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缩水、对赌压身,溜溜果园二次IPO多急迫?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7:46 1

摘要:2025年4月16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冲击中国“梅类第一股”。招股书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零售额计,溜溜果园2024年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9%;在中国梅产品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7%。

作者|铑财研究院 可乐

小生意,往往蕴含大市场。

十多年前,凭借杨幂那句自带BGM的“你没事吧,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溜溜果园迅速走红并热度不减。

2025年4月16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冲击中国“梅类第一股”。招股书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零售额计,溜溜果园2024年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9%;在中国梅产品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7%。

不过,这不是第一次冲关。早在2019年6月,溜溜果园就曾试图冲击A股市场。当时面临的一大争议是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梅类食品尤其干果蜜饯几乎撑起了整个品牌的大部营收。同年12月,企业以“市场环境变化”为由撤回了上市申请。

可以说,溜溜果园的崛起靠的是溜溜梅,困境也源于溜溜梅。如今六年过去了,是否已突破了单一化瓶颈?改道港股门槛降低了,最终胜算又提升多少呢?

百亿未竟、毛利率下行

溜溜果园的历史可追溯至1999年,目前已形成基于“梅+”产品的开发战略,主要提供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及梅冻三大产品类别。

2022年至2024年(报告期),溜溜果园收入分别约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归母净利6843.2万元、9823.1万元以及1.48亿元。

持续双增,整体成长性拿的出手。且营收结构上,梅冻品类承担了第二增长曲线角色,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9.6%提至2024年的25.4%,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过度依赖单一青梅产品的局面。不过,梅干零食仍是核心支柱,2024年该品类贡献了60.3%收入。

若依照当家人的规划也路途漫漫。据经济日报2019年报道,在当年“2019溜溜梅战略升级发布会”上,创始人杨帆正式提出“让青梅食品成为主流”的战略目标,并携手分众传媒启动战略合作计划。彼时,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表示,我们将助力溜溜梅品牌,我们也相信溜溜果园将3年内成为百亿级企业。

如今6年已至,溜溜果园依然未能达成目标。不仅如此,后续增长局面的持续性还有所推敲。众所周知,随着“梅”赛道火热,越来越多的强劲对手涌入市场。良品铺子、三只松鼠、鸣鸣很忙等纷纷布局果干赛道,一时间价格战如火如荼。

据时代财经,2024年杨帆曾公开表示,公司一度受零食行业“平价潮”影响,“2022年我们的梅冻产品在全家(便利店)卖9.8元/袋,一直供不应求。但是到了2023年,行业模仿产品就很多,叫蒟蒻果冻的(产品)大概有超过100种。大家开始卷价格,卷到9.9元/500克,零食店后来卖6.9元/500克。我们以前卖超20元/500克。” 杨帆透露,溜溜果园内部曾专门针对价格开会。讨论结果显示,降价势必牺牲产品质量,于是制定了“总成本领先战略”,即从供应链、营销方面等来省成本,最终达到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刀刃向内难能可贵。然而从财务数据看,溜溜果园还是在终端售价上做出了让步。例如,梅冻的千克均价从2022年的27.2元降至2024年的18.6元,梅干零食的单价在三年间累计下调10.7%,从39.4元/kg降至35.2元/kg。

至于其中原因,招股书坦言,溜溜梅针对目标消费者的喜好定制各种包装大小及组合,包括家庭装及混合装,单价通常较低。此外,去年其面向低线城市的经销商提供单价较低的定制产品,从而扩大市占率。同时,其扩张梅冻的产能,并通过降低外包加工成本优化成本结构,从而以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而其西梅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维持相对稳定,保持高端定位。

换言之,通过下沉起量来达成规模效应。以2024年,梅干零食销量同比上涨27.19%,达到2.76万吨;西梅产品销量同比上涨36.59%,达到5600吨;梅冻销量同比上涨81.82%,达到2.20万吨。

只是个中成本压力也自知。报告期内,原材料成本呈持续上升趋势,分别为4.89亿元、5.76亿元和7.71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依次提至41.7%、43.5%和47.7%。

受此影响,梅干零食毛利率从2022年的39.6%降至2024年的32.1%,西梅产品从36.7%同步滑至32.4%,新晋主力产品梅冻的毛利率也较2023年出现回落。叠加当前市场竞争持续激烈,上述“护城河”能否持续稳固要打个问号。

营销依赖、品控烦恼研发降超四成

做市场犹如双面镜,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降价的同时又执行“总成本领先战略”,说白了就是降本增效。

可从招股书数据看,溜溜果园一些费用不降反增。例如报告期内,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3.10亿元,其中营销开支为0.7亿元、0.77亿元以及0.61亿元,广告开支0.67亿元、0.74亿元、0.79亿元,两者合计在销售开支中占比为48.2%、48.9%、45.1%。

反观研发费,却出现波动下降,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2367.7万元、3361.2万元、1894.8万元,三年合计仅7623.7万元,不足销售开支的十分之一。2024年同比滑超43%。研发费用率仅1.2%,不足三只松鼠的一半。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快速变化的消费喜好,对企业发展后劲、特色创新力有无影响不可不察。

抛开“重营销轻研发”质疑,尽管溜溜果园成立至今已近30年,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溜溜梅等相关产品知名度并不高,直到2013年杨幂代言后,产品销量才实现大幅提升。IPO日报援引相关数据显示,广告投放当年,溜溜梅销量同比激增200%,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跻身“十亿俱乐部”的青梅零食企业。

招股书直言,过去十余年,“我们的全国知名品牌代言人一直是我们品牌推广的核心人物,她的现代化励志形象完美契合我们的核心价值。长期以来,我们的营销活动一直围绕她传达标志性的广告语,不仅强化全国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认知度,同时构建深厚的情感联结。”

实际上,尝到甜头后溜溜果园还多次试图复制杨幂的成功,例如2017年8月,签约关晓彤为旗下“尼嗒·有你好果子吃”的代言人;2021年又签约当时的顶流肖战,开始打入全球市场;2023年,则押注了时代少年团。

每一届代言人都瞄准年轻群体。如溜溜果园首席品牌官梅惠祥在与《TopDigital》访谈中表示,选择时代少年团代言,是因其粉丝群体非常年轻,“我们可以借此与Z世代年轻人沟通,与初中生、小学生打成一片”。

考量在于,营销虽能一时快拉业绩,却非万能药,过多依赖还有边际乃至反噬效应。如2024年,溜溜梅与时代少年团的直播中,因创始人遗漏贺峻霖的发言,引发粉丝争议和“抵制”,品牌随后发文澄清道歉。尽管2024年公司营收达到16.16亿元,不少消费者对其代言人的印象仍停留在杨幂的“你没事吧?”。

或许,扎牢基础的品控能力更为重要。浏览黑猫投诉,截至2025年5月13日,溜溜梅累计相关投诉282条,涉及吃出异物、发霉、变质等敏感质量质疑。

客观而言,消费者千人千面,人人满意并不现实。投诉存滞后性,个别声音也或有偏颇处。但别忘了,食安无小事、口碑体验是生存根基。想真正持续成长,营销只是面子、研发才是里子。唯有表里合一,才能打造出品质特色的护城河。继而牢牢黏住用户屹立市场,溜溜果园还差多少呢?

估值缩水 对赌倒计时

能肯定的是,上市进程已经迫在眉睫。

自2015年以来,公司共完成4轮融资,估值经历了多次调整:2015年6月,北京红杉以9亿元估值对其进行投资,出资1.35亿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058.8235万元,占增资后总注册资本的15.00%;

2016年4月,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同年独立第三方李青以1.03亿元认购371.5170万股股份,约占公司股权的5.00%,估值提至约20.53亿元;

2019年至2021年,溜溜果园完成C轮融资,吸引了深圳君荣、诺享瑾鸿、诺享东辰三家机构:深圳君荣以1.19亿元收购李青持有的全部5.00%股份,诺享瑾鸿以2880万元从杨帆手中收购1.18%股份,诺享东辰以4399.1857万元认购136.1977万股股份,占增资后股权的1.80%,此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达到约24.44亿元。

2024年6月25日,溜溜果园通过减资方式回购北京红杉持有的全部股份;当年11月,公司支付1.35亿元回购已发行给投资者股份,并于2025年1月结清剩余的1.26亿元;

2024年12月,华安基金和兴农基金分别出资4000万元和35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股份,分别占增资后股权的1.80%和1.57%。但值注意的是,这笔7500万元的资金并不足以支付北京红杉回购款,此轮融资后溜溜果园估值约22.22亿元,出现了首次缩水,且华安基金、兴农基金的增资协议中也约定了回购条款。

据招股书,如公司未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格的首次公开发售,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赎回其投资,赎回价为按投资方各自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本金,加上按每年6%的单利计算的利息,并扣除已支付的投资收益或分配的股息。

这意味着,留给溜溜果园的上市时间不足一年。

此外,本次招股前夕,作为外部股东、陪跑10年的红杉资本选择退出。2024年6月其要求履行回购协议,溜溜梅完成了合计2.61亿元回购款的支付。

另一厢,公司现金流并不多养眼,报告期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7445.1万元、6739.2万元、7804.7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02亿元、1.27亿元、8437.4万元。计息银行借款从2023年的1.80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3.21亿元。

追其原因,高企的存货需要审视,由于需根据销量预期提前浸渍和调味梅子,公司形成了大量存货,报告期各期末总额分别高达3.63亿元、4.26亿元、5.24亿元,进而挤压了现金流。

面对市场竞争日烈、自身毛利率下滑、现金流承压以及对赌协议,此番上市也是箭在弦上,溜溜果园有些许背水一战感。

此次发行,公司计划将募资用于扩大梅干零食、梅冻及产品配料的产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网络及开拓国际市场,招聘研发人员及推进研发计划,以及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但具体金额暂未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溜溜果园各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均未满负荷运转,分别为梅干零食85.2%、梅冻79.8%、西梅86.0%、其他产品78.3%。结合外部市场竞争、内部存货高企,后续产能消化问题值得关注。

做透做精做扎实 做个“好矿工”

当然,作为细分赛道头部,溜溜果园亦有实力打底、价值闪光的一面。

除了梅干零食、西梅产品,梅冻是产品创新策略的重要里程碑。天然零食的成功布局,黏住了注重健康的消费者群体。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零售额计算,溜溜果园是2024年中国果冻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市场份额2.9%,并在中国天然果冻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高达45.7%。

进入2025年,拓展版图再落新子。如推出「打梅打」梅精软糖,为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带来新选择。根据规划,公司还将在调味品领域推出梅味调味品,旨在将梅元素进一步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继而巩固市场地位。

渠道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溜溜果园已建立覆盖全国34个省市的经销网络,拥有1396家经销商,形成了较完善的线下销售体系。同时,积极布局线上渠道,经营线上旗舰店,并与其他线上平台合作,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目前生意已做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

市场趋势上,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中国果类零食行业的零售额从2020年的378亿元以8.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4年的520亿元,并预计将以8.6%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进一步增至780亿元。且随着营养产品的需求演变,酸味零食尤其是梅产品增长更快,梅产品行业零售额从2020年的273亿元以16.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4年的499亿元,并预计将以13.2%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937亿元。

这些跳动数据表明,溜溜果园所处的细分市场具有广阔潜力,此番冲击上市必须必要、时不我待。

但还是那句话,资本不是万能药,大市场更强竞争。手握一座金矿,最重要的是做个好矿工,把生意做透做精做扎实。从现存短板到募资用途、未来规划,溜溜果园都需慎之又慎、以保证动作精准高效、捍卫市场地位。还差多少火候、多少功课要补呢?

来源:蓝鲸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