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五下午3点,我正修改着第8版PPT,突然被叫进会议室。HR推来一张纸,上面写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工牌上的“高级工程师”还在反光,门禁权限却已失效。抱着纸箱走出写字楼时,保安拦下我:“麻烦登记下离职时间。”
周五下午3点,我正修改着第8版PPT,突然被叫进会议室。HR推来一张纸,上面写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工牌上的“高级工程师”还在反光,门禁权限却已失效。抱着纸箱走出写字楼时,保安拦下我:“麻烦登记下离职时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职场不是铁饭碗,而是流动的江湖。
那些年引以为傲的“大厂光环”“稳定收入”,在时代浪潮前薄如蝉翼。35岁被裁不是终点,而是照妖镜——照出多少人除了打工,再无其他生存技能。
前同事老张被裁后,成了朋友圈的“励志模板”。
他白天开网约车,晚上直播教编程,周末还接私活做PPT美化。我曾问他:“这么拼不累吗?”他晃着手机里的入账短信:“以前觉得离开公司活不了,现在发现——能屈能伸的腰杆,比大厂工牌硬气。”
反脆弱力养成指南:
练就“打零工心态”:每月尝试接单副业(设计、文案、家教),测试自己的市场价建立“三个月粮仓”:固定存下收入的20%,作为“不怕失业”的底气定期制造危机感:假装突然失业,列出所有能变现的技能和人脉朋友李姐的故事堪称魔幻:
做了10年HR的她,被裁后转行宠物殡葬。用“员工心理疏导”经验安慰宠物主,靠“绩效考核”方法管理殡葬流程,竟把冷门生意做成连锁品牌。她说:“职场前半场攒的是招式,后半场拼的是内功。”
迁移力训练法:
给技能做“跨行翻译”:“项目管理”=“活动统筹”“数据分析”=“市场洞察”“客户维护”=“社群运营”玩“职业连连看”:每周研究一个陌生行业,找出与自身技能的连接点考“无用证书”: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咖啡师……跨界门票藏在兴趣里被裁后最让我震惊的,是前领导老王的朋友圈。
这个曾把“为公司奉献”挂嘴边的中年人,开始日更职场干货短视频。他用“大厂中层管理秘籍”吸粉20万,开699元的职场私房课,赚得比工资还多。评论区有句话扎心:“没有个人品牌的人,终将成为企业成本表上的数字。”
品牌建设三步走:
找到“最小发光点”:程序员可讲“代码里的哲学”会计能教“家庭理财的Excel魔法”建立“人脉复利池”:前同事=行业情报网客户=资源中转站同行=潜在合伙人打造“睡后收入”:把经验录成网课将技能封装成付费模板用自媒体积累流量资产看到00后实习生拒绝加班时,我突然羡慕——他们比我早十年明白:
职场没有安全感,能力才有领导画的饼,不如自己烙的馍公司给的title,不如市场认的招牌建议所有20+的人:
现在,我开着“PPT医生”工作室,时薪是原来的3倍;
前同事成了客户,前领导帮忙介绍资源;
终于有时间陪女儿春游,她说:“爸爸不像以前总皱眉了。”
#今日话题#
你为35岁后的自己准备了哪些“抗风险能力”?
来源:一条文案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