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7年,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重回汶川旧地,当年的朱大爷如何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7:28 1

摘要:当年,记者李小萌在报道时面对坚持要回家看看的朱大爷情难自抑,失声痛哭。

编辑|梦里花落

2008 年汶川地震,是全体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

每每提及,总是令人潸然泪下。

当年,记者李小萌在报道时面对坚持要回家看看的朱大爷情难自抑,失声痛哭。

但也就是李小萌的这一哭,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她。

如今,17年过去了,李小萌再次踏上了北川的土地。

2025年5月11日,央视前主持人李小萌时隔17年再次回到北川。

她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段视频,说自己“一直想去又不太敢去”,但这次终于踏上旅程。

视频评论区里,有人问起当年汶川地震中那个挑着扁担逆行的朱大爷:“他还好吗?”

李小萌回复:“朱大爷2011年就走了。”

这句话让无数人翻出旧视频,想起那个背影单薄却倔强的老人。

时间倒回到2008年的5月。

地震后的北川满目疮痍,李小萌在撤离的人流中拦住一位逆行的老人。

朱大爷背着竹篓,面对镜头,他说房子塌了,但家人安全,想回去看看刚种下的菜籽和小麦,“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当李小萌劝他别冒险时,老人回头说了句“谢谢你们操心啊”,转身走进废墟。

这个画面让李小萌当场捂脸痛哭,也成了无数人记忆中的“汶川面孔”。

两年后的2010年,李小萌带着金话筒奖杯找到朱大爷。

当时他以为警察上门是“犯了事”,直到听说要上北京领奖才松口气。

颁奖现场,老人盯着金灿灿的奖杯直乐,以为真是纯金做的。

李小萌带他逛了天安门,临走时他塞给李小萌一包家乡土货。

但没人想到,这次的见面竟是永别。

朱大爷回乡后坚持住在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里,把奖杯端端正正摆在桌上。

之后在2011年他悄然离世,直到2018年他的儿媳提起,李小萌才得知消息。

17年过去了,那位倔强的朱大爷已经离世,而当年那位失声痛哭的央视记者李小萌也早已辞职...

二、为何辞职

2015年,42岁的李小萌向央视递交了辞职报告。

彼时她已是家喻户晓的新闻主播,拿遍“金话筒奖”“金鹰奖”等业内最高荣誉,主持的《新闻1+1》《东方时空》等节目广受好评。

但台里节目改版后,她每天的工作变成机械念稿,“连脱稿都不被允许”。

有次她穿过长安街去录节目,看着提词器上固定的台词,突然觉得“像在用自己的短板硬撑”。

这一年,她和张泉灵、郎永淳等同事集体离职,成为央视“离职潮”中的一员。

与其他人不同,她没有明确去向,成了唯一回家当全职妈妈的主持人。

选择回归家庭,李小萌给出的理由很直接。

女儿三岁时,她发现孩子“情商智商超常”,而丈夫的一句“不会让你后悔”让她最终下定决心。

但全职主妇的生活比她想象中艰难——报烘焙课、学油画、疯狂健身,结果三个月后因营养不良晕倒。

医院检查单显示,她当时的身体状况“像退休综合征患者”。

更让她难受的是心理落差,从前回家被家人簇拥,辞职后却“像隐形人”,连花钱都变得小心翼翼,总觉得自己“不配”。

就在这时,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却改变了她的想法。

某天接女儿时,她看见一位职场妈妈抱着电脑工作,手指在键盘上翻飞的样子让她突然想念职场。

44岁那年,她带着三年空窗期的焦虑重返社会。

挤地铁求职时,她发现社会早已天翻地覆——签合同时不知道要盖骑缝章,被合作方笑话“像刚毕业”。

做访谈节目《你好,爸爸》时更狼狈,半地下室的机房满是烟味,全是男同事的团队对她爱搭不理,导演永远用“您放心”搪塞她的意见。

这些挫折逼着她改变。

为了邀请嘉宾,她追到对方录节目的城市当面恳求;审片时发现布景不对,硬是让团队在录制前半小时拆掉重做。

最艰难时连东南卫视都劝她“别较真”,她却坚持退回项目资金,“不能糊弄观众”

八年过去,曾经的央视主播成了自媒体创业者,带着20人团队做直播、拍短视频,嗓子因过度使用长了息肉,笑起来却比从前更舒展。

2023年出版的《你好,我们》里,她写尽这些窘迫时刻,连朋友都反对她“自揭伤疤”。

她现在面对生活坦然自若的模样,也与早年在央视主持生涯辛酸苦辣的经历密不可分。

1996年夏天,23岁的李小萌抱着简历走进央视大楼时,绝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绕不开的名字。

这个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在实习期每天给同事买盒饭、借项链给前辈却连句谢谢都换不来的日子里,硬是靠着一股倔劲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她的成名之路始于海拔5200米的珠峰脚下。

2003年央视策划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直播,李小萌在零下20度的环境里,顶着高原反应连续直播11天,成为“全球首位在地球第三极直播的女主持人”

两年后神舟六号发射现场,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站在戈壁滩上,耳机里传来倒计时声时,被狂风吹得踉跄后退三步,却始终紧握话筒完整播报全程。

这段画面后来更是被台里当作直播应急处理的教材。

但真正让全民记住她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那个尘土飞扬的午后。

在撤离的灾民潮中,她拦住逆行的朱大爷采访,对方一句“不能给国家添麻烦”让她当场捂脸痛哭。

这场毫无准备的失控落泪,被时任央视主编王开岭称为“最美表情”。

后来这段视频在央视内部反复播放,台领导评价:“这种真实比任何技巧都珍贵。”

李小萌的职业生涯像本活体新闻史。

2010年摘得金话筒奖时,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写着:“她用脚步丈量新闻的厚度。”

但鲜少人知道这些光鲜背后的代价。

从《半边天》节目的实习生到金话筒得主,李小萌用19年写下注脚。

新闻从不活在提词器里,而在那些逆行的扁担、磨穿的靴底,和失控却真实的眼泪中。

结尾

现在的李小萌常在社交平台晒生活——和女儿坐双层房车游新疆,被网友议论“炫富”.

直播带货时戴着上万的项链,坦言道“钱是自己挣的”。

有人问她后不后悔离开央视,她指着新城广场的万家灯火说:“当年朱大爷怕给国家添麻烦,我现在也怕给人生留遗憾。”

来源:学者启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