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夏已过,2024年秋粮收购完成。接下来,我国小麦、油菜籽将从南向北陆续收获,新一季夏粮即将上市。这几天,各地气温日渐升高。为保障夏粮稳产增收,山东枣庄组织种植户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全力以赴应对病虫害影响。
央视网消息:立夏已过,2024年秋粮收购完成。接下来,我国小麦、油菜籽将从南向北陆续收获,新一季夏粮即将上市。这几天,各地气温日渐升高。为保障夏粮稳产增收,山东枣庄组织种植户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全力以赴应对病虫害影响。
这两天,在山东枣庄薛城区周营镇,青翠欲滴的小麦如同绿色的绒毯铺满大地。在麦田上空,植保无人机正在执行喷洒任务。
据了解,开展“一喷三防”是促进小麦稳产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一次喷药作业可实现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等多重效果,最终达到增加小麦千粒重的目的。
目前,枣庄市214万亩小麦已经进入灌浆期,各级农业部门正在组织开展“一喷三防”工作,为小麦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安徽东至:抢抓农时 12万亩冬小麦开镰收割
眼下,安徽池州市东至县的12万亩冬小麦陆续成熟,当地农户抢抓农时,开镰收割。
在东至县尧渡镇的千亩麦田里,金色麦浪随风起伏。农户们正利用当前的晴好天气,组织农机开展收割工作。伴随着机械轰鸣,饱满的麦穗被快速卷入收割机仓,脱粒、除杂、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
为保障小麦及时收割、不误农时,东至县农业部门提前布局“三夏”生产,推广选用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此外,当地还组织了12支农机服务队开展跨区调度,建立农机应急调配机制,保障抢收需求。
江西:早稻进入分蘖期 科技助力田间管理
近段时间,江西省的早稻也陆续进入了分蘖期,各地加大科技装备调度运用,做好田间管理,力促早稻稳产。
在抚州市临川区温泉镇的千亩早稻示范基地,这里的种粮大户正在使用多光谱无人机为早稻追施分蘖肥。这种无人机不仅能通过手机编程精准制定作业路线,还能识别苗情长势,进行精准追肥。
据了解,当地建设了覆盖5万多亩的水稻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对田间土壤墒情、苗情、虫情等数据实时监测,帮助农户做好水稻田间管理。像这样的田间监测点,江西省已经建立199个,通过植保部门统一调查,测报数据可以与农户联动共享,统防统治。
四川遂宁:智能农机进田间 科技助力水稻育秧插秧
这几天,四川省遂宁市85万多亩水稻陆续进入插秧关键期。当地积极推广智能农机装备,以北斗导航、智能育秧等技术赋能现代农业,为全年粮食丰产夯实基础。
在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芦城村,一台搭载着北斗卫星导航的智能插秧机在水稻田间穿梭,嫩绿的秧苗通过传送带,精准插入水田中,以更高效率、更高精度完成既定的插秧工作,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在提升插秧效率的同时,当地还通过智能育秧技术为秧苗生长保驾护航。在三家镇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里,上万盘秧苗在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中坐上“电梯”,精准接受光照、温控和水肥供给。相较传统育秧模式,智能化育秧的培育周期将缩短60%,仅需16天便可达到移栽标准。
近年来,当地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率已达92%。今年,全市计划种植水稻面积超85万亩,目前插秧进度近6成,预计五月下旬完成全部水稻栽插工作。
重庆秀山:推广“钵苗育秧” 助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近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大部分农田正在进行水稻育秧播种作业。当地通过大力推广水稻“钵苗育秧”新技术,助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计划种植水稻27.9万亩。
在秀山县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育秧车间,全自动水稻“钵苗育秧”生产线正高效运转,经过填土、播种、覆土等程序后,一个个育秧盘从流水线上送出来。另一边,村民将生产线上育好的秧盘及时摆放到秧田内,为培育壮苗做好准备。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势平坦,水源充沛,水稻种植面积在27万亩以上,产量达13万吨以上。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广水稻“钵苗育秧”技术,通过钵盘播种培养秧苗,推动水稻育苗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此外,当地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将育好的钵盘摆放在硬化的水泥地面上,尝试水稻育秧旱地生长模式。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