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都知道,25考研报名人数继续下降,但考研扩招还在继续,那么25考研的报录比是不是也会随之降低呢?
我们都知道,25考研报名人数继续下降,但考研扩招还在继续,那么25考研的报录比是不是也会随之降低呢?
确实如此!有数据统计,25考研录取率为29.59%。比24考研的27.42%足足提升了接近2个百分点。
可以说25考研是自2021年以来,考研成功率最高的一年!
但小编想说,这只是整体大环境,大家还是要具体到自己目标院校和专业,才能判断自己准确的竞争压力。
因此,小编建议同学们关注自己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报录比,再结合其他因素来评判上岸的难度,这样才比较合理。
部分院校公布25考研报录比
小编先要强调一个概念:上岸难度不光要看整体以及各个院校的招生人数,还要参考报录比数据。
报录比=统考报考人数/统考录取人数。
报录比是历年考研择校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也就是说,报录比越高竞争就越激烈。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院校公布了25考研报录比,同学们可以以此作为参考,评估一下报考的合理性哦~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25考研报考人数为21864人,该校25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5232人,整体报录比约为4.18:1。
从此前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以下专业竞争较为激烈:
全日制: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法律(非法学)等。
非全日制:公共管理、法律(法学)、会计、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语文、数学、英语)等。
上海师范大学
25考研共有9954人报考上海师范大学。
以人文学院为例,报录比较高的专业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图书情报、学科教学(语文)等。
天津师范大学
25考研共有11064人报考天津师范大学,该校今年的招生计划为2300人,除去已接收的52名推免生,统考整体报录比约为4.92:1。
以文学院和政治与行政学院为例,报录比较高的专业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社会工作。
江西师范大学
25考研共有12704人报考江西师范大学,其中政法学院的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公共管理;财政金融学院的会计等专业报录比较高!
此外,部分院校也公布了整体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
暨南大学:25考研共有22171人报考该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5900人,整体报录比约为3.76:1。
华东师范大学:25考研共有近2万名考生报考该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966人,整体报录比约为10:1。
上海交通大学:25考研共有近1.8万名考生报考该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000多名,整体报录比约为2.57:1。
如何查询目标院校报录比
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官网
这是各院校发布官方消息的平台,是相对靠谱的方法。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01搜索并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02在“硕士生招生”一栏中找到“历年数据”
03找到“报考录取”相关信息
04进入该链接下载“附件”即可查看
这种方法得到的一般都是院校的第一手可靠信息,但是很多院校是不会对报名情况进行公布的,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招生简章或研招网了解到招生人数。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进入研招网首页,点击硕士目录进行查询。
在搜索框输入学校和专业出来后,把鼠标悬浮在拟招生人数下的那个三角形上,就会显示招生和推免人数。
除此之外,给研招办打电话,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咨询学长学姐也是了解报录比的方法。
通过各个学校的考研报录比,考生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往年的招生人数、报考、录取情况,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可以作为参考。
26考研注意事项
通过观察近几年报录比的数据可以发现,非全日制研究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了。
比如在25考研中,江西师范大学的非全日制公共管理专业报录比高达8.2:1。
在24考研中,华东师范大学的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报录比更是高达96.75:1,真的是百里挑一了。
这也可能是由于社会上越来越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考公考编也已经开始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
但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内容:
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和全日制研究生执行相同的标准,考试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考试难度也较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考试形式:
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一般采用全国联考的形式,考试科目较多,而且每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考试机会相对较少,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备考水平和应试能力。
3、竞争情况:
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够脱颖而出。
4、复试要求:
非全日制研究生复试一般以面试为主,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考生进行充分的准备。
近几年,随着同学们实力的逐步提升,研究生考试题目难度也越来越大。
这更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应试能力和充分的备考,同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以及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考研的过程注定充满荆棘坎坷,但是小编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努力+科学备考,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
来源:MBA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