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了解,张女士爱人是老烟民,经常在屋里抽烟,客厅、卧室、厨房......从不避人,几十年来她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张女士对这种化学刺激比较敏感,从而基因突变导致了肺癌发生。
如果没有烟,肺癌将很难坐稳肿瘤“头号杀手”这把交椅。
但不管怎么说,总有烟民表示不信:“你看XXX(如邻居、朋友、远房亲戚)抽了一辈子烟,也没得肺癌!”
确实很多人吸烟没得肺癌,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这些人运气好!尤其是基因好。
世界就是不太公平。不同的人,天生基因不同,有人出生就更防癌,解毒能力强,而有人出生就更容易患癌,突变概率高。
1
丈夫吸烟43年,妻子确诊肺癌
近日,话题#丈夫吸烟43年妻子基因突变确诊肺癌晚期#冲上热搜前排。
经了解,张女士爱人是老烟民,经常在屋里抽烟,客厅、卧室、厨房......从不避人,几十年来她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张女士对这种化学刺激比较敏感,从而基因突变导致了肺癌发生。
事后,张女士的丈夫直言后悔:“整夜不能睡觉,后悔啊,恨不得我替她。15岁开始抽烟,现在58岁了,中间戒烟了两次但是戒不掉,现在为了家人不抽了。”
医生也表示:“老公必须戒烟!你不戒她无法康复。抽烟本人不一定会得肺癌,但是他身边的人会受一定影响。”
针对此事,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苦二手烟久矣”:
“还有在办公室一根接一根的,一点办法没有”“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想戒早就戒掉了,我烟龄20年,就戒掉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提到,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导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
“二手烟”的危害性更强吗?
为什么丈夫自己常年抽烟没事,但妻子接触“二手烟”就得了肺癌?“二手烟”难道比直接抽烟还危险么?
客观来说,还是直接吸烟更危险。只不过,俩人基因不同,运气不同,也就带来了不同结果。
人体在吸烟后7~20秒,尼古丁到达大脑,刺激神经细胞分泌多巴胺等物质[1],这些物质会令人感到愉悦、无法自拔。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有一天手边没烟了,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安的原因。
除了尼古丁,烟草燃烧的烟雾中还有数千种化学成分,其中超过200种是致癌物质,如甲基肼、苯并芘等[2],10%的有害物质被吸烟者吸入,剩下90%被扩散到空气中,在烟头方圆25米内,都是烟雾的覆盖范围;家具、衣服、墙壁、地毯等均是“二手烟”最佳隐藏点,烟雾在上面的停留时间最长可达200天。
同时,研究发现,接触同样的致癌因素,每个人得癌症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欧洲的双胞胎研究发现,肺癌大约18%的风险来自遗传因素[3],譬如遗传了TP53、EGFR或HER2这样的强致癌基因突变,罹患肺癌的风险就会更高。不过值得强调的是,这种遗传因素带来的只是患癌风险的高低,并不会直接带来癌症。但当一个人存在遗传因素时,又接触到“二手烟”这样的风险因素,就会更容易得肺癌。
如果一个人不吸烟,但家里有近亲得了肺癌,那他/她得肺癌的风险也会更高,这里面有共同生活环境的原因,也有基因的原因。
所以,不要因为XXX吸烟没得肺癌,就觉得你也不会得,你不是他,基因和运气可能没有他那么好;更重要的是,即使自己长期吸烟没得癌症,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你不知道给身边的人带来了什么伤害,谁为你的幸运买了单。
图片来源:摄图网
3
除了“二手烟”,厨房中的“烟火气”也需注意
因为“二手烟”得肺癌真的很倒霉,自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却要为他人的行为买单,尤其是在劝导时还可能遭遇“怎么不躲远点”的回怼,充满了窒息感。
而除了“二手烟”外,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也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最近,一项发表在《危险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的研究[4]指出,燃气灶在燃烧时会释放出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厨房中,其浓度可能远超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安全阈值。
在前期研究证实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数据之间一致性非常高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模拟了一种常见却最不理想的生活场景:不开窗、不使用抽油烟机,在密闭环境中高频率使用燃气灶做饭。
结果并不乐观:在烹饪期间,厨房内苯浓度迅速上升,多数模拟住宅中达到了1.7-3.35 ppbv的平均峰值,远远超过了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OEHHA)设定的1ppbv健康安全线。并且,这些有害气体并不会老老实实“困在厨房”,在持续烹饪1-2小时后,苯开始从厨房向外扩散,逐步渗透进客厅和卧室,形成“无死角”的全屋覆盖。
那么,如果不怎么下厨,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研究发现日常短时、轻量级烹饪行为所带来的苯暴露风险相对较低,但该“安全空间”具有前提——即灶具使用频率和时长不能过高。
而且千万别小看燃气灶使用排放的苯,长期暴露于这种有害气体,和癌症风险挂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
那么,我们以后还敢做饭吗?其实解决方案就藏在厨房中——抽油烟机,以及最简单直接的“开窗通风”。
研究人员测试了三种“捕获效率”(75%/50%/25%)不同的抽油烟机,所谓“捕获效率”,可以理解为“抓烟能力”,数值越高,越能把那些有害分子及时抓住、不让它们四处乱窜。
如果家里的抽油烟机不给力,甚至没有安装,也别慌。研究还发现,“自然通风”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研究团队模拟了不同的开窗方式,看看能不能靠开窗控制苯的浓度。
如果选择“全天候开窗”模式,苯浓度能下降95%-99%。如果无法全天候开窗,也可以选择“定时开窗”: 每天晚上开2小时,早上和下午各开1小时,这样也能把苯浓度降低37%-42%,表现也相当不俗。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饭这事儿,也不能含糊。在烹饪时,别忘了打开抽油烟机或开窗通风,让美味留下,让隐患溜走,方才更抚凡人心。
4
小结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其实有人工作于“二手烟”环境更复杂的娱乐场所,厨师更是可能全天候守在厨房中,不能说人人都可能患癌,但复杂的环境+自身的基因所带来的风险,也的确不是1+1=2那么简单!
毕竟,概率这种事,落到个人身上,也只有0%和100%两种区别。我们无从了解哪种因素可能影响更大,但在可以预防的时候,多做一些什么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Benowitz NL.Nicotine addiction[J].N Engl J Med, 2010,362(24):2295-2303.DO1:10.56/NEJMra0809890
[2]Baoyun X, Blount B C, Tonya G, et al.Tobacco-SpecifcNitrosamines(NNAL, NNN, NAT, and NAB) Exposures in the US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PATH) StudyWave 1(2013-2014)[J].Nicotine and Tobacco Research.
[3]Lichtenstein P, Holm NV, Verksalo PK, Iliadou A,Kaprio J, Koskenvuo M, Pukkala E, Skytthe A and Hemminki K: Environ-mental andheritable factors in the causation of cancer-analyses of cohort of twins fromSweden, Denmark, and Finland. N Engl J Med 343: 78-85, 2000.
[4]Garg, A., Kashtan, Y., Nicholson, M., Finnegan, C. J., Lebel, E. D., Michanowicz, D. R., Shonkoff, S. B. C., Nadeau, K. C., & Jackson, R. B. (2025). Exposure and health risks of benzene from combustion by gas stoves: A modelling approach in U.S. home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492, 137986.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5.137986
来源:与癌共舞论坛