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亿万财产,抛弃中国国籍到英国捡垃圾,20年后却成为国民英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7:33 1

摘要:那年,赵泰来才二十一岁,跪在姨妈郑月娥的病榻前,姨妈生命垂危,紧紧抓着他的手,颤颤巍巍地递过一串钥匙和一份泛黄的遗嘱,断断续续地叮嘱他,英国有座庄园,地窖里藏着祖宗留下的宝贝,无论如何也要守好,就是这场临终托付,彻底改变了赵泰来之后的人生。

1991年,中国小伙赵泰来放弃亿万家产,弃国加入了英国国籍。

在英国,他每天只能靠着翻找街头垃圾,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而就是这么一个宁愿在国外吃苦不肯在国内享福的“恨国党”,实际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人士”。

他为了完成使命,用尽毕生精力,将中国的文物一件一件的运送回祖国,耗尽20余年,终于将价值10亿的60000多件文物护送完毕。

那么到底是谁给他安排的这个任务?他又为何放弃亿万财产甘愿完成呢?

在刚得知赵泰来到英国生活的时候,亲友们还以为他在英国有什么大生意,直到被人撞见穿着破旧工装,开着辆二手破卡车,在英国街头巷尾翻找“垃圾”。

这下子,亲友们坐不住了,直骂他败家,一些媒体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昔日富豪沦为乞丐”的标题一个比一个刺眼,就连邻居,看他的眼神都带着鄙夷。

面对这些,赵泰来只是淡淡一笑,说自己在做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得从1975年香港的一间病房说起。

那年,赵泰来才二十一岁,跪在姨妈郑月娥的病榻前,姨妈生命垂危,紧紧抓着他的手,颤颤巍巍地递过一串钥匙和一份泛黄的遗嘱,断断续续地叮嘱他,英国有座庄园,地窖里藏着祖宗留下的宝贝,无论如何也要守好,就是这场临终托付,彻底改变了赵泰来之后的人生。

1954年赵泰来出生于广东东莞一个声名赫赫的世家,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晚清外交官伍廷芳,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他从小在书画鉴藏上就显露出不凡的天赋。

可惜好景不长,15岁那年,父母接连去世,赵泰来成了孤儿,远在香港的姨妈郑月娥,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单身女性,把他接了过去,不仅悉心照料,还让他拜入国画大师赵少昂门下深造。

姨妈在世时,就曾模模糊糊地向赵泰来透露过一个秘密:家族在海外还有一笔天大的遗产等着他去继承,但时候未到,此事绝不可对外人言。

直到1981年,姨妈撒手人寰,处理完姨妈在香港的后事,1982年,赵泰来攥着那份遗嘱,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程。

循着遗嘱的指引,赵泰来找到了那座藏在英国乡间的神秘庄园,庄园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几乎被荒草淹没的地窖入口出现在他眼前。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开那扇沉重无比的窖门,手电筒的光柱划破了百年的黑暗,眼前的一幕,让他整个人都懵了——地窖里,文物堆积如山!

商周的青铜器、战国的玉璧、唐代的唐三彩,还有数不清的玉器、瓷器、陶器、古玩字画……这些宝贝,很多都是鸦片战争后从中国流失出去的国之瑰宝!

那一刻,赵泰来没有半点欣喜若狂,反倒双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脑子里嗡嗡作响,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这哪里是什么遗产,这分明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是滚烫的山芋,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而当时赵泰来身在异国,孤零零一个人,他比谁都明白“财不露白”的道理,这么多国宝,一旦消息走漏,别说宝贝保不住,自己小命都难保。

他也不敢请人帮忙,只能咬着牙,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地下特工”生涯,白天,他故意穿得破破烂烂,开着那辆破卡车到处“捡垃圾”——其实是搜集废弃的纸箱、旧报纸、泡沫塑料,用来包装文物。

到了晚上,他就独自一人钻进阴冷潮湿的地窖,借着昏暗的灯光,小心翼翼地给这些国宝登记、清洁、打包,为了不引人注意,他啃冷面包,喝凉水,把自己弄得像个落魄的流浪汉,让周围人都以为他不过是庄园雇来的一个穷困潦倒的清洁工罢了。

而这十年,他不仅要跟体力较劲,更要跟精神压力死磕,时刻提防着被人发现,还要保护文物不受二次损伤,更别提地窖里那些蛇虫鼠蚁了。

有一次,他在清理一件战国青铜器时,那沉甸甸的大家伙失手砸下来,当场把他左脚五个脚趾砸成了粉碎性骨折,还有一回,搬一个大木箱子,箱底突然窜出条银环蛇,幸亏他躲得快,才没被咬到。

起初以为几个月就能搞定,谁知道地窖里的宝贝越清越多,足足有六万多件!光是登记造册,就写满了整整38本厚厚的笔记。

这场一个人的战役,不仅耗光了他的全部积蓄,甚至让他变卖了香港的几处房产和祖传的字画,就连结婚戒指,也被他狠心熔掉,取下上面的金箔去修补一件娇贵的唐三彩,据说光是装裱一幅唐卡,就花掉了上百万人民币。

直到妻子无意中撞破了这个秘密,这位曾经的亿万富翁,银行户头里只剩下可怜巴巴的三万英镑,面对丈夫的“坦白”,妻子却出奇地平静:“这事我早就知道了,你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亿万富翁。”

赵泰来自己也说,地窖里那些“破铜烂铁”,随便拿出几件就够买下英国一个小镇了,但最终,夫妻俩做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决定:所有文物,一件不留,全部无偿捐给祖国!

1991年,他们做出了这个决定,但真正把国宝运回国,却又是另一场堪比谍战片的艰难旅程,光是巨额的运输费和保险费,就让他不得不卖掉了在英国的最后一处房产,为了把这些宝贝疙瘩安全运回国,他真是操碎了心。

青铜器?塞进旧沙发的夹层里!玉器?用破床垫严严实实裹起来!然后打着“废旧家具”、“工业垃圾”的名义,分批次,悄悄地,通过海运送回国。

据说,当年海关人员开箱查验,看到那些“垃圾”里露出的真容时,一个个都惊得合不拢嘴——谁能想到,一车破纸箱里,竟然藏着两千多年前的金缕玉衣,那玩意儿的价值,买下大半条伦敦街都够了!

从1995年开始,赵泰来陆续向广州艺术博物院捐赠了四万七千多件文物,1998年,又向广州番禺宝墨园捐赠了一万多件,其中不乏商周、春秋战国的稀世奇珍,那件金缕玉衣在里面都排不上头牌。

后来,他又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江苏盐城博物馆等机构捐赠了七千多件,林林总总加起来,超过六万件国宝!有人估算,这批宝贝的总价值,远超八亿人民币,其数量和质量,足以撑起三十个省级博物馆的馆藏。

小结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嘲笑赵泰来“疯了”、“败家子”的声音,早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理解和敬佩,这时人们才终于明白,他当年抛家舍业,远赴英国当“捡垃圾的”,不是脑子进水,而是为了一个深埋心底的宏愿。

赵泰来曾含泪解释,姨妈生前常说,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是中华民族身上一道道未能愈合的伤疤,只有让它们回家,才能让这些历史的创伤慢慢结痂。

如今,广州番禺宝墨园里,专门为他设立了“赵泰来艺术宫”,陈列着他捐赠的部分珍品,那套战国编钟,依旧能敲响穿越千年的清越之音。

最近,年近七旬的赵泰来受邀到北京大学演讲,当屏幕上出现一张他年轻时在地窖中,手持电筒,光柱照亮一尊古老青铜鼎的黑白照片时,他感慨万千:“这束光,照了五千年,不能在我们手里灭了。”

他捡起的,是破碎的过往,他照亮的,是民族的未来,英国人曾叫他“垃圾王”,如今,世界都知道,这位“垃圾王”捡回的,是足以撼动一个民族灵魂的文化血脉,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匹夫有责,何为真正的富有。

本文信源:凤凰网《“8亿”藏家赵泰来》

中国侨网《英籍华人"捐宝痴人"赵泰来:卖掉别墅送文物回国》

人民网《住豪宅捡破烂的亿万富翁》

来源:青史难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