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也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15周年。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影片,到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光影艺术跨越世纪,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近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盛大落幕)
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也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15周年。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影片,到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光影艺术跨越世纪,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人民艺术家田华获得本届北影节终身成就奖)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长片报名,较去年1509部增长18.9%。其中,国外报名影片1608部,比例接近90%,题材多元、风貌各异,勾勒出一幅丰富且多彩的当代全球电影图景。
(中国演员海一天和耿乐获得最佳男配角奖)
十五年来,北京国际电影节贯穿着“共创、共享、共赢、共赏、共振、共鸣、共生”的精神,搭建中国电影与世界对话的平台,推动电影产业繁荣发展。自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起步,到第三届设立“天坛奖”主竞赛单元,北京国际电影节不断成长,见证了无数精彩瞬间。北京是中国电影的起点之城,而北影节接过电影的圣火,让电影的浪潮在这座城市里继续热烈奔腾。
本次电影节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经典,打造传统文化精神。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将传统文化故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影片制作产业端、宣发端以及后期积极创新,利用“文化+科技”的元素,积极传递中国式审美观念。
(传统文化周易学者谢牧心)
利用北京电影学院的人才、技术以及产业研发优势,打造超高清视听、智能生成、人工智能AI、虚拟场景转化等高科技影视作品,用现代光影科技充分演绎好传统文化故事,与传统文化各学术传承人交流沟通,将传统经典转化为可视听、可传播、可体验的生动作品,努力把传统文化以电影的形式打造成传统文化与时代科技相融合的经典案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放更耀眼的光芒。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