了她的日常。

“早点起来有座,再晚一点就要人挤人了。”裘阿姨告诉记者,当时大部分乘坐151路的,都是住在拱宸桥、半道红附近,然后到城站、武林门附近上班的:“下班坐151的人就更多了,一上车就是满的,要过了半道红才慢慢空起来。”

随时可能出现掉落的两个“辫子”,也成了裘阿姨最深刻的记忆,“最怕辫子掉,司机就得爬上去再挂上,上班可就得迟到了。过去151路经由新昌路转入丽水路,再开往市区方向,上了丽水路,就沿着运河开了。”

151路记忆车站 盛锐/摄

运河上“突…突…突”的运沙船,也成了市民方先生对151路最深的印象。

“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家在拱宸桥,我家住在天水桥。”方先生说,每到周末一家人都会乘坐当时还是51路的电车,去看爷爷奶奶,“我喜欢坐在公交车的窗边,看着运沙船慢慢前行。不过那个时候的运河水没有现在这么清。”有时候,方先生姑妈、三伯一家,也会从途中上车,如果在同一辆车上相遇,又会多一路欢声笑语。

方先生记得,151路的终点站拱宸桥站附近,那时还有一家电影院,“我很小的时候,小伯伯谈恋爱喜欢带着我一起去看电影。他们被周边的人认出,围着起哄,我就跟着瞎开心。”对于方先生来说,151路就是承载他幸福童年的具象载体。

墙体上的老照片 盛锐/摄

“我在附近的二院出生,从小常坐151路从和睦来拱宸桥。”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登云路社区书记徐红霞说,151路作为连接拱宸桥地区和市中心的主要公交线路,对于拱宸桥附近的居民来说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在2023年未来社区改造的过程中,登云路社区特意将原有廊架改造成151路公交车的厢体空间,“我们采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151路的造型。”

不仅如此,拱宸桥旧时较为知名的食品店,老的拱宸桥派出所,大众电影院等都被等比例复刻到了新昌路,“希望在给居民打造歇脚、散步或者活动空间的同时,留住他们的时光记忆。”

仍在运行的151路公交车 盛锐/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